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偏关县,有着边塞风情、黄土风情、黄河风情。老牛湾是代表作。老牛湾景区内,有晋陕大峡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黄河、黄土高原、万家寨库区、长城、墩台、古城堡、古村落等景观。 老牛湾古村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石头村,村中所有建筑和生活用品几乎都与石头有关。被誉为“石头民俗博物馆”。 一、老牛湾风情 ·石头村(详见老牛湾·古村志) ![]() ![]() ![]() ![]() ![]() 老牛湾堡是明代重要的边塞堡垒之一,是一座屯兵的城堡,至今仍基本保留着当年的原貌。是黄河河防长城第一堡,是黄河边墙的起始点,是山西长城的最西北角,是黄河与长城开始比肩并行的地方。堡墙由夯土筑成,并用砖和石头包裹。整个城堡只在东南方设一个城门,并 建有瓮城。堡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状。各种石头建筑依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窑前石檐低垂,墙后石碑仄立;炕头有石狮,院内置石锁;村北有石墩台,村南有石寨堡。另外古堡内外建有多座庙宇,人神共同护佑着身后更为广阔无垠的家园。 三、老牛湾风情 ·老牛湾墩 ![]() 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也叫护水楼。被称为"天下第一墩",为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79年)所建。楼顶平面呈正方形,底部每边宽7米,高22米。砖石结构,空心二层,顶部上建有垛口和楼橹。墩体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绳体和通道。楼南距地面7米处设一门,门额匾上刻有"老牛湾墩"四字。 护水楼屹立在黄河边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驻守将士在此瞭望敌情,遇敌来袭,点燃狼烟,传递情报。 还有至今未能破解的声学之谜,在墩底用石子敲击。石子相碰,则发出鸟鸣声,甚是神奇。只是此行没有试过。 ![]() 四、老牛湾风情 ·长城黄河握手处 ![]() 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的第一个交汇处,被中国长城学会命名为“长城与黄河握手之地。 偏关县全境有内、外长城,秦、北魏、明代长城500公里,占山西全省长城(2500公里)1/5,居全国各县之首。老牛湾是全长100公里的外长城的“黄河边”的起点。 偏关境内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古堡多达49座,烽火墩台1000多座,堪称“中华古堡第一县”。其中,老牛湾景区的望河楼和老牛湾堡是偏关堡墩的内容之一。 ![]() ![]() 五、老牛湾风情 ·走西口 老牛湾——二人台《走西口》的发祥地。“偏河保德州,十年就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偏关人走西口是因土瘠民贫,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长工,干苦力。走西口的人要从老牛湾渡口乘船西行,进入内蒙古境内,主要在包头、土右旗、杭锦后旗等地谋生。走水路的人要经历许多无奈和凄怆,除了可能会遇上土匪和兵患外,更要经历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有的就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大家仍然源源不断地踏上这条漫漫西口路。 二人台走西口中的剧情所描述的就是当年发生在本地人走口外的真实写照。据县史记载,偏关当时就是太原府所在地。而二人台《走西口》的唱词中有“家住在太原,爹爹孙朋安,生下我一枝花,起名叫孙玉莲”。可见偏关老牛湾就是走西口的发祥地之一。 (福成中华·资料综合) |
|
来自: 安东老王 > 《14秦晋黄河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