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都是因为你”责怪别人?

 xqjhr 2015-09-16
当前位置:心理杂志 > 心灵探索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都是因为你”责怪别人?

发布于2015-09-15 11:12       

心理游戏之“都是因为你”

文:阿苏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 “还不是为了你,我们到现在还没离婚”
  • “都是因为你爸,我才过的这么悲惨”
  • “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好好照顾我,所以我生病了”
  • “都是因为你忽略了我,所以我生气了”
  • “都是因为学校管理太严格,所以我不上学了”
  • “都是因为你对我太好了,我受不了,所以我选择别人”
  • “都是因为你不听话,所以我很生气”
  • “都是你害的”
  • “都是因为嫁给了你,害的我成了这样”
  • “都是因为你我才有了生命的价值,你可要好好珍惜我爱我”

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可以随处都听到这句话。想想我们自己是否也经常用这句话?你说这句话时有什么感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这句话?你在日常生活是否遇到这样的人?当你听到这句话时有什么感受?仔细回想一下。

阿苏从小到大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妈妈就是玩“都是因为你”这个心理游戏的高手,每次听到妈妈带着强烈的唠叨抱怨责备愤怒的语言,我的情绪波动就会很大,很想指责她,其实是你自己把自己弄成这样的,你怎么不去反省一下自己,总是把责任和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听到这种语言天天重复不断的在耳边响起,有时都快爆炸了。长期的熏陶,我也潜移默化了妈妈的这个游戏模式,在后来与老婆的关系中也玩“都是因为你”的游戏,导致关系出现很大问题,直到自己意识到自己在玩这个游戏,经过长期的觉知成长,才慢慢的从这个心理游戏中走出来。

“都是因为你”!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出一些潜台词:都是你的责任,如果你尽到了责任,我就会好起来;因为你不好,所以我也不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我没有任何责任;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责任;你/你们必须对我负责任;我对自己没有责任,我把责任都交给你,我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一切都必须按照我的意愿来,不然我就让你或你们也不舒服。我的人生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们没有做好,我就有责备你们的理由;我永远都高高在上,因为我的眼睛盯着你们;我不想对自己负责任;如果你能照顾好我,你就来接近我;你愿意拯救我吗;如果你来拯救我,你可要做好准备……

当你找到一个好的借口,你就会拥有很多的权利,不管这个借口在逻辑上是否成立。形成习惯性“都是因为你”的人,眼睛从来不会看在自己身上,把所有的视线和目光都盯着外面,加工和收集,将能利用的线索和借口都用来给自己编织生命剧本,然后利用台词来控制他人、给别人以压力或者“致命一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玩“都是因为你”心理游戏的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与负担,最后会让所有人都远离而去,落荒而逃。因为这就像一个永不满足的漩涡,像一根紧紧缠绕的杀人藤,一个无法填满的心灵黑洞。自己不关爱自己,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有能力,不愿意对自己负责,表面上是弱者,但可以把任何想帮助他/她的人折磨垮,最后台词变成“都是因为你们不好,所有人都抛弃了我,没有人会真的爱我”。心理问题和悲剧最终还是得到证实——都是因为你,将自己认定固着在受害者角色上,却在人际关系中虐待他人,成为迫害者。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都是因为你”游戏背后压抑着巨大的恐惧和悲伤,虽然表面上是用愤怒的方式在控诉,实际上是一种人际粘缠,将他人紧紧的捆绑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但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用正常的方式去维系人际关系,只能依靠这种拙劣的心理游戏来要挟和控制,潜意识底下隐藏着一个恐惧、愧疚、无助和没有价值感的小孩,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在原生家庭中伤痕累累,父母也是这样和他玩的,非常的恐惧和焦虑,害怕被人抛弃,没有人爱他,为了保护自己,他将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用来对待他人,发展出一套“都是因为你”的游戏模式,底下埋藏着多少悲伤和眼泪啊。

对于玩“都是因为你”的心理游戏的人,别人其实帮不到他的,如果他自己没有觉知,你的帮助只是他的营养,成为他继续玩这个游戏的动力,只有当他自己玩不下去了,真正的去面对自己了,去成长,去觉知,去修复潜意识里的创伤,才有可能结束这个游戏,别人是救不了他的。因为很多时候他意识不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只能体会别人对自己不好,并将责任都归结于外在,自己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和痛苦。除非他能正视自己,体会到自己的痛苦,自己给别人造成的压力和痛苦,才有醒过来的机会,不然会乐此不疲的玩这个游戏。

如果想要改变,可以从觉知语言结构开始。语言会给人很大的力量,语言结构与模式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所以要转换自身的心理结构,成长新的人格,可以从觉知自身的语言结构和内在逻辑链条开始,这只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开始,这个开始不容易。

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觉知自己,陪伴自己,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每天早上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爱我自己,我对自己负责”,很开心很微笑的对自己说:“我爱我自己,我对自己负责”。慢慢的体会和感受,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可以从日常的小事中慢慢开始,别着急。因为导致这一切不是你的错,你也是受害者,所以也要温柔的对待现在的自己,慢慢成长。至少现在知道了,原来我是这样的,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伤害。

爱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起责任,爱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就是对世界就是最好的贡献。愿天下人心平和,幸福康泰!

