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野三关镇耳乡湾村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 带动民众科技致富 巴东县野三关镇耳乡湾村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创立于2011年,基地以耳乡湾村为核心,基地自成立以来,县科协、县农业局等各位领导多次到现场深入了解,为示范基地排忧解难、耐心、细致的为会员讲解科学技术,为我们传经送宝,为基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有斗志、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去带动民众科技致富。 一、以科学技术为能量、牢固组建合作团队 耳乡湾村隶属野三关镇一个低山片区,海拔600米左右,特别适合皱皮木瓜还有部分中药材的生长,在合作社、技术协会与村支两委通力合作下,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会员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60户,会员人均收入可达6500元以上,现有3名专职科普人员,有33人组建的科普志愿工作者,县农业局2名药材技术专家常年做基地的技术顾问,家家都发放有专家联系手册,有任何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及时解决。 二、解决城乡分离、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常对社员说:“一个人富了,不叫富,大家一起富了,才叫真的富。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共发展,上阳坡村四组种植户唐昌玉,他虽不是社员当中收入最高的一个,但他是最积极、心态最好的一个,现在62岁的他给木瓜树取名“养老树”,在5-6年以前他家的木瓜也就卖个3000多元,他的儿女都在城里工作安了家,要接他去城里生活,觉得他们在家里务农,即不挣钱又很辛苦,离的太远照顾不到而担心,可他说:“现在有了合作社、和技术协会,我们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每逢管理季节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工作,安排我们如何剪枝、打药水,并指导我们对老的木瓜树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产量,更增加了收入。他又把剩下的田里都种上了木瓜树,还套种了其它的中药材,合作社负责种子、肥料、农药,协会负责技术指导,每年根据公司订单来进行种植,公司负责回收,合作社年年会对社员进行分红,光分红一项就可分得2000多元,合作社还制定了奖励方案对批优秀的社员进行奖励,奖金可拿到2000多元,1年木瓜的收入在16000元左右,加上套种的药材可卖到8000元左右,一年的收入在30000元左右,对于一个农村的老两口来说已经非常可观了,他们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孩子们住在城里负担重也挺不容易,自己在农村生活习惯了,不想去城里生活,在能养活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孩子们减轻负担,希望合作社、技术协会、村支两委能带领我们继续走下去,把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三、普及科学技术、做好示范带动 通过科普助力新农村项目实施,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培训推广,全面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水平,提高品质,扩大市场。通过基地示范,培植武陵山区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产,增加农民种植收入,增强农民种植积极性。到2016年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到6000亩,新增木瓜1000亩,新增木瓜林下草本药材种植面积1000亩。种植农民收入增长30%,实现山区农民依托山区优势发展致富的梦想。 基地2012年被恩施州科协表彰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巴东县政府表彰为优秀科普示范基地,2013年技术协会获得县科协系统考评“技术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合作社连续4年被野三关镇政府评为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单位,2014年村党支部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党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