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学考试试题集答案
2015-09-14 | 阅:  转:  |  分享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一、最佳选择题

1、治疗病位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药性升浮的

A、薄荷

B、蝉衣

C、防风

D、蔓荆子

E、升麻

2、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不选用下列药性升浮的

A、薄荷

B、蝉衣

C、紫苏

D、蔓荆子

E、升麻

3、甘温药多能

A、发散风寒

B、清热解毒

C、降气止咳

D、补气或助阳

E、补火助阳

4、苦寒药多能

A、清热解毒

B、补气助阳

C、散寒发表

D、敛肺涩肠

E、补脾益气

5、辛凉药多能

A、发散风寒

B、清热解毒

C、发散风热

D、利水渗湿

E、补气助阳

6、涩味所示的效应是

A、清热泻火

B、温里散寒

C、收敛固涩

D、和中缓急

E、利水渗湿

7、既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指药物偏性的性能是

A、毒性

B、四气

C、五味

D、归经

E、七情

8、羌活散风寒,主治风寒湿邪客于足太阳经,其主归

A、大肠经

B、心包经

C、膀胱经

D、脾胃经

E、三焦经

9、安神药主归

A、脾经

B、心经

C、肺经

D、胃经

E、肾经

10、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的药性是

A、五味

B、归经

C、升降浮沉

D、有毒无毒

E、四气

11、清泄的含义

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12、四气是指

A、药物具有升降浮沉四种药性

B、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C、药物具有阴阳虚实四种药性

D、药物具有心气、脾气、肺气、肝气的四种药性

E、药物具有营、卫、气、血的四种药性

13、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A、药物的效用

B、药物的性味

C、药物的气味厚薄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疾病的部位

14、下列哪项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A、病人性别

B、整体是否有毒

C、个体差异

D、给药的途径

E、药物的剂型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否含有毒成分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B、病人的性别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C、给药的途径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D、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E、整体是否有毒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16、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体质

B、药物的配伍

C、药物的用量

D、药物的加工炮制

E、病人的情绪

17、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

A、“毒”指药物的偏性

B、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C、药物的偏性能治疗疾病,而不毒害人体

D、副作用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能消失

E、毒性反应因过用而致,对人体危害较大

18、找出下列句子中错误的是

A、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

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毒”指药物的毒性

D、“毒”指药物的偏性

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

19、指出下列错误的说法

A、归经,指药物作用的归属

B、脏象学说是归经的理论基础

C、药物疗效是归经的确定依据

D、药物特性是归经的确定依据

E、经络学说不是归经的理论基础

20、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A、炮制和配伍

B、药物的效用

C、药物的性味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药物的气味厚薄

21、指出下列错误的

A、芒硝、天花粉主升浮

B、桂枝主升浮

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

D、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

E、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

22、指出下列正确的

A、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

B、气味薄者主沉降

C、苏叶、银花主沉降

D、气味厚者主升浮

E、熟地、大黄主升浮

23、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桑叶、天花粉主升浮

B、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是药物的质地轻重

C、凡花叶类及质轻者多主升浮

D、果实及质重的矿物贝类药物多主沉降

E、苏子、枳实主沉降

24、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A、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

B、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反

C、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

D、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同

E、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

25、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病势趋向

B、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C、用药量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疾病的部位特征

26、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E、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27、下列哪种说法有错

A、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B、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C、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D、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E、气偏于定能,味偏于定性

28、指出下列正确的

A、辛、甘、酸属阳,咸、苦、淡属阴

B、辛、甘、咸属阳,酸、苦、淡属阴

C、辛、淡、咸属阳,酸、苦、甘属阴

D、辛、酸、成属阳,甘、苦、淡属阴

E、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29、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辛味药大多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B、涩味与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C、坚阴,即坚厚肠胃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淡味药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30、咸味药的功效包括

A、活血破瘀

B、利水通淋

C、泻下通肠

D、养阴润燥

E、理气散结

31、降泄的含义

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B、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

D、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E、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32、通泄的含义

A、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D、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33、苦燥的含义

A、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B、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

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E、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34、苦泄的含义包括