当前位置:心理杂志 > 心灵探索 > 文章正文

9大特征表明,其实你是个老好人

发布于2015-09-15 07:30

9大特征证明你是个爱取悦他人的人

译者:Ruhana丨壹心理翻译专栏·Ruhana的翻译心理

如果你对所有事都来者不拒,那会怎么样?这是金·凯瑞电影的前提,但也是一种性格类型。

爱取悦他人的人乐于让他人开心。这挺好的?是挺好的。这挺健康的?那就不见得了。给他人带来乐趣是值得珍惜的,但那种具有这种行为类型的人或许就有点太过了。

2012年的一份研究表明,爱取悦他人的人易向潜在的社交压力屈服。研究发现,如果取悦者的朋友正吃甜品(比如说糖果),那么取悦者常常会选择跟他们朋友数目相同的糖果,这样他们的朋友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尴尬。换句话说呢?就是在某种情形下,他们朋友的舒适感比自己的更重要。

去年,《拒绝之书:250个说“不”的方式——认真拒绝,绝不做取悦者》*一书的作者,社会心理学家苏珊·纽曼(Susan Nerman)曾告诉雅虎!健康*,“通常,取悦者害怕对峙,他们只是认同,几乎答应任何事,避免令人难堪的争吵或争论。”

但那些不会拒绝的男性和女性们,记住这个真理:拒绝你朋友表亲的邀请,或是拒绝工作中那些并非是由你负责的紧要关头的项目是完全没问题的。尽管礼貌地拒绝他人的邀请或要求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但从长远来说你是在帮自己。

尽管这么说,取悦者们自己也禁不住自己“能行”的心态。以下特征或许可以说明你是一个爱取悦他人的人“

1.对他人说“不“让你身体不舒服

那么结果就是,经常接管额外工作的是你,尽管周五晚想呆在家里但也会外出的还是你。为什么?因为让他人失望会让你痛不欲生。

2.你习惯说对不起

在火车上挡住了别人的路?你道歉。花了点时间回复邮件?你道歉。不小心撞到了餐厅椅子?你还是道歉。

3.冲突会吓死你

虽说没人喜欢争论,但取悦者比谁都唯恐避之不及。但这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心理和大脑科学教授苏珊·克劳斯·惠特伯恩(Susan Krauss Whitbourne)提议道,试着把冲突当成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在今日心理学的一篇博客中,她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需要这种交涉:为了解决问题。

她写道“当你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发生不快时,交流、尊重、好奇、愿意转换视角,这些行为的根本内质能够帮你度过这些最艰难的时刻。“

4.你容易过度自我解释

少有那么几次你什么都做不了,于是你会详细解释原因。但你不必那么内疚啊,取悦者们。有句咒语送你们:你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的事。

5.你容易接受所有邀请

婚礼的邀请、看电影的邀请、你自己都有点不确定的怪异的保龄球联盟的邀请。

6.你拼命努力,证明自己

这种事出现在工作和交往中。就跟高度敏感的人一样,爱取悦他人的人多少有点讨厌批评,他们喜欢正面反馈。这会促使他们更拼命,确保自己做了一切应做的事,使自己的老板或另一半满意。

7.你选不出就餐地点

做决定=受酷刑。你只喜欢跟一大帮人去一家餐厅——是韩国烤肉还是意大利餐厅都不重要。

8.很可能有问题你也不会问

会议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在问答环节刷刷刷举手提问的人,一种是默默记下稍后要提问问题的人。取悦者不喜欢自己的问题引起注意,他们宁愿首先解决别人的问题。

9.你偷偷地想成为可以被所有人依靠的人

帮助你的同事、家人和朋友会让你感觉很棒。事实上这是有科学证明的:研究表明为人慷慨大方或是帮助他人能让你自己更加幸福快乐。

利用自己的性格去造福自己和他人?这当然是极好的。

译者注: 

1.《拒绝之书:250个说“不”的方式——认真拒绝,绝不做取悦者》:

The Book of No: 250 Ways to Say It—and Mean It and Stop People-Pleasing Forever?

2. 雅虎!健康: Yahoo! Health

专栏回顾: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翻译 Ruhana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susan.liao@xinli001.com

爱情与友情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发布于2015-09-15 07:30

如何知道你们最好就是当朋友?

