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几乎全是后周原班人马-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9-15

赵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几乎全是后周原班人马

赵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几乎全是后周原班人马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采取提拔、招降、安抚等一系列措施,使政权得到平稳交接,从而减少了以往新政权建立时的争斗和杀戮,减少了上位时的血腥气。

一是提拔:对有功者,以提升重用给予奖赏。对于兵变中有拥戴之功的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六位功臣,加官晋爵,委以要职。石守信以第一功臣升任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实际掌控侍卫亲军司。王审琦升殿前司都指挥使,继续控制殿前司。其他四人也相应提升为军中要职,从而控制了京城的军事形势。赵普、吕余庆、沈伦等幕府参谋,也在这次论功行赏过程中得到提拔,因为他们原来职位低,赵匡胤没让他们过分超次提拔,而只是按功正常提升。赵普任右谏议大夫兼枢密直学士,以掌握枢密院实权;吕余庆授给事中兼端明殿学士,备皇帝顾问;沈伦升户部郎中,掌握财政。

二是招降:对于领有重兵北巡的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和北上的先锋副都点检慕容延钊,赵匡胤安排人进行劝降工作,当他们表示归顺后,立即授予韩令坤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授予慕容延钊殿前司都点检,但不进京,安排他们分别去不同的地方任节度使。同时,在他们各自移至节镇后,又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享受使相礼遇(使相:对皇亲国戚、留守、节度使等人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的,都称使相,有待遇无实权的宰相虚衔)。从而稳定了在外而又未参与兵变的这一部分精锐部队的军心,没有节外生枝。

赵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几乎全是后周原班人马

三是安抚: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授予赵普等人更重要的职位,主要是为了宽后周旧臣的心,那些重要位置是留给他们的,要用职位和待遇安抚他们。因为赵匡胤自己,资历也不是特别深,朝中大事,仍然要借重这班老革命。因此,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后周宰相照旧当宰相,他又给他们加官进爵,范质加侍中,王溥加司空等等。赵匡胤的新王朝,政府班底几乎全部是后周时代的原班人马,这既有利于朝局的稳定,又避免了争执与杀戮。同时,对后周的其他统治区,也起了稳定的作用。在范质一班人的支持下,许多地方官便改旗易帜,转瞬间成了宋太祖的忠臣。赵匡胤可以说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坐上了皇帝的交椅。这一点,也足见赵匡胤处事的周全和稳妥。

当然,也还有一些节镇内心不服,特别是一些在后周时代资历和权位都显赫一时的节度使,明确表示反对赵匡胤称帝。建隆元年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公开反宋,率军直逼开封。赵匡胤对李筠反宋非常重视,先派石守信、高怀德率军阻击。五月,又派慕容延钊和王全斌(彰德军节度使,今河南安阳)进军,与石守信形成合攻。此时,赵匡胤仍怕有失,随即御驾亲征,到前线督战。这一次,他几乎是倾全力对付李筠。不久,李筠被宋军打败,李筠自杀。

赵匡胤兵不血刃坐上皇帝交椅,政府班底几乎全是后周原班人马

当年九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宋。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他任殿前司正长官都指挥使时,赵匡胤还是低级军官,后来多年任殿前和侍卫亲军两司正长官,是赵匡胤的老领导。而且,目前殿前和侍卫亲军两司中的许多将领,原来都是李重进的部下,对于赵匡胤来说,李重进比李筠更危险。所以,征讨李重进,他选择的将领都是自己的亲信,他派石守信和王审琦为南征正、副统帅,而原殿前、侍卫亲军两司的高级将领,与李重进曾经共事的,基本不用。后来,他御驾亲征,于十一月攻破扬州,李重进全家自杀。

随着二李的反叛被平定,一些曾经心怀不满,还在观望、摇摆的节度使们,不得不向赵匡胤的新朝表示忠心。可以说,平定二李,对新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赵匡胤可以放下心来,有条不紊地处理开国大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