A、通泄

B、引气

C、渗泄

D、泄漏

E、散结

35、苦坚的含义包括

A、清热解毒

B、活血祛瘀

C、利水消肿

D、泻肺平喘

E、泻火存阴

36、苦的效用包括

A、能收

B、能行

C、能坚

D、能利

E、能和

37、指出下列不宜用酸味药收敛之性治疗的是

A、大汗虚脱

B、遗精、滑泄

C、外感表虚汗出

D、崩漏经多

E、自汗盗汗

38、关于酸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善治热毒泻痢初期

B、能生津安蛔

C、邪未尽时慎用

D、能收能涩

E、能收敛邪气

39、酸的作用有

A、解表散寒

B、活血行气

C、清热利湿

D、平肝息风

E、收敛固涩

40、关于甘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补虚

B、和中

C、缓急

D、调和药性

E、活血

41、甘的作用有

A、泻下通肠

B、收敛同涩

C、行气活血

D、补虚、缓急

E、发散解表

42、关于辛味药,要注意

A、多耗气伤阴

B、多收敛邪气

C、多腻膈碍胃

D、大伤元气

E、气滞血瘀

43、辛的作用有

A、缓急、和中

B、软坚散结

C、行气活血

D、养阴生津

E、收敛止血

44、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发表行散多辛味

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

D、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45、关于五味,下列哪是错误的

A、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E、药味即药物的滋味

46、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B、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C、真寒假热者,治以寒药

D、药性确定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E、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47、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寒凉性应用不当,有伤阳助寒之弊

B、温热性应用不当,有伤阴助火之害

C、石膏属凉性药物

D、温热属阳

E、寒凉属阴

48、药性的确定以什么为基准

A、药物的气味

B、药物的质地

C、病证寒热

D、药物的形状

E、药物的滋味

49、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不包括

A、中药的四气

B、中药的五味

C、中药的升降浮沉

D、中药的疏密

E、中药的归经

50、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中药的性状是指中药的形状、颜色、滋味、质地等

B、中药的性状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C、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D、中药的性能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E、中药的性状即中药的性能

51、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

A、中药的偏性

B、中药的药性

C、中药的副作用

D、中药的毒性反应

E、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52、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

A、中药的治疗效用

B、中药的功效

C、中药的不良反应

D、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

E、中药的药性理论

53、中药的性能是指

A、中药的功效

B、中药的性状

C、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D、中药的基本作用

E、中药的四气五味

二、配伍选择题

1、A.四气B.归经C.五味D.有毒无毒E.升降浮沉

<1>、依据病势选药的药性是

A、

B、

C、

D、

E、

<2>、依据病位选药的药性是

A、

B、

C、

D、

E、

<3>、依据病性选药的药性是

A、

B、

C、

D、

E、

2、A.伤阳B.腻膈C.敛邪D.伤津E.耗气

<1>、酸味的不良效应是

A、

B、

C、

D、

E、

<2>、苦味的不良效应是

A、

B、

C、

D、

E、

<3>、辛味的不良效应是

A、

B、

C、

D、

E、

3、A.渗利B.活血C.燥湿D.软坚E.和中

<1>、辛味的作用是

A、

B、

C、

D、

E、

<2>、咸味的作用是

A、

B、

C、

D、

E、

<3>、甘味的作用是

A、

B、

C、

D、

E、

4、A.黄连B.生姜C.蜂蜜D.乌梅E.芒硝

<1>、味辛

A、

B、

C、

D、

E、

<2>、味酸

A、

B、

C、

D、

E、

<3>、味咸

A、

B、

C、

D、

E、

<4>、味甘

A、

B、

C、

D、

E、

5、A.真热假寒B.假热真寒C.寒热错杂D.反佐药E.四气

<1>、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

A、

B、

C、

D、

E、

<2>、真热假寒

A、

B、

C、

D、

E、

<3>、寒热并用

A、

B、

C、

D、

E、

<4>、用寒药

A、

B、

C、

D、

E、

6、A.寒病B.中寒腹痛C.热病D.亡阳欲脱E.气分高热

<1>、煨姜

A、

B、

C、

D、

E、

<2>、投热药

A、

B、

C、

D、

E、

<3>、投附子、甘姜

A、

B、

C、

D、

E、

<4>、投石膏、知母

A、

B、

C、

D、

E、

7、A.四气B.药性确定依据C.药性确定的基准D.寒凉不当E.温热不当

<1>、用药反应

A、

B、

C、

D、

E、

<2>、病证寒热

A、

B、

C、

D、

E、

<3>、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A、

B、

C、

D、

E、

<4>、伤阴助火

A、

B、

C、

D、

E、

8、A.中药的性状B.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C.中药相反的含义D.中药的性能E.中药相畏的含义

