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违纪遭查 影响

 和谐最美图 2015-09-16

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违纪遭查 影响-更新中

时间:2015年09月16日 18:55:47 中财网

  张育军哈佛求学启示录:不能缺位的监管与美联储救市启示
  张育军,现在时中国金融界关注最高的人物之一,从有关他严斥大券商救市不力的内部讲话稿,再到晋升央行的小道消息近乎满天飞。

  张育军,作为2012年证监会大改革中被郭树清提拔起来的新派监管官员,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金融危机的看法是怎样的?研究这个话题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庆幸的是张育军的个人专著给我们留下了观察他、了解他的重要线索。出版不久的《金融危机与改革》,是张育军先生赴哈佛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系统与深入思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书中,他深入剖析了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演进,梳理了美国等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与得失,提出了中国可以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诸如:"监管者面对突发事件不能监管缺位"
  "金融危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关联性与系统性。……个别金融机构发生风险,必然影响交易对手、客户和其他类似机构的心理,往往由慢到快、由小到大迅速扩展。一旦牵涉具有广泛关联的大型金融机构,就会对原本脆弱的市场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市场运行机制与市场恐慌心理相互强化,加剧金融市场动荡,放大市场风险,最终形成系统性、全面性危机。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和把握金融风险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当重要个体发生风险时尽早救助流动性,切断危机信息在金融机构间的传播渠道,避免系统性的金融恐惧引发全面风险。"
  "市场出清速度决定金融危机时长与复苏能力。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在应对政策和改革措施等方面存在多种选择。只有决策迅速、行事果断、执行有力的政府及时采取破产重整、政府接管、并购重组等方式,真正做到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第一时间处理爆发风险的金融机构,才能避免风险"毒瘤"的持续恶化和扩散,赢得金融体系的复苏和新生。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及时推出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来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直接注资接管"两房",推动金融机构收购贝尔斯登、美林证券,为包括雷曼兄弟在内的众多机构申请破产保护提供支持。尽管部分举措广受争议,但这一系列政府行动及时利落地处置了问题机构,提振了市场信心,抑制了风险扩散,对于美国金融体系尽快摆脱危机泥潭、实现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反观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反应迟缓,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相对保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了掩盖、拖延的态度,对于已经陷入瘫痪的金融机构,不断打"吊瓶"以防止其破产,没有及时彻底出清不良资产,出现了大量效率极为低下的"僵尸银行"及"僵尸企业",加剧了经济衰落,最终酿成"失落的20年"的苦果。"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政府大有可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但通过深化对金融危机共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政府可以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预见性与有效性。政府可以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做好应对危机的政策储备,引导市场预期,缓解社会恐慌;果断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切断危机的关联及传染渠道,减弱危机强度;通过临时监管干预以及利率、汇率等金融政策工具拖延或转移危机,以争取时间和空间。次贷危机爆发后,作为研究美国大萧条的资深专家,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吸取大萧条中政府应对的经验教训,倡导积极货币政策,通过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为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同时与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等人创造性地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危机救助方案,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大萧条期间,道琼斯指数花了26年才回到危机前水平;次贷危机后,道琼斯指数仅用了5年就走出阴霾,并创下历史新高。这说明政府的有效应对可以减小危机损害,使经济金融体系更快地应对危机冲击并恢复生机与活力。"
  尽管作者对本轮金融危机的分析颇为详尽与中肯,但鉴于他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耕耘者和实践者的独特身份,书中有关应对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冲击、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等重大问题的梳理与思考,无疑更值得读者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