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養生因果要論 第三章 自律神經失調

 老實修行360 2015-09-14
第三章     自律神經失調

文昌帝君  降                                          

中華民國97年9月7日     歲次戊子年八月初八日

詩曰:焦慮自心生,苦尋藥石烹,德功勤積累,善果解因賡。

圣示:《自律神經失調》。

 

 何謂自律神經?醫家研究乃指交感神經及副感神經構成,其功用比如初入黑暗環境,分不清東南西北,頃刻間卻可分辨適應周遭景況,此乃自律神經發揮功效。

     交感及副交感神經構成自律神經,其二者必須互相抗衡而達到平衡正常,比如受到驚嚇之所以會心跳加速、臉色鐵青,此即交感神經作用,不過副交感神經如若無法 正常,則無法撫平緊張驚嚇的情緒,此病象者稱為自律神經失調。

換言之,如果交感神經是開啟,副交感神經則是關閉。

     自律神經失調通常有失眠、心悸或腸胃道等疾病,但卻無法依精密儀器檢驗出病灶,乃因病癥發生皆有其夙世前因,進而依前因程度顯成輕重不同、部位不一的因果 病,不過自律神經失調者,歸納其前因,絕大多數乃【恃強凌弱】造成之怨業前因,吾舉一例說明:昔道光年間,福州有位姓簡名若聰者,幼失怙恃由叔父養育,家 境貧困,不過簡君依恃身強力壯而欺壓弱小,幫助富貴人家索財欺困,導致人人聞名喪膽,更引起鄰里人民無形壓力,而今帶業轉生,故有因自律神經失調誘發失眠 (簡君欺善因果牽連甚廣,不過不在此章討論范圍,因此不再贅述),然而由此可知人生病癥非單純前因肇發。

     簡君之所以再轉人身,乃晚年受有道之士指引,而痛改前非懺悔向善,然則前因已造,命程中注定有此病厄,所幸簡君今世降生于習佛家庭,頗具善慧,因此經仙佛 指點迷津,造功補過,注銷前世因業而得貴人指引妥善療治。有些病癥久醫不愈,必有業力牽引,所以欲排解惡業,惟賴功德的正向能量足以排除,因此為人豈可不 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