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魂落何方?

 木柳书屋 2015-09-16

 

【醉迷红楼】 <wbr>赵成伟清装红楼梦人物画 



  

薛宝钗魂落何方?



 
(2015-09-01 17:41:25)
  转自:新浪·明过有声的博客

 



 

薛宝钗魂落何方?
文|曹声明

 

《红楼梦》八十回后文的遗失,让书中诸多人物命运的最终归属,变成了难解的红楼之谜。高鹗续写的后四十,为了给这部悲剧增添一条光明的尾巴,明显地改变了原著不少人物的命运走向。在高额的笔下,薛宝钗俨然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李纨。高鹗可以为薛宝钗编织出一个甜蜜美好的未来,但他却无法涂抹原著中处处隐喻的宝钗苦涩凄凉的结局。薛宝钗最终花落谁家,花谢何处?我们还能复原出原著中薛宝钗命运的最终归属吗?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作者首先交代了红楼故事的来历,紧接着描写了绛株仙子转世投胎,要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还神瑛侍者浇灌之恩的爱情故事。随后,作者的笔墨转到了现实社会,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寄居在葫芦庙里的穷书生贾雨村,他姓贾名化,表字时飞。中秋佳节之际,贾雨村对月有怀,先是口占一律,吟罢他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奩内待时飞”。脂砚斋对此联点评道:“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因为这回书的前文已经介绍了宝玉和黛玉二玉的前世姻缘,今用这一联来为宝玉和宝钗这二宝作传。那么,这一联寓意着什么呢?第一句寓意宝玉一直在追求等待懂得自己价值的意中人,即林黛玉;第二句里的宝钗在等待谁呢?作者明白无误的直接点题:“时飞”。即贾雨村。为了怕读者忽略了这一点,脂砚斋特别强调了一下:“自是书中正眼”。可是,仅凭这一联句就可断定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了吗?当然不能,这也是许多读者对此质疑的重要原因。宝玉苦苦追求等待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已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玉在匮中求善价”就是书中最为精彩感人的前台重头戏,这自然是书中最为亮丽鲜艳的一条明线:“钗于奩内待时飞”则是书里不易被人觉察的幕后潜台词,这是书里一条草蛇灰线式的暗线。我们现在就来抽丝剥茧,看一看能否找到待时飞的蛛丝马迹,借此还原曹雪芹原著的创作意图,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薛宝钗。

 

贾雨村和薛宝钗二人在前八十回里没有见过面,但是书中却有几处意味深长的描写。三十二回,贾雨村来到贾府要见贾宝玉,宝钗向袭人问道:“宝兄弟这会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袭人道:“老爷叫他去,想是有客要会”,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如果贾雨村和薛宝钗最后结为夫妻,此处就是一个好有意思的伏笔,如今像高鹗缩写的这样,薛宝钗终身守寡教子,同贾雨村老死不相往来,此处则是毫无意义的赘笔,以曹雪芹高妙的写作水平来讲,此处不可能是多余的废话。四十八回,贾雨村为了讨好贾府,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强行抄去了石呆子二十把古扇子,把它送给了贾赦。贾琏讲了句公道话,被贾赦混打了一顿。平儿当做宝钗的面,气得咬牙大骂贾雨村:“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奇怪的是,宝钗对贾雨村仗势欺人和献媚讨好的行径,未置一字的评说,仿佛一阵清风掠过。薛宝钗城府极深,素日谨言慎语,人们很难猜测她内心在想什么,但是,她不说,并不代表人们就不知道。其实早在第四回她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贾雨村上任不久,他为了攀上四大家族,乱判葫芦案,放过了打死人的凶手薛蟠,薛蟠就是宝钗的亲哥哥。贾雨村徇私枉法成全的是薛家,他自然是薛家的大恩人,薛宝钗心存感激之情自在情理之中。贾雨村抢夺石呆子的古扇子,只不过是葫芦案的故伎重演罢了,宝钗对平儿怒骂贾雨村,表面上保持沉默,内心的情感倾向不说自明。我们说薛宝钗同贾雨村早有神交,该不算是抹黑她吧!

