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摘】天趣无穷出清新——陈佩秋的绘画艺术

 海明山水 2015-09-16

在中国当代画坛上,陈佩秋的花鸟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重彩工笔,也不管是泼墨写意,都别具风韵,表现出她是一位有独特性格的画家。



陈佩秋(1923年生)河南南阳人。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任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陈佩秋又名健碧,她走上绘画道路,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她出生于河南古郡南阳,在一年四季都充满花香的昆明,度过了的青少年时期,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十九岁时,考进了西南联大,专攻理工科。只读了一年,就感到索然无味,还是留恋中学时代所欢喜的绘画和速写。这时,她更加钟情于绘画艺术,就毅然辍学,出走重庆,考进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又随校到了杭州西子湖畔。当时的国画名家黄宾红、潘天寿、郑午昌等都云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艺术风格上,对她有一定的薰陶和影响,但她不为老师们的授课所束缚,独行己志,去追求她认为理想的艺术风格。



兰花鹌鹑 陈佩秋 45×71cm 1960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陈佩秋的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她把中国绘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这种传统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工笔重彩已被视为畏途,从事工笔花鸟画的画家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陈佩秋不但能立枪横马,守着工笔花鸟画的阵脚,而且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上,有着更精深的造诣,把工笔花鸟推向新的水平。



兰花鹌鹑 题跋


工笔花鸟兴于唐,经过五代的发展到了北宋,到达了鼎盛时期。文人画的兴起,写意画的出现,就使当时的画坛形成了疏密并重,彩墨争辉,工写齐驱的新的世界。工笔和写意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流派和画风,但两者并不排斥,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影响地向前发展着。所谓“写从工出”,画史上的许多写意画家,都有深厚的工笔基础。直到近代,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才把工笔和写意对立起来,几乎是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把写意视之千古绝唱,而对工笔则讥之为“包小脚者”。在工笔画交了末运的时代,陈佩秋能以“君向萧湘我向秦”的气概,从事工笔画的学习与探索,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上,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了。





兰花鹌鹑 局部


陈佩秋的绘事生涯虽然从工笔入手,但对写意流派的精华,她也是尽情地吸收,化为己有。在陈佩秋的绘画艺术中,把工笔和写意的两种画风,融为一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在《绿天锦蝶》《双蛙》及《芙蓉凫鹥》诸画中,画家既吸收了八大那种笔墨简练,章法奇特,静穆清华的墨韵,但又有着强烈的宋元工笔写实的风格,把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形成了沉重含蓄的特殊秀美的格调。她画的《柳荫鹭鸶》,在迷迷茫茫的墨彩交融的柳荫中,一只工笔细写的白鹭,在那里怡然自得。这种粗犷与细致,奔放与温静,抒情与写实的结合,达到统一的艺术完美。



春花喜鹊 陈佩秋 117×75cm 20世纪60年代


人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以线描为基础的工笔双勾和泼墨写意,这是两个看来似乎有些矛盾的画风,为什么能在陈佩秋的笔下统一起来,而且给人以那样的美感呢?线条与色彩,原是中国绘画的美学基础。陈佩秋的泼墨写意,并不是东涂西抹,而仍然在线条的规范之内表现出以线为主的基本特征。把画家的工笔荷花和泼墨荷花相比较,就可以看出画家在泼墨中流露出来的线条特征,正是这种线条的特征,使她的泼墨荷花仍然是层次清晰,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陈佩秋采用的写意方法,不是线条的削弱,而是把线条的艺术性加强了,以特别讲究的用笔用墨,把线条变得更生动,更奇特了。



春花喜鹊 局部


看过陈佩秋的花鸟画,使人不能忘怀的是她那千姿百态的兰花。兰花是中国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在南宋的画卷中,我们还只是看到画家画兰时一些工细的表现,很少有以画兰为特技的专门家。宋亡后,郑所南画墨兰,以高雅的格调寄寓着思念旧国的深情,就象文同的墨竹风行于世之后一样,在画史上出现了许多画兰的专门家,元代的赵孟坚、赵孟頫,他们以写兰叶著称于世。自此以后,画兰者多是陈陈相因,很难得有创造性,从后人的画中可以看到前人的面貌。陈佩秋画的