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1991年,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之誉。
早在宋元期间,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后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 说实在,我对于这些“修旧不如旧”的所谓古镇也不是十分热衷,近年来江浙一带重修这样的“古镇”实在太多了,而且基本上是雷同的,看得多了也没有那种审美激情了,但除开那些千篇一律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还是能够看到当年的繁华印记。
从一些地方志等资料上看,朱家角在上海周边的乡镇中,还是有着繁华的往昔。据宋如林在清嘉庆《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
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高阳里、冠盖里媲美可也。”至抗日战争前,镇上商贾云集,人烟繁盛,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为商业中心,从一里桥元号油厂至东市街梢,街长三里多,店铺千余家,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之誉。民国时米市极盛,青角薄稻米名闻遐迩,其时漕港两岸的米厂、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届新谷登场,河港几为米船所壅塞,其盛况可见。加以镇上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布,货源充沛,营业兴盛。
![]() 来小镇游览的外国朋友也不少。
![]() 放生桥边有当地农民摆摊出售各种小鱼、泥鳅、乌龟等,供游客放生。 桥边几块古碑记载着朱家角的历史。
![]() ![]() ![]() ![]() ![]() ![]() ![]() ![]() 特别介绍:莘塔后面就是周庄古镇(有小路可以走进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