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多湖中央商务区啥模样?概念性规划核心区块 设计方案提示: 编者按:金华市多湖中央商务区位于燕尾洲所处的多湖核心板块,北侧与金华古子城隔江相望,南至环城南路,西与金华开发区隔江相连,东至环城东路,用地面积为6.78平方公里。 编者按:金华市多湖中央商务区位于燕尾洲所处的多湖核心板块,北侧与金华古子城隔江相望,南至环城南路,西与金华开发区隔江相连,东至环城东路,用地面积为6.78平方公里。 今年1月,多湖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市规划局共同开展了金华市多湖中央商务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块城市设计招标,共有4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参与规划设计,现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块城市设计方案已完成,就4个设计方案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 市民可前往金华市多湖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一楼大厅查看规划模型,或登录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市规划局网站(http://www.)查询具体方案。如果有意见和建议,可以书面形式通过来信、发送电子邮件等反馈给多湖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地址:金华市东市街高山头5号,邮编321001),电子邮箱:1352958754@qq.com;联系电话:0579-89133820。 方案一 ![]()
![]()
规划多湖中央商务区为山水融绿、高效宜居的国际后现代CBD,具备时代特征、国际水平、金华风格,使之成为浙中城市群的活力引擎之城、三江六岸的优雅品质之城,书写金华城市发展新篇章。 功能定位:设立金融服务、浙中总部、科技文化和商务创意四大中心,以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驱动,带动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旅游服务、文化艺术、科技创意、休闲和生态居住。 总体布局:设计开放灵动、弹性生长的多湖区块,包括中央商务综合区、滨江文化休闲区和山水智慧创意区;采用疏密有致的空间组织,使交通网络立体优化;西衔江南、江北城区,东接金东区,以中央商务区CBD为核心,向南北衍生浙中经济之翼和智慧健怡之翼,衔接燕尾洲文化旅游“绿心”和赤山动感“绿心”,形成“金城为开、活力两翼、拥江入城、灵动多湖”的结构布局。 核心区块城市设计:沿环城东路门户广场和李渔路绿轴公园,导入CBD摩天楼群和商务绿道,景观场地则穿梭于浙中总部经济园,文化公园连接燕尾洲和旅游服务综合体。 空间景观设计:让生态绿廊充分渗透,实现多层水域动静结合;滨水景观广场和节点丰富水岸景致,优化防洪堤效用;让山地动感公园、空中花园平台与双螺旋绿道体系为市民提供多维度观景平台和活动体验。 建筑特色:整体风格现代时尚,优雅明快,蕴含生态元素和金华地方特色;建筑群错落有致,亮点突出,筑就魅力天际线,实现城景交相辉映。 方案二 ![]()
![]()
总体布局为TOD模式(在规划居民区或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高密度开发CBD核心区,外围依托周边资源配置复合文化、旅游、生态、康体、教育等多功能环,方便居民生活、工作,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根据国内外CBD发展经验,引入以现代服务业需求为导向的密路网小地块,作为交通发展骨架,杜绝堵车与低效。 空间景观与城市设计:以南北向壮丽的中央景观大道与宽度逾百米的柔美带状公园为骨干,结合4条东西向幽静的林荫道,形成景观与公共空间框架;空间上,以中央广场周边建筑为核心,向外依次降低,形成高潮突出、富有张力的天际线,以解决万达广场高度“一刀切”的城市美学问题。 建筑特色:在燕尾洲文旅区,以金华佛手为形象取意,以5座绵延逾150~300米的大型地景公共建筑为特色,几万平方米曲折起伏的绿化景观屋面成为江景的延伸,市民可以漫步其上观景、休闲、聚会、游乐,同时这里也将成为表演、露天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的绝佳场所;中央广场将掩映在喷泉、雕塑与霓虹之中,周边建筑的底层柱廊,让人回忆起骑马廊这一具有江浙特色的城市空间。 高标准生活服务设施:包括网状公园绿地+体验式慢行出行方式,全国领先的分级养老规划,应对互联网购物需求的全新物流配送体系,K12国际学校与现代医疗设施,以及影院、剧院、大型体育公园、图书馆、水上运动中心等,高质量的广场绿地,便捷的地下轨道交通,地下交通输配环线整合地下空间开发;居民所需的各类社会服务资源,都贴近区域公共空间与慢行绿道网络;宽阔的带状公园,伴随着淙淙溪流、静谧的林荫大道,市民能在5分钟内步行抵达绿色空间,15分钟内通过绿道骑行抵达任一服务资源地点。 方案三 ![]()