译者:代晓庆丨壹心理翻译专栏·生活愿望清单 

友谊与爱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要区分它们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任何健康愉悦的爱情关系中,两人能成为朋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你应该会与你的最好朋友结婚,不是么?

但是能做朋友就够了么?

你怎么知道你对另一个人的情感是真实的爱情,还是最多就是柏拉图式的精神友谊?

爱情与友谊的界限在何处?你们应该做朋友还是情侣?哪一种关系是最适合你们的呢?

让我们列出一些关键因素,人们常将它们与爱情关系联系起来,但是它们对于友谊也同样重要。

l.吸引力 被某人吸引的感觉是明显的爱情标志,但它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友谊而言,朋友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很重要:长期的友谊会带来许多渴求和思念的情感体验,这类体验也是吸引力的典型表现(Sternberg, 1986),它们与情侣之间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不同。

2.亲密感 显而易见,亲密感对情侣而言很重要,但它对朋友关系也有较大影响。它来自个体的自我暴露:当人们与某位他信任、能回应他的朋友分享他的感觉、反应与担忧时,他们就与朋友建立了维持这段友谊的亲密感(Laurenceau, Barrett, & Pietromonaco, 1998)。

3.尊重 提供支持是朋友之间也是情侣双方的责任。这种支持能够培养对方积极生活的能力(Hendrick, Hendrick, & Zacchilli, 2011),自然而然,它也是亲密关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朋友与情人都能通过提供给你社会支持来提升你的幸福感。

4.愉悦 一起娱乐、享受彼此的陪伴,均是爱情、友情的特点。或许你喜欢花时间和某人待在一起、或者喜欢谁的幽默感,但只凭这些并能不表示你正在走向爱情,反而它们可能意味着你有良好基础来建立一段友情。

所以,爱情与友情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抛开性关系这个通常作为定义爱情关系的标志、多数友情中不会出现的成分不谈——因为“炮友”常常是一个使人困惑的源头——这里也有其他的关键可以明晰两个人的关系是否是恰到好处、搭配完美的爱人,而不仅仅是朋友。

l.共有的目标 情侣与朋友的区别在于两人未来的方向是否一致。情侣们会倾向于选择一个相似的未来,随后他们会彼此分享许多他们能够承诺的、对这个共有未来的期待(比如双方在宗教、性别角色、要不要孩子、消费习惯这些方面相容的观点)。这些共有的观念不是友谊成立的前提条件,却能对爱情关系造成巨大影响。

2.时间与注意力 当涉及到一起度过的时间、双方对彼此的注意时,爱情关系就胜过友谊了。的确,朋友之间也相互依赖,但是爱人们是会将各自的生活也交织在一起。正在发展爱情关系的双方会对彼此更加依赖,这也是从“你和我”到“我们”的一个健康的转化过程。爱情中感情的深度和丰富性将它自身与友情区分开来。

3.积极想象 在健康的爱情关系中个体会为伴侣而神魂颠倒。他们对伴侣在他或她的行为、技能、观念方面有很高的评价——这份高评价的清单还很长。这些积极想象是健康的(Murray, Holmes, & Griffin, 1996),同时它们也帮助区分了友情与爱情,因为我们会对朋友有更多更实际的评价。

4.影响 诚然我们的朋友影响着我们:影响我们的目标、喜好、观念,但是我们的爱人会对“我们是谁”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实际上,人们会将自己的爱人纳入他们的自我概念(Aron, Tudor, & Nelson, 1991)。换句话说,人们的自我认知更多地包括了他们的爱人而不是朋友。

5.承诺 承诺可以说是判定一段关系是友情还是爱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建立一段爱情关系的决定意味着稳定性(Rusbult, 1980),也反映出人们会有目的地为创造恋爱关系作出努力。

要判断关系未来的发展,需要综合成本、收获、多重选择、期待和对伙伴关系的早期投资进行考虑(Rusbult, 1980),但是这种考虑应当体现对维持这段关系的付出的欣赏。虽然许多的朋友可以成为好伴侣,而一个决定、一个和某人相伴一生的承诺,才是是促进关系圆满的关键所在。

专栏回顾: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翻译 代晓庆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susan.liao@xinli001.com

译者简介:代晓庆,心理学准研究生,自己翻翻有关心理学的外文文章。出租车师傅问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师傅,当然快乐是最最重要的啊~!!希望从点滴的改变开始,一步一步,缓慢却坚定地走向更有幸福感的生活。一场演讲只有一句话打动你就是有意义的。十篇文章提供的几十条建议,相信只要是做到一条也是有收获的~转载须遵循: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C-BY-NC-ND 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