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风采

 moto9977 2015-09-16


    香港知名人士庄世平先生本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97岁。 

    庄老一向爱国爱乡,关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汕头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特殊和重大的贡献。尤其是他对弘扬潮汕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给予热情鼓励和鼎力支持,深受家乡人民的崇敬和景仰。本版特辑录刊发一组悼念唁电、挽联及文章,以表达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人士深切的哀思。 

唁电 

庄世平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世平先生仙逝,数十年交情历历铭心,曷胜悲痛!庄老毕生爱国爱乡,益世利民,功在人间,誉传众口。尤以协力创办汕头大学和广东三个经济特区,谋远虑深,惮心尽力,为国为民,厥功至伟!世平先生一生荣德懿行将永为世人所景仰。谨致哀忱并请庄老亲属顺变节哀。吴南生2007年6月4日 

唁电 

庄世平先生亲属收 

    惊闻我“研究中心”顾问庄世平先生仙逝,曷胜悲悼。庄老高风硕德,利世益民,四海同尊,潮人共仰。于潮学研究曾给予极大支持,凡我同人,历久不忘。谨遥表哀痛之忱,并向庄老亲属恭致慰问。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刘峰吴勤生陈德鸿麦友直杜经国杨方笙倪克屏王琳乾陈泽李衍平王炜中暨全体同仁2007年6月4日 


志洁行芳爱乡邦识深鉴远兴潮学 

    6月2日,一代哲人庄世平先生从容而安详地走完了不凡的人生道路,我们失去了德高望重的良师,悲痛之情难以言表!庄老一生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然而,他对祖国、家乡的重大贡献,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对潮汕文化理解深刻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过,每个热爱祖国的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家乡的。庄老正是这样,对祖国赤胆忠心,对家乡一往情深,尽管身居香港,依然对潮汕魂牵梦萦、关怀备至,他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亲切关怀、精心指导和热情鼓励、鼎力支持,至今仍历历在目。1991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年届八旬的庄老欣然受聘担任顾问。此后,每逢“研究中心”有重大活动,他几乎都亲自参加;凡是莅汕参加市里活动,总要挤出时间会晤“研究中心”领导和专家学者,跟他们亲切交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中心”的工作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对潮汕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首先是他对潮汕文化的特质作了深刻分析,他说,“潮汕地区在历史上称为‘海滨邹鲁’,但它是在‘南蛮’南夷之地之中。潮汕还有少数民族畲族等土著居民,与中华大地其它地区比较,潮州人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有基本一致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致的东西,像语言、生活习俗等等的不同,它有本地自己的特色。”“潮汕文化是历代潮人秉承中华文化精神血脉,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共同创造的地方文明,源远流长,非常广博,被人们视为奇珍瑰宝,这是潮人的骄傲”。1997年11月,他在第二届潮学国际研讨会上进一步指出:“潮汕文化具有开放性、融合性的特点,明清以至民国时期,随着潮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一批批潮人向海外移殖,他们把潮汕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又把海洋文化带回本土家乡,渗透进潮汕文化之中。所以我们对潮汕文化的研究,必须放眼世界,把海外潮人以及潮汕文化在海外的弘扬,与本土文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研究”。庄老多次提醒潮学研究工作者,要注意处理好潮汕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1992年,他在“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议上发表题为《同心协力,弘扬潮汕文化优良传统》的讲话时明确指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弘扬潮汕文化,不是我们要独树一帜,要标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外,而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之内,放出我们潮汕文化的光彩来”。1997年11月,庄老在第二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再次强调:“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它和全国其他区域文化一样,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哺育下形成的。我们研究潮汕文化,一定不能离开民族文化的根,脱离了中华文化这一母体来研究区域文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则将有助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宝藏”。庄老还指出,不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他说,“文化的事,非常重要。当然经济是重要的,国家今后五十年、一百年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这是正确的,但经济发展,国家文化也应发展,应发扬光大”。后来,他再度阐明两者的辩证关系:“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它产生于一定的制度和经济基础,反过来又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我们要把文化研究尽可能地和发展经济、建设四化结合起来,使灿烂的文化之花,结出两个文明建设之果”。庄老将潮汕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大“坐标”上反复权衡,为它找到一个恰如其份的位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潮学研究出谋献策 