<1>、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

A、

B、

C、

D、

E、

<2>、以人体为观察别象

A、

B、

C、

D、

E、

<3>、包括有毒无毒

A、

B、

C、

D、

E、

<4>、包括药物的轻重坚软

A、

B、

C、

D、

E、

9、A.中药的性能B.中药对机体的作用C.中药的性状D.中药的不良反应E.中药的质地

<1>、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A、

B、

C、

D、

E、

<2>、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A、

B、

C、

D、

E、

<3>、中药的轻重,疏密,坚软等

A、

B、

C、

D、

E、

<4>、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

A、

B、

C、

D、

E、

三、多项选择题

1、沉降类药物所示效用有

A、消积导滞

B、降逆平喘

C、固表止汗

D、止呕止呃

E、息风止痉

2、使用有毒中药应当注意的事项有

A、识别过敏者

B、用药合理

C、归经多少

D、采制严格

E、用量适当

3、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有

A、药味多少

B、含不含有毒成分

C、用量是否适当

D、整体是否有毒

E、归经的多少

4、关于五味,下列哪是正确的

A、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所有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

E、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

5、温热药的作用有

A、补火

B、助阳

C、回阳

D、泻火

E、温里

6、指出下面正确的

A、酒炒则升

B、姜汁炒则收敛

C、醋炒则散

D、盐水炒则下行

E、盐水炒则发散

7、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E、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8、指出下列味同为辛,而气相异的

A、桂枝发表散寒

B、薄荷发表散热

C、附子补火助阳

D、石膏清热泻火

E、瓜萎清肺化痰

9、指出下列气同为温,而味相异的

A、麻黄发表散寒

B、杏仁降气止咳

C、五味子敛肺止泻

D、大枣补脾益气

E、肉苁蓉补肾助阳

10、气味相同,功能相近的有

A、辛温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

B、辛凉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

C、苦寒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连、黄芩

D、甘温药多能补气或温阳,如黄芪、锁阳

E、甘寒多能养阴或补血,如熟地、鳖甲

11、气味配合规律

A、气味均一

B、一气二味或多味

C、气味不均一

D、一味二气或多气

E、二气二味

12、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

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13、指出下列正确的

A、淡味药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B、咸味药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C、坚阴,即泻火存阴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14、关于苦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苦能坚阴,如黄柏,知母即是

B、苦味药多伤津败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C、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D、苦味药多腻膈碍胃,湿阻中满者慎用

E、苦味药多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当慎用

15、关于苦燥的含义

A、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

B、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

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E、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16、下列哪些不属清泄的内容

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17、下列哪些属降泄的内容

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B、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

D、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18、下列哪些不属通泄的内容

A、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D、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19、指出下列不可用收敛之性的酸味药治疗的

A、初泻初痢

B、大汗虚脱

C、咳嗽痰多粘稠

D、崩漏经多

E、自汗、盗汗

20、关于酸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安蛔

B、能生津

C、能降泄

D、能收、能涩

E、能收敛邪气

21、酸的作用有

A、调和药性

B、收敛固涩

C、生津安蛔

D、通泄下引

E、腻膈碍胃

22、中药的性状是指

A、药物的形状

B、药物的颜色

C、药物的气味

D、药物的滋味

E、药物的质地

23、下列哪些不是甘的作用

A、固涩

B、缓急

C、和中

D、调和药性

E、破气

24、关于甘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调和药性

B、缓急

C、通淋

D、补虚

E、和中

25、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能发散

B、能行气

C、能活血

D、能润燥

E、能收敛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如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薄荷、蝉衣、蔓荆子等;治疗病位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药性升浮的荆芥、紫苏、防风等。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13414】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如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薄荷、蝉衣、蔓荆子等;治疗病位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药性升浮的荆芥、紫苏、防风等。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13405】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32】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31】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30】



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乌贼骨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26】



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一般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和“毒”的大小,与其对人体伤害程度的轻重及治疗作用的强弱成正比。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特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06】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经的理论基础之一:经络学说。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表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湿邪外客此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等等。

【该题针对“归经的基础与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05】



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经的理论基础之一: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即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常导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痴呆、健忘、昏迷等症,分别选用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麝香(开窍醒神)等即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就云其归心经。

【该题针对“归经的基础与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04】



1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该题针对“四气的所示效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498】



1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25374】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四气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25371】



