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 他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任淮西提举等职,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也出身名门。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陆游压力挺大:要报效祖国,要振兴家族。陆游成年了,母亲对他的期望很大,可是他和她妻子唐琬让母亲操碎了心,不是两人不好,而是两人太好了,好得让陆游忘了读书。 唐琬是唐氏的内侄女,陆唐两家的结合,也门当户对,是亲上加亲,按国人的说法,那就更亲了。但是唐氏怎么会在唐婉过门后不多久就撕破脸皮,逼陆游休唐婉呢?陆唐二人也终成悲剧。 为什么会如此?有几种说法。陈鹄说“不当母夫人意,出之”;刘克庄说“二亲督教甚严,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周密说陆妻“弗获于其姑”。后人多从陈、周之说,归咎于陆母,并引据陆游《恶姑》诗,认为陆母抱孙心切,而陆妻竟不能生子。 其实想想书面上的无所出,是不构成充分理由的。因为陆游是陆宰的第三个儿子,他大哥陆淞比他大 16 岁,大侄子都和他年纪差不多,完全不必担心不生儿子,何况又没有共同生活十年八年,怎么就能断定一定生不出?就算真的生不出,那纳妾也是合法的,有什么关系非要休掉? 原因还是:太有才华的女人,能和陆游谈诗论道的女人是要不得的,所以,陆游的第二任夫人温顺本分,却没有什么才华。 唐氏肯定劝得多,但最终无效,于是祭起家长大棒,逼陆游休妻,而唐琬则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她出身唐家,受过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应该只是沦为相夫教子的生育机器,于是,陆游就成了夹心饼。 他无法选择,只能听从母命。后世的我们往往喜欢用软弱等词来形容陆游,其实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决定了他必须听话,否则他将永无立足之地,一个不孝的逆子能有什么前途?没有。要想建功立业,必须这么做!年少时我也觉得他太软弱,但是今天看来,却深觉得他无力抗争的痛苦,爱情没法和社会主流对抗,个人苍白无力! 也正因为这种痛苦,所以终其一生所写的诗歌,没有一首是写母亲的!他怨母亲,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无力挽回。唐琬当然也很失望,她是个倔强的女子,所以被休后没几年,她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皇族士人赵士程,他英俊潇洒,家境不错,是个君子,她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个没用的女人。 陆游再娶,唐琬再嫁,二人心中都带着那份不舍与痛楚。 原本以为时光可以将一切洗掉,只是命中注定他们还会相遇,而这一遇,却是永诀…… 1151年,陆游礼部会试失利,他到沈园游玩,竟然看见了那出现在梦里无数次的前妻唐婉,她身边的她现任老公赵士程。 惆怅,失落,惊讶,欢欣之后的无奈与尴尬……赵士程是个君子,他得知真相后,让他们独处,伤心陆放翁说了什么呢?不知道,只知道,他题下了那首《钗头凤》。一年后,唐琬再来沈园,当她看到墙上时,泪流满面,附上一首,不久就郁郁而终,与世长辞。 八十二岁的时候,人老发白的陆游再次重游沈园,看到了六十年前唐婉的合词。人生幽梦,一场空。 …………………… 有宋一代,理学对人们的约束,越来越大,因此在诗词中表达爱情,那是要犯忌讳的,但是陆游却是个例外。好诗词不要太多(陆游可写了不少好诗词),一生一首就够,因为这是用生命写就的诗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