    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庄老高瞻远瞩,以深邃的眼光为“研究中心”出谋献策。庄老深知,文献资料是潮学研究的“基础工程”,1995年4月,“研究中心”成立了资料征集委员会,进一步加大历史文献资料的征集力度,庄老又拨冗莅会,并给予热情支持,他说:“我们潮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料甚为丰富,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及征集,流失的不少,这很不利于潮学的深入研究及开发,也不利于海内外的广泛联系。我们这辈人如果现在再不下决心把潮汕历史资料抓好,将丧失良机,也将辜负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期望。” 

    在庄老及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重视下,“研究中心”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征集到潮汕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4万多册(件),其中包括府(市)、县、镇志500多种,族谱、家乘59姓、382册,侨批原件3.6万多封和刻录在光盘上的侨批6万多封,潮剧剧本259种,潮州歌册195种、757册,收藏潮剧、潮乐老唱片681张,收藏潮籍著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400多幅和大批画集、画册、书法选集等。 

    关于潮学研究方面,他认为,应当从各方面发掘它深刻的内涵,并通过改革创新,给它注入新的活力,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1992年,庄老参观了“研究中心”举办的“潮汕历史文化图片展览”之后就说:“我们潮汕有着独特的音乐、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展览把这些独特的东西展示出来,并加以考证、研究,是十分值得庆贺的。”当他提及潮剧的时候,就如是说:“1957年,汕头潮剧团到北京怀仁堂给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演出,我有幸出席观看。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亲自接见姚璇秋、肖南英等名演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早在1992年,庄老就说:“前年李瑞环在北京召开徽剧进京二百周年纪念,我是香港中华文化基金会成员之一,被邀请出席纪念会,他曾谈到京剧危机问题和应如何振兴京剧,我想潮剧也同样,如不进行改革,也同样会失去观众,这是时代的变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问题”,指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求得生存、发展。庄老还提出,应当将食文化和茶文化纳入潮学研究的视野。他深刻地指出:“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饮食通于治道。一道菜,原料怎样调配,配料如何加减,里面都大有文章。我们潮汕的烹调一向都是很有名的,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扬。过去人们认为谈论吃喝是有闲阶级的东西,存在许多禁忌。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的观念随之更新,研究食文化,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部分。”而闻名遐迩的工夫茶,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在“研究中心”召开的茶文化研讨会上,庄老强调:“一般人把少林拳叫作工夫拳,把潮州茶叫作工夫茶,这‘工夫’二字值得研究”。2001年8月9日,庄老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传播基金会第六次理事会会议上,对潮学研究问题作了更加深刻的阐述,认为“潮汕这个地区,‘沧海桑田’历尽沧桑,变化很大。我们自己讲潮汕历史文化悠久,讲的都是唐代及唐代之后的事。如讲韩愈治潮兴学、唐时潮汕文化如何活跃兴旺,而再往前推,再‘古’的历史文化就少了,或者有一些,但较少。过去也没有做过认真的考证研究。究竟潮汕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多少份额?地位多高?我们心里没底,也没有多少研究”。这就给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深化潮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庄老对潮汕文化的传播问题也关注有加,他在“研究中心”的一次会议上强调:“潮学的研究和传播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后人的大事。把这一件事做好,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推动海内外潮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潮汕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996年4月,庄老得知第二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将于1997年在汕头举行,同时举办潮汕民俗图片展览,他非常重视,并说:“明年,香港回归祖国,海外乡亲回到自己国土乡邦举行盛会,其意义重大,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乡邦文化的宣传、传播、讨论,将会从感情深处打动海外乡亲,更加眷恋和热爱乡土故园,促进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于五湖四海。” 