![]()
总体布局是在三江交汇处营造未来城市的文化商务核心,通过“三横一纵”的开放空间、廊道,串联国际社区、TOD社区、生态社区、健康养生度假区和企业服务园区,方便市民回归水岸。沿东市街增设一条南北向轨道交通支线,优化三江口新城市中心的对外交通条件,连接李渔路和江北两条东西向地铁线,并在基地内设置3处地铁站,形成片区重要的TOD发展极。 核心区城市设计:贯彻“回归水岸”基本理念,塑造具有自身历史人文特色、以人为本的精品文化商务区,实现以下四大使命:1.创造属于金华的“三江口文化地图”起点,即以燕尾洲与中国婺剧院为核心,内部通过一系列文化、商业设施,实现对内文化生活体验的渗透,对外拓展“彩虹桥”的慢行游径,连接金华古子城和五百滩,激活三江口文化活力;2.打造多维慢行体验空间,将人们引导至美丽的河滨水岸,同时结合地铁站的地下商业空间和步行网路,形成全时多维的步行系统;3.沿东市街(金融街)设置一系列地标建筑,配合浙中总部商务园,共同形成金华未来的商务核心,同时以业态多元的“多湖天地”及活跃的“三江水街”作为未来文化休闲的热点,展现多元活跃的城市魅力;4.打破三江沿岸的静态景观布局,因地制宜创造多样的滨水景观和建设活动设施,包括三江水街、码头区、节庆广场、地景广场等,形成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开放空间,让居民回归生机盎然的滨水生活。 核心区空间景观:沿金融街(东市街)形成城市内较高天际线,并在与宾虹东路的交叉路口形成全区中心,其后高度逐渐向水岸降低;多湖片区在打造复合型城市核心的同时,保证有更多的区域可以看到江面水景。 核心区建筑特色:金融街(东市街)沿线及总部商务园以高层建筑为主,以明亮的色调和简洁的线条构建未来城市核心区;三江水街的建筑多为低层,建筑形态结合传统建筑元素,与古子城相呼应;多湖天地的建筑形式复合多元,现代大体量商场与传统小尺度商业街相互交融,高层、低层建筑交错并存,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 方案四 ![]()
![]()
总体为构建“一岛三城、一轴一脉、多点激活”的空间格局。“一岛”是指围绕燕尾洲及其腹地打造的商务核心岛。“三城”是指外围的三大主题生活板块,包括以医疗康体项目带动的养生休闲板块、以国际学校带动的人文品质板块,以及北部的创意SOHO板块。“一轴”是指东西向历史文化公共活力轴。“一脉”是指东北西南向的生态景观体育休闲脉。“一轴一脉”将共同构成公共活动开放空间。“多点激活”包括基地内的重点项目、景观核心、生活服务等能够集聚人气和活力的功能节点,以形成多点触发的地区活力。 城市设计:提出“燕尾聚心”、“一岛三城”、“故道蓝脉”、“活力水岸”四大设计策略,共同塑造一个集聚高效的燕语之岛,打造一个乐业宜居的湖隐之城。 “燕尾聚心”,旨在寻找商务核心的最佳选址,三山围合一地,大水顺势一轴,小水围合一岛,多维评价一核,共同确定多湖核心区选取燕尾洲东南部腹地最为适宜。 “一岛三城”,在核心选址锚固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板块落位。核心商务功能区与外围生活拓展区,通过滨水岸线和生态廊道进行有机分隔,胜似一座座岛屿,形成三城环一岛的板块格局。 “故道蓝脉”,构建“一轴一脉”的十字形特色公共空间框架,对基地内的功能和活动进行组织,共建24小时活力圈,是未来多湖人气和活力最为凸显的地区。 “活力水岸”,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将滨水空间划分为体育休闲、特色商业、文化休闲、生态景观、主题游园五大主题功能段。策划“滨江十景”为触媒项目,让市民活动回归滨水环境,形成金华旅游新品牌。 空间景观:通过蓝脉的有机联系,将大江、湖泊的水系进行贯通,构建一个层次丰富的生态网络,形成“两江望城”、“一脉透绿”、“浅池聚居”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 “两江望城”重点打造两条滨水岸线的开放空间和活动游线。“一脉透绿”则通过蓝脉的带动,集聚区域人气。“浅池聚居”主要围绕三大生活板块内的湖泊,打造生活服务核心,提升生活品质。 建筑特色:方案中共涉及六大类建筑及环境风貌区,分别为现代居住风貌区、文化居住风貌区、创意SOHO风貌区、现代商务风貌区、休闲文化风貌区、滨水游览风貌区。丰富的建筑风貌,体现城市文化和形态的多元性,强调商务区滨水空间的独特性,展现蓬勃发展的金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