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定向类材料作文写作导引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找一个“最好的”专业,学一门“最好”的学问,然后设计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样就可以便捷地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实,这种想法未免简单,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谁又能界定呢?请针对这一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定向类材料作文,其最大优点是防止宿构,让作文思维定势严重的人吃败仗。此类题型前面的材料往往列举的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或错误想法,后面的提示中会提出一个问题。说它“定向”,是因为题干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来写,“这一问题”就是作文立意的定向,例如在这道题目中,“这一问题”指代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一般议论文可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方面去拓展思路,有了这层限制,“为什么”“怎么样”几乎都行不通了,只能写“是什么”,即“什么才是最好的”,只有这样才算符合题意。
实战中,遇见了以下几种立意,请判断其正误:
①拼搏最好;
②努力了就行;
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所谓的“最好”,追求无止境。
④有远大理想,采用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才能做到“最好”。
⑤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为是否“最好”没有绝对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⑥最稳妥的就是最好的。
以上6种立意,①没有扣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没有针对错误想法,即“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存在的“一个毛病”,如果“拼搏最好”也算准确,那么几乎一切相关的褒义词都可以了,例如“坚强最好”,“勤奋最好”,“善良最好”,“诚信最好”……②“努力了就行”没有说到位,欠鲜明,“行”是“可以”的意思,并不是“最好”。即使把“行”换成了“最好”还是不可,道理跟前面第①条一样。④说的是“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游离于题目的定向之外。③从否定的角度,⑤⑥从肯定的角度分别回答了“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且针对了题目中列举的错误想法,是兼顾了材料和定向要求的准确立意。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少人相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于是由此派生了诸多类似的观点:不想考名校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想当球队领袖的球员不是好球员,不想当总经理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其实,这种想法未免绝对,将军岂能想当就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一定不是好士兵吗?请针对这一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理解提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本身没有多大错误,它旨在激励大家积极向上、努力进步,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现实生活中,“将军”的位置很少,而每个个体的资质、个性、能力、机遇等条件各不相同,大多数人肯定无法成为“将军”,如果大家把目标都是定到最高层的“将军”上,那么,这种主观愿望就会与客观实际产生瀑布般的巨大落差,使个体在执行这个过高计划时一次次产生遭受挫折,进而怨天尤人,徒增烦恼或自卑,长期愤激或郁闷。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9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一个人托郭东临演的那个角色买火车票,他不好拒绝,熬夜排队才终于买到一张;领导以为他真有能耐有关系,便要他再弄两张,他无法拒绝,结果“打肿了脸充胖子”,又去排了一晚上的队。
中国人好面子,一个“不”字口难开。例如酒席上自己本来“不胜杯杓”,或者因病忌酒,却经不住人家的劝,于是“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弄得自己一个星期都恢复不了元气;别人请求帮忙,明明自己做不到,却担心拒绝会伤害感情,于是“踮起脚尖充长子(高个子)”,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弄得自己苦不堪言。
其实,不会说“不”,这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担心拒绝本该拒绝的事情会伤害他人的感情,其根源是什么?请针对这一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理解提示:
不会说“不”,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是不成熟的行为。究其根源,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怕拒绝别人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在交往中留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刻意追求这一印象,而失去原则,甚至不惜牺牲不该失去的利益,就不足取了。其实,如果不会拒绝别人,别人反而会认为你是个没有尊严的人,因为你连说“不”的勇气也没有,别人就可以任意地要求你,甚至有的人会对你颐指气使,使你本来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好印象的努力变成任意践踏你的自尊的合理借口。第二、过分在意他人评价。这些人在交往中,往往很少关注自我的感觉和需要,而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他人将如何评价我”上,希望做每件事都能赢得别人的赞赏,结果是经常违心的满足他人的要求。第三、依赖的性格。这些人从小独立性就差,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事情就紧张焦虑,喜欢依靠别人,听取别人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