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材料】一材多用:高考作文应急方法之一

 江山携手 2015-09-15

 有许多考生,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常常为写作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考生们平时不 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们不会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的原因。因此,要使自己的作文在 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有许多考生片面地认为:一则写作材料只能用在一篇作文当中。因此,要写多少篇作文,就得积累三倍以上多少篇作文的材料。其实,有许多写作材料,都具有“一 材多用”的特点,你既可以把它运用在甲话题的作文中,也可以把它运用在乙话题的作文中,还可以把它运用在丙话题的作文中。举个例子来说,有一则写作材料, 叫做《薛谭学讴》,薛谭拜秦青为师学习唱歌(即“学讴”),还没有将秦青的全部技艺学到手,就以为学得差不离了,要离开师傅去闯天下了。这时,秦青也不阻 拦他。在送他上路时,秦青唱了一首歌,歌声响彻云霄,连天上行走着的云也停止不动,被秦青的歌声牢牢吸引住了。这时,薛谭才知道自己与师傅在唱歌方面的差 距,于是又留下了,而且一直到死都不敢提离开师傅去闯天下的事了。有人认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写作“身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秦青就是通过自己唱歌这一 “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取得了大讲为徒应虚心好学这一“言教”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这样来理解并没有错。然而,如果你因此认为,这则写作材料 只能用于写作教学方法方面的话题作文,那就有失偏颇。其实,你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技艺无止境的角度入手,去写学无止境方面的话题作文,也未尝不可。薛谭不 正是认识到了师傅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的吗?你还可以再变换一个角度,从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的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去写学习时态度要 虚心方面的话题作文。你还可以从“教是为了不教”的角度入手,结合秦青“身教”的效果——使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否定,写出教师要注意培养 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的话题作文来。这样,一个《薛谭学讴》的写作材料,就有了四个方面的用途,即“一材四用”了。

还有一则写作材料,说得是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的书房零乱不堪。有一次他的老师来到他的书房,看到地上到处是垃圾,就指责陈蕃。陈蕃却振振有辞地 说:“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必扫一屋?”他的老师也回了他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则材料首先可以用来写作大与小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有“扫 除天下”的大志向,这当然很好;但是,他忽略了大志向是需要从像“扫一屋”这样的小事情中体现出来的。其次可以用来写言与行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 就在于他只是把“扫除天下”的志向挂在口头上即“言”上,却不能落实到“扫一屋”这样的具体行动即“行”中,他的“言”和“行”是相矛盾的。再次可以用来 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将自己的远大理想束之高阁,却没有在现实的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这样,一个有关陈蕃的写作材料,就 有了三个方面的用途,即“一材三用”了。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去发掘,绝大多数写作材料都可以“发掘”出多方面的作用来。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材料中,你既可以发掘出中国人自信的意义,用来证明 自信会创造奇迹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中国人不崇洋的意义,用来证明不依靠外国人,中国人照样能干成大事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中国人聪明的意义,用来证明中 国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从欧阳修的《卖油翁》里,你既可以发掘出“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还可 以发掘出“学习必须虚心”的道理。从鲁迅先生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创作这个材料中,你既可以发掘出“人生要靠奋斗”的道理,也可以发掘出“必须珍惜时 间”的道理,还可以发掘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写作材料的一材多用,并不是说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文中出现,它们都是同一个样子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话题要求而作出相应的变化。比如你 要用《薛谭学讴》的材料写作“身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要突出秦青“身教”的内容及意义;你要用它来写作“学无止境”的话题 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要突出秦青的技艺及其影响;你要用它来写作“学习要虚心”的话题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要突出薛谭前后不同的 学习态度及其影响;你要用它来写作“教是为了不教”的话题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要突出秦青“身教”的后果及其不良影响。再比如你要用詹天佑修 筑京张铁路的材料来写作关于自信的话题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詹天佑是如何“自信”的;你要用它来写作关于不崇洋方面的话题作文,在对 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嘲笑声中修筑起来的;你要用它来写作聪明方面的话题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京 张铁路的创新设计。
  因此,当你即将走向高考考场,而又担心自己的写作储备不足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再花时间去“积累”写作材料了,那是天长日久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 的。你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尤其是发掘每一个材料的多方面的意义。这样,你在高考作文运用材料时,即使不能“以一当十”,也 能“以一当四”或“以一当三”,最起码也能“以一当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