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吞活剥

 圆角望 2015-09-15

 巫马期(北京)·好事之徒

孔夫子乙己有云:“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时下的一些写书人益发高明,昔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人为我所用,一旦东窗事发,不过说些借鉴了、吸收了、引用了、编著了、受到影响了之类难懂的话,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绝没有人再像唐代张怀庆,偷人家的东西还笨到留下“生吞活剥”的话柄。

话说这位张怀庆,做过枣强尉,是个县团级地方干部。他有个风雅爱好,就是“好偷名士文章”,把人家的好诗文拿过来编辑加工一番,然后贴上“张某原创”的标签。不过他的剽窃手法只能用“简单粗暴”四个字来形容。“笑里藏刀”的李义府写了一首五绝:“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迴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觉得不错,就在每句开头添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充作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迴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张怀庆还抄袭另外两位名士张昌龄和郭正一,玩的大概也是类似五绝变七绝这样的小把戏,好比偷吃了东西的人,还在嘴角留下幌子,群众的眼睛即使不那么雪亮,也看得一清二楚。有人就编了两句话送给他,道是:“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成语“生吞活剥”就这么来的。

这事最早记在唐人刘肃写的《大唐新语》里,不过刘肃所记下的那两句话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来许多著作和工具书,包括《辞源》《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都引用《大唐新语》来注释“生吞活剥”,把被“活剥”的著作权判给了王昌龄。然而宋代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却认为被张怀庆“活剥”的诗人应该是张昌龄。王昌龄当然鼎鼎大名,但被“活剥”的那位到底姓张还是姓王呢?照我看应当姓张。因为那两句话是当时候人编的,是所谓“时谚”,李义府、郭正一、张昌龄都是初唐人,张怀庆和他们同时。而王昌龄则是盛唐时候人,比他们几个晚了几十年,张怀庆嘴再馋、手再长,大概也没法儿去偷他的诗。

被张怀庆抄袭的这几位,李义府自然不用说,后来官至宰相,是高宗、武后时代的红人。再说被“活剥”的这位张昌龄,他有个哥哥叫张昌宗,和武则天面前的一位红人同名。那位红人与其兄张易之都甚得则天娘娘欢心,深得武则天宠爱,专权跋扈,被呼为五郎、六郎。有人拍马屁说这个张昌宗是“莲花似六郎”。遇上这种“撞名”之事,张昌龄的哥哥想必很尴尬。被“生吞”的郭正一,则在武则天时代被著名的酷吏周兴害死了,周兴就是“请君入瓮”故事里被“请”的那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