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闲转转爷爷讲故事之七十六:六月六为何吃焦馍

 刘沟村图书馆 2015-09-15
闲转转爷爷讲故事之七十六: 六月六为何吃焦馍
    在我们中原地区,有个风俗,就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早上,都要烙带芝麻的焦馍吃。这是为什么呢?听过老人们这样传说:
    不知是哪个年代,在澧河南岸有一个村庄,住着母子二人。他们家很穷,靠母亲给人家当佣人养活孩子。等孩子长大时,到家说媒的也不少,就是没钱娶媳妇,母亲没办法就自卖自身,拿到几两银子,才把媳妇接到家中。
    当母亲要跟人家走时,把儿子叫到跟前,流着泪说:“儿啦,娘为了你们能成一家人,只好跟人家去了。愿你们和和美美过日子,勤勤恳恳下地干活,把这个家好好支撑下去,以后生个一男半女,也不枉为娘这番苦心。百年之后,我也算对起你家祖宗了。”孩子拉着娘,哭了一场。然后,母亲就跟着人家走了。
    两年以后,他娘嫁的那位老人有病死了。娘一来没有生活着落,二来十分想念儿子,想念老家,就又回到家中。娶来的那个媳妇本来就不贤良,如今见婆婆又回来了,就更不待见她了。她对自己的男人说:“常言说姑走百家还是姑,娘嫁百家不是娘。咱们两个人做着吃着,本来就不宽裕,现在又多双筷子多个人,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起初,儿子还好言劝她:“咱娘回来了也好,平时给咱看个门,养养鸡鸭喂喂猪,咱也省些心。”虽然如此,但哪个男人经得起夜夜的枕头风,躲得过不让上床的威胁,日子一长,心也就变了。
    从那时起,婆婆的地位一落千丈,降成了佣人。天天干重活,吃糠咽菜。但婆婆为了家庭和睦,仍然一心一意过日子,从不埋怨,从不灰心。
    又过了半年,媳妇有了一个儿子,就更加借故娇懒,睡大觉能睡到日出三竿。在家里她横草不摸,竖草不沾,还对婆婆横挑鼻子竖挑眼:什么汤稀了,馍硬了,饭淡了,菜咸了,尿布洗的不干净了,鸡蛋茶烧得不应时了,等等,经常找理由骂骂咧咧。儿子也跟着说三道四,跟着吵闹,甚至把指头戳到老人的脸上。
    老人流着眼泪,还是尽心尽力,喂养牲畜,照顾孙孙。
    有一次,婆婆做饭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有豁口的破碗,媳妇便破口大骂,说她故意摔碎东西,给她找难看。儿子也在一边煽风点火,说她:“嫁出去的女,泼出门的水,你就不该回来!”逼得老人没有出路,哭着出门跳井自尽。幸得前来打水的村人相救,才没死成。
    就这样,三番五次折腾,老人活着很难,可死又死不了。村里人都看不惯,但又有什么办法?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好闲事不如赖不管啊!
    一天,媳妇拿了几件衣服,到澧河边上去洗。洗着洗着,她看到河水里有自己的影子,那背上多了一条窄长的木牌,上边写着几个字和用红颜色的勾勾点点,她想到看戏时,台子上判案杀人就是这个样子。又仿佛听到耳边有人说话:“六月六,你这个不孝的泼妇,就要遭雷击了!”
    不听则已,一听,她觉得天旋地转,瘫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她哭了一阵,仔细想想这几年自己对婆婆的做法。又回忆了婆婆对这个家的贡献。常言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将来自己老了,孩子的媳妇要是对自己也这样,那该怎么办呢?
    她想来想去,竟想通了,就狠狠打了自己几个耳光,捞起衣服回家了。
    到家后,心中有事,她夜里咋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老天要惩罚我,是我罪有应得,我不埋怨。可是,到那一天,雷要击我,一定会连累婆婆、孩子和左邻右舍,他们一定会吓个半死。我活着对不起婆婆,死了还要她老人家担惊受怕,不是罪上加罪吗?因此,这事决不能让他们知道。
    到六月六的那天,一大早她就悄悄起来,到灶火挖出两碗面,收拾几把芝麻,支上鏊子,烙了十来张焦馍。用包单包了,来到婆家的老坟地,向祖宗们哭诉自己的忏悔。
    太阳出来了,渐渐升高了,她也哭累了,也感觉饿了,就把馍拿出来,哭着吃着,吃着哭着。焦馍这东西,又焦又脆,一折开便会嘭出好多小片片,这就引来大群的蚂蚁来吃。
    到了午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接着电闪雷鸣,两条巨龙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摇头摆尾,左右盘旋,足有半个时辰。巨龙看到她的身上爬满了蚂蚁,始终没接近她的身子。
    后来,风住云散,两条巨龙也随着云雾隐去。媳妇慢慢从昏迷中醒来,看看午时已过,就拿起包单,慢慢回到家中。将事情的经过向婆婆说了一遍。婆媳二人抱头痛哭一场。从此,她对婆婆十分孝顺。婆婆也更加尽心尽力做好家务,一直到老。媳妇活到九十三岁,无疾而终。
    这事传开后,引起很大震动。人们为了不忘这件事,就在这天家家户户烙焦馍,还边吃边讲这个故事,为的是让下一代明白事理,孝敬老人。有的还特意把焦馍弄碎一些,撒在地上,分给蚂蚁们吃。
    久而久之,六月六吃焦馍就变成了一方习俗,直到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