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我早干嘛去了呢?我早到考大学那会儿,好像从来没有听过还有中医专业(不是中医都是老的么,哪儿有小人当中医的呢?),所以就去学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天,我居然学过电路!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情,我都被自己惊出一身汉来,我现在拔个插头都怕被电着)。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所以我毕业后干了两年就干不下去了。于是我听风就是雨的学了经济,以为从此就可以自强不息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艾玛,扯的有点儿远,我其实就想表明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我那会儿年轻,身体好,我爹妈年轻,身体好,还没孩子,谁有功夫学中医啊?闲不闲?!一直这样人到中年,有了孩子,父母老了,才突然发现跑医院的频率变成了“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我们的中医都怎么了,我们的中药是不是都不能治病只能保健了?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找不到好中医了。 咱们先来说说医院的体制。
1、将中医“望闻问切”改为:望诊:“有时间就看一眼,没时间就算了”;闻诊:“因为戴着口罩,所以闻不到”;问诊:“有时间就问,没时间就主要听患者说”;脉诊基本省略。 2、尽可能的安排西医手段进行仪器检查,出台《中医与西医的联系配合办法》。 3、开药起步为十五味以上,在对病人健康无害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人参、冬虫夏草等药材。 4、有中成药的尽量用中成药,有可以用的西药就用西药。 5、取消每周中医医案研讨会,每天按接诊人数进行月度绩效考核。 6、。。。。。。 7、。。。。。。 。 。 。 20、。。。。。。。。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而患者,常常是吃了几个月的中药都没什么效果。 这个,怨谁呢? 这不是中医的错,也不是体制的错。如果中医每天坐在那里望望看看问问,开开药,每天都能按时回家吃饭看新闻联播,拿的钱却和那些整天手术,一站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西医大夫一样多,那让西医情何以堪?中医只是一种诊疗手段,西医和医院没必要哄着捧着。在这个靠效益说话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不同的方式,为这个时代付出代价。 所以要怪,只能怪中国的人太多,资源太少,社会发展阶段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当我们无法改变资源、改变体制的时候,与其把健康交给这些少之又少的医生,不如依靠自己。如果有一半人可以在家治疗自己的常见病,那么医院里的医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救助那些大病急病的人了。 千万别觉得中医深不可测,中医太难学了。其实中医远比你想像的有趣的多。当你老爸耳鸣,你用补肾阴的办法治好了他的时候;当你老妈眩晕,你用除脾湿的药第二天就让她清醒了的时候;当孩子发烧,你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按摩就让烧退不再复烧的时候;当你老公说肝疼,你把他的酒瓶砸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中医是多么神奇和伟大,多么简单而有效的医学方法。 从小出家的和尚,不见得就比那些半路出家的修行要好。历史上有好多一代神医,都是中年受到亲人去世的打击后,才开始学习中医的,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家。那些号称师承谁谁谁、从小学中医,中医世家的人,无非是为了增加别人对他医术的信任感罢了。 其实中医没那么玄乎,学习中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不需要成为一代名医,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照顾好家人,让他们不再因为小病而发展成为可怕的慢性病、大病。 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好吧,好吧。 在这里,我会尽可能多地说一些中医的原理,而不仅仅是告诉你们治病的药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以药方在某种程度上不能通用。可是知道原理后,不一定要某一个方子,只要是治这类病的方子,都能用,而且效果都会不错。 我们一起,好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