1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35】



1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一直是中医药学家探讨的问题。总括各家论述主要有三点: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46】



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一直是中医药学家探讨的问题。总括各家论述主要有三点: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40】



1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影响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38】



1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特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36】



18、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毒”,在中药学中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特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33】



19、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即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又是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即可导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痴呆、健忘、昏迷等症,分别选用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麝香(开窍醒神)等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即云其归心经。2.经络学说:所谓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表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湿邪外客此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等等。

【该题针对“归经的基础与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31】



2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②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影响因素,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9】



2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8】



2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自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7】



2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5】



2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4】



2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4.药物的效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自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上述四点依据,在具体运用时应相互合参。特别是前三点,绝不能一途而取,必须合参并结合临床疗效,才能准确判定其性属升浮还是沉降。此外,有不少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既具升浮之性而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又具沉降之性而清泄火热、润肠通便。有的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不明显,如鹤草芽能杀虫,升降难定。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3】



2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20】



2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将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性能。如紫苏与薄荷虽均味辛而能发散表邪,但紫苏性温而发散风寒,薄荷性凉而发散风热;黄芪与石斛虽均味甘而能补虚,但黄芪性温而善补气升阳,石斛性微寒则善清热养阴。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18】



28、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17】



2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16】



3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15】



3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11】



3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10】



3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09】



3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08】



3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06】



3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00】



3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9】



3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8】



39、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7】



4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5】



4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4】



4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2】



4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1】



4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0】



4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该题针对“五味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87】



4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该题针对“四气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86】



4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该题针对“四气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85】



4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该题针对“四气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84】



4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81】



5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80】



5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79】



5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78】



5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76】



二、配伍选择题

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该题针对“归经的基础与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19】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该题针对“归经的基础与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20】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该题针对“归经的基础与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21】



2、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酸味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作用;苦味多伤津、伐胃;辛味多能耗气伤阴。另外,甘味具有腻膈、寒凉具有伤阳等不良作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47708】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酸味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作用;苦味多伤津、伐胃;辛味多能耗气伤阴。另外,甘味具有腻膈、寒凉具有伤阳等不良作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47709】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酸味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作用;苦味多伤津、伐胃;辛味多能耗气伤阴。另外,甘味具有腻膈、寒凉具有伤阳等不良作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47710】



3、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成味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苦味具有燥湿作用;淡味具有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47704】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成味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苦味具有燥湿作用;淡味具有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47705】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组考查五味所示效用。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成味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作用。苦味具有燥湿作用;淡味具有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47706】



4、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19】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20】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21】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22】



5、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87】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10】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学习掌握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11】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学习掌握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12】



6、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82】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83】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84】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该题针对“四气的指导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85】



7、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该题针对“四气的所示效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77】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该题针对“四气的所示效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78】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

【该题针对“四气的所示效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79】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四气对人体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倘若应用不当,即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此时,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该题针对“四气的所示效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80】



8、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医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限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60】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61】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62】

<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63】



9、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52】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55】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57】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258】



三、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一般说,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所示效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40】



2、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使用注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39】



3、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一直是中医药学家探讨的问题。总括各家论述主要有三点: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一般说凡有毒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安全度小,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毒中药虽治疗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伤害人体。其中一部分药如人参、大黄等,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而另一部分药如山药、浮小麦等,超大量应用或食用,也不会毒害人体,此即实际上的无毒药。

【该题针对“有毒与无毒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71538】



4、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25376】



5、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225375】



6、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影响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34】



7、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该题针对“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33】



8、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有时气味也有主次之别,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但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中药的性能-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32】



9、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有时气味也有主次之别,如黄芪与锁阳虽均为甘温,但黄芪以甘为主则补气,锁阳以温为主则助阳。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其中有味异气同者,如麻黄辛温能散寒发表、杏仁苦温能降气止咳、乌梅酸温能敛肺涩肠、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肉苁蓉咸温能补肾助阳;有味同气异者,如桂枝辛温能发表散寒、薄荷辛凉能发表散热、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石膏辛寒能清热泻火等。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31】



10、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概之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30】



11、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气味配合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27】



12、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气与味配合的原则有二: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该题针对“五味的气味配合”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25】



13、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均具咸味。《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18】



14、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13】



15、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12】



16、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11】



17、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10】



18、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09】



19、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05】



20、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04】



21、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03】



22、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

【该题针对“性能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02】



23、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401】



24、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399】



25、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该题针对“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40193】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





第2页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