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读书:只要不作死,就绝对不会死

 汉青的马甲 2015-09-15

最近几个月,电子阅读这个小圈子一直都在关注还在内测的“微信读书”。有趣的是,对于这样一款读书软件,大家讨论最多的并不是“阅读”,而是“社交”。“微信+社交”这根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棒”,能否把阅读这种典型的小众行为转变成一次次的病毒营销,这是许多出版业人士和阅读发烧友所关心的问题。


等到“微信读书”正式上线,大家却发现:这款软件的主要功能其实还是阅读,社交属性只是附加在阅读之外的点缀。微信读书虽然也引入了一系列社交功能,比如查看好友动态、点赞、评论、批注,也能够把全书或者某一段落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并加入了一个好友间的阅读时长排行榜,但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设计而已。在社交功能上,“微信读书”甚至远不如另一款半死不活的阅读软件“毒药”,要知道“毒药”还可以评分、打赏、发私信,相比之下,微信读书则只能“晒书”而没有什么好友互动的空间。



微信读书的社交设计,只能说是勉强可用


与此同时,很多敏锐的评论者也开始讨论:对于阅读这种分众效果明显、私密性很强的个人行为,是否真的存在”社交化“的可能性?(参见张远:《微信读书来了,说好的全民刷书呢?》)微信读书是否能够实现它所主打的口号——“让阅读不再孤独”?我相信许多人都不会很乐观。


此外,微信读书无法刷爆朋友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并非像“微信运动” “微信游戏”一样内置于微信之中,而是一个需要独立下载的App,这就几乎阻断了大多数微信用户参与的可能性。毕竟主流微信用户在社交和阅读方面的需求都比较浅,点击朋友圈——跳转——下载软件,这个流程过于繁琐,他们不大会愿意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只有具备一定阅读习惯的用户,才会去专门下载并使用微信读书。既然选择了独立APP这条路,那么微信读书的用户群就必然走回到阅读发烧友这个小圈子,所以它也必然会陷入直接与竞争对手(掌阅、Kindle、多看等)短兵相接、争抢用户的处境。简单地说,微信读书从一诞生起,就把自己送进了一片红海。微信读书在以后能否发展壮大,我们不得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然而,我们从来就不能按常理来给腾讯系的产品来下判断。例如微信游戏,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占据你朋友圈的“全民飞机大战”“天天酷跑”,其游戏质量和可玩性只能说是非常一般,换成其他的运营商来做早就死透了,但唯独腾讯能够抱着这些低劣的山寨产品摇下大把的钱来。只要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还在,微信读书就永远有逆袭的可能。更为关键的是,在产品定位上,微信读书并没有犯严重的方向性错误,虽然大家关注的是它的“社交性”,然而正如上文所说,从软件的功能来看,微信读书依然是以阅读为核心(有较为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试读、购买),在界面设计和阅读体验上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比之下,侯小强的“毒药”则是一个反面典型:界面设计丑陋粗糙,软件功能生拼硬凑,操作体验复杂繁琐,而且最为致命的一点是,“毒药”强行把书评、影评这种典型的“弱社交”(豆瓣)内容套了在“强社交”(微信)的软件模型里。但是,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能有多少人会放着QQ和微信不用,把自己宝贵的碎片时间用来刷你的书评、影评?我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测——“毒药”之所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社交性”这一个篮子里,实际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真正的目的还是瞄准当下最为火热的IP开发,希望通过用户社群的运营来实现IP的发掘、生产和改编过程。如果“毒药”并没有玩IP的打算,而只是想做个“豆瓣杀手”的话,那我只能用两个字来评价——“作死”。



毒药就是把书评和影评嫁接到微博+微信的模式上


而腾讯系的产品,只要不作死,就绝对不会死,加上微信团队是一个非常善于“做减法”的团队,其风格一直非常稳健,甚至近乎于保守,所以我认为微信读书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对它抱有很高的期待。在之后的软件改进中,在用户群体和内容资源两方面,微信读书手里还有哪些王牌呢?


首先来看用户群体。现如今,微信读书与它的竞争对手们相比,在阅读功能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而那些附带的社交功能,在其他阅读软件上也都有体现。所以微信读书想要从竞争对手的手中抢夺用户资源并不容易,毕竟这些用户已经在其他阅读平台上投入了一定成本(时间或金钱),这是阻碍他们向微信读书迁移的阻力。但是在新用户的拓展上,只要能实现与微信的无缝对接,微信读书就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毕竟微信朋友圈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用户流量来源。做一个最极端的假设:微信读书也选择内置在微信之中,那么它就能够从发达地区、青少年读者的争夺战中抽身而出,将用户群向三四线城市、农村及中老年读者扩散,这一点就足以把国内电子阅读的市场搞得天翻地覆。


半个多月的时间,微信读书在AppStore“图书类别”的下载排名已经下降到第21位,它的前面有掌阅、QQ阅读、书旗小说和百度阅读


内容资源是一个阅读平台的硬实力。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及这样一个背景,微信读书是微信团队和阅文集团深度联合、共同开发的阅读软件,而阅文集团旗下已经有了一个以网络文学内容为主的产品——“QQ阅读”。曾有消息说,在2015年初,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整合成立阅文集团之时,吴文辉就曾在内部信中表示:阅文将投入上亿资金用于非网络文学内容(我称之为电子图书)的采购。


网络文学和电子图书,是如今移动阅读最为重要的两个领域,在内容层次、用户特点和运营模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现如今,也没有一个阅读平台可以做到二者通吃。或许是出于避免出现师出同门却自相残杀的结果,微信读书的内容资源还是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优质内容为主,基本没有涉足网络文学领域。 如今,QQ阅读已经基本能够坐稳网络文学市场的第二把交椅,而微信读书的上线,无意之中实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卡位”作用。无论是主攻网络文学的掌阅、书旗小说想要向严肃阅读领域拓展,还是主攻电子图书的Kindle、多看和当当阅读想要在电子图书市场来一场大决战,都会陷入一种被腾讯系产品两面夹击的境地,至此,腾讯系的两大阅读平台联手实现了对诸多竞争对手的牵制。在这种僵局之中,如果微信读书能够借助腾讯和阅文集团的资金优势,继续扩大内容资源,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顺便说一句,在试用了几天微信读书之后——


我买了一个kindl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