 

薛宝钗同贾雨村不但有感情基础,他俩的思想和理想还有着惊人的一致。前八十回里,他俩连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言行中,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他俩即使说不上心心相印,也可讲是惺惺相惜,这本来就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同林鸟。贾雨村虽然身处破庙,但是,他胸中追求功名利禄之火,依然在熊熊燃烧。他对月寓怀道:“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贾雨村以后投靠贾府,凭借拍上压下的那套官场能耐,终于进钻进万姓仰头看的官场金字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就是薛宝钗内心深处的真实流露。可是,她追求出人头地理想的路上却是磕磕绊绊,远没贾雨村那样顺利。薛宝钗当初进京主要是备选才人之职,不料落选,她于是退而求其次,一心争当贾府宝二奶奶,不巧又遇上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林黛玉,这让她十分纠结无奈,但是,她那颗上青云的炽热的心却从未冷却过。宝钗明知宝玉不喜谈论经济仕途,可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劝导他认真读书去博取功名。夫贵才能妻荣,所以,宁肯宝玉同她生分,她也不愿放弃对宝玉的劝谏。没有荣耀的婚姻,在宝钗心中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宝玉和宝钗最终一拍二散,一个巴掌是无法拍响的。

 

宝玉在无奈之中同宝钗结婚了,但日子过得十分别扭不开心。夫视功名为禄蠹,妻以富贵为生命,这对夫妻完全是二股道上跑的车,同床异梦岂能做长久夫妻?由于思想和感情上的巨大裂痕,宝玉终于抛下宝钗,离家出走了。这时孤苦无助的薛宝钗内心存留的只能是对宝玉深深的绝望和满满的怨恨,假如这时贾雨村出现在薛宝钗面前,宝钗焉能不生出枯木逢春之情,久旱得雨之感!落水的人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会抓住不放,何况贾雨村还是能送她上青云的那股好风呢!更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早已败落的贾府此时已无任何能力干涉这桩婚事了。薛宝钗最后嫁给贾雨村实乃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失夫的薛宝钗同丧夫的李纨有着显著的差异,李纨之所以心如死水,形如槁木,是因为她头上有贾府那座大山压着。当贾府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时,她是不敢妄动半分欲望之念的。生活在富贵乡里的李纨,有一个乖巧听话,热爱读书的儿子贾兰,这不但是她精神的寄托,也是她未来的希望,李纨能够安分守命,自有内因和外因的双重支撑。反观宝钗,如果按照原著的创作意图,贾府薛家最后是一败涂地,贾宝玉出走后,薛宝钗就是一个孤苦伶仃,贫困交加的穷寡妇。消除的是婚姻的约束,增加的是生存的压力;背负的是被丈夫遗弃的耻辱,承受的是理想失落的痛苦,此时此刻,你让心高气傲的宝钗如何去做悠闲自得的李纨?高鄂要想宝钗安心去做第二个李纨,他必须营造一个适合宝钗去做贞节烈女的生存环境,这也许就是高鄂再造贾府中兴的一个原因吧。请给我一个理由,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是读者对作者笔下人物行动的一个基本要求。至于这个理由充足不充足,那是曹雪芹和高鄂二人思想艺术水平高下的较量了。

 

如果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那么宝钗也就完成了上青云的夙愿了,前文的伏笔也就有了着落。薛宝钗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大官太太,自然是风光无限,我们不知道曹雪芹让雨村和宝钗这对夫妻过了多久花好月圆的好日子,但是,他俩月落花谢的结局却是注定的。根据脂砚斋的评注,我们知道:“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就是贾雨村的最后下场。根据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批语,我们知道薛宝钗的最终结局是:“金簪雪里埋”。在贾宝玉口中被称作国贼禄鬼的这对夫妻,一个疯狂地攫取功名利禄,一个狂热的追逐荣华富贵,结果只是做了一场功名富贵梦,徒落笑柄于人间。“假做真时真亦假”,陷入功名富贵迷梦之中的人,是永远看不清真相的。梦醒时分,就是他们跌入残酷的现实之日!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