对侨批研究情有独钟 

    致力于传承、弘扬潮汕文化的庄老,对侨批这一珍贵的民间档案文献极为重视。庄老认为,它是在近代潮人出洋谋生特定历史背景的特殊产物。庄老指出,潮汕是我国的著名侨乡,“当今,潮籍侨胞已逾千万,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刻苦耐劳、朴实守信、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侨居国民众所称许,同当地民众亲密无间、和睦相处,深受侨居国民众的赞扬。他们无论条件怎样艰苦,都坚持奋斗拼搏,克勤克俭,并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的义务;有的还捐资家乡各种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更为普遍的是通过积蓄谋求发展,争取早日返回祖国故里与亲人相聚。由于在潮籍侨胞集中的东南亚各国,当时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由‘水客’和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这种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就称为‘侨批’。”对侨批产生的过程,庄老也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且从文化的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数以千万计的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社会历史真实的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渗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自己亲属的关爱。与此同时,家乡的亲人通过‘回批’通报家乡及亲属的情况。批信的往来,促进了两地对各自社会、经济生活的相互了解,也增强了凝聚力。”庄老在与“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刘峰的一次电话交谈中又强调:“作为特殊的侨批文化,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诗圣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家书抵万金’,众多侨胞离乡别井飘泊海外,在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靠侨批跟家乡的亲人沟通,侨批就成为维系海内外亲人情根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与海外文化,也通过侨批进行交流。许多侨批都洋溢着浓烈的爱国味、乡情味和人情味,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内容既真实、丰富,又广泛、深刻,因此,侨批文化应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还要挑选一批有代表性的侨批深入研究,进一步弘扬爱国精神和传播美德。”2003年6月,作为侨批文化研究工作者互相切磋、各抒己见“平台”的学术性刊物《侨批文化》即将问世,庄老非常高兴地写下“弘扬侨批文化”的题辞。同年,“研究中心”积极筹建“侨批馆”,庄老与陈伟南、饶宗颐教授等对馆名的确定,经过认真斟酌,他提议将初拟的“潮汕侨批馆”改为“侨批文物馆”更为贴切,当即获得大家的认同。2003年“研究中心”编辑的《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即将出版,庄老又为它作序,高度评价了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华侨史的重要文献,为海内外研究潮学的专家学者提供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对潮汕人民来说,也是了解家情、乡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庄老对侨批如此情有独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本人就是爱国侨领,父亲和两位叔父分别在潮汕和泰国、马来西亚经营侨批馆,可谓“侨批世家”。2004年4月,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侨批文物馆落成时,庄老还专程从香港赶来为它揭幕,并在第五届潮学奖颁奖暨侨批文物馆揭幕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再次指出,“侨批有着深刻文化内涵,是研究华侨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宝贵资料。重视和抓紧对潮汕侨批的研究,可以使潮学的研究更富有特色。热望潮汕侨批文物馆建成以后,在发掘和研究侨批文化方面,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作出积极的贡献!”他又明确表示:“我居住在香港,时刻关心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时刻关心潮汕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将一如既往,努力联系海外有识之士,共同关心支持潮学研究传播工作和侨批文物馆的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繁荣潮汕的文化建设事业,为建设潮汕侨乡而贡献出力量!”同年11月,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在汕头隆重举行,庄老未能莅会,仍然发来热情洋溢的贺函。他坚信:“在当前祖国的大好气候和肥沃土壤中,侨批文化这株已经破土而出的新苗,在众多学者、专家和热心人士的共同耕耘和精心培育下,必将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建设文化大省、大市增添新的光彩!” 

    到了2006年,庄老还惦记着潮汕侨批,他对刘峰说,据说北京要创办国家华侨博物馆,将来争取把潮汕侨批选送去展览,让人们通过它感受海外侨胞对祖国的热爱、对故里的眷恋。现在,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研究中心”保藏的10万封侨批,已与广西师大出版社联袂出版《潮汕侨批集成》;广东省档案局已推荐潮汕侨批申报国家、世界记忆遗产。 

    庄老不仅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为“研究中心”出谋献策,而且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不少具体问题,切实增强了“研究中心”的发展后劲。2003年,“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侨批文物馆,但缺少资金,庄老闻讯,就亲自致函给泰国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汉士先生,陈先生很快就捐赠了20万元人民币,并与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一道,作为筹集建设侨批文物馆专项基金的发起人。直至今年1月,庄老和饶老、陈伟南先生等跟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香港意得集团高佩璇女士聚会时,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年来,“研究中心”在潮汕文化的研究、弘扬方面,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给予支持,否则,中断了很可惜!已届耄耋之年的庄老先生等对潮汕文化未来还如此关切,深深感动了高女士的心,她当即承诺,捐出100万元人民币,支持这项功在千秋的事业。 

对专家学者尊重鼓励 

    庄老对传承、弘扬潮汕文化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2001年8月,“研究中心”授予他“弘扬潮汕文化特别荣誉奖”。对此,庄老是这样表示的:“其实我做的一切只是对家乡建设和文化事业尽到微薄力量”,而对传承、弘扬潮汕文化作出种种努力的人们,他却以发自肺腑的真诚,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首先是高度赞扬潮学的倡导者、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庄老由衷地说,“饶宗颐教授是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大师、学术泰斗,这是当之无愧的。饶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又擅长书法、绘画,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荣誉和广泛的影响,这也是我潮汕人民的骄傲”。饶教授还是“潮学的倡导者,是潮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导师。潮学作为一门学科,是饶教授第一次提出的,但他从事潮学研究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了,长期以来与乡邦文明、故乡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今天潮学的开花结果,潮学的繁花似锦,是饶教授的这个提倡以后得来的,这可见饶教授的思想、学问都是很伟大的。” 

    在2001年8月举行的“研究中心”、研究传播基金会第六次理事会议上,庄老又说:“讲到‘潮学’这个概念,我认为,概念是很重要的。历史证明:往往一个新的概念的提出,都是由大智者、大学问家、大科学家提出来的,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实例证明了的。‘潮学’这个概念是由饶老提出来的。有了这个概念,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说,饶老的功劳是很大的。”庄老衷心希望大家“学习他勤奋读书态度,学习他严谨治学的科学方法,学习他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学习他老益弥健的生活作风,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乡邦文明而共同努力!” 

    庄老还充分肯定潮汕地区以及在“研究中心”奉献余热的离退休老干部和老专家学者所付出的劳动,他激情满怀地说:“今天,我们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退下来,加入这条新的战线而辛勤地耕耘,做出了新的贡献,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我说,潮汕地区很多老人跑在全国的前边,做好‘夕阳红’这篇文章,是很了不起的。”并且进一步指出,“脑力劳动也是生产力。脑力劳动是辛苦的、复杂的劳动。体力劳力,如拿锄头锄地,只要有力气就可以了。而脑力劳动却是复杂的劳动。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通过脑力劳动,产生的研究成果就是生产力,它和科学一样都是生产力。今天,我们走到一起从事潮学研究的脑力劳动,你们是精神食粮、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庄老强调:“文化,相对地说具有更大的认同力、更大的凝聚力、更大的团结力。我们要更好地把握文化丰富的内涵,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做好研究、传播潮汕历史文化的工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作。你们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理当受到社会各界、海外乡亲的尊重和敬仰。” 

    为了潮汕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庄老深谋远虑,认真思考。在一次理事会议上,他对“研究中心”进行机构改革,推进成员的年青化工作表示赞同:“有句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对于我们家乡的年青一代,我想说,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我希望年青人努力求知,努力学习。如果我们民族的知识水平不高,我们就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就难以立足,难以振兴,所以说寄希望于青年,寄希望于少年。只要青年人的素质上一个台阶,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就有希望了。”庄老的多次讲话,使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深受教育和鼓舞,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表示决不辜负庄老的殷切期望。 

    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倍感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整个发展历程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庄世平先生的许多心血。 

    如今,庄老虽已经离开我们,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那高尚的品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不断激励我们为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2007年6月9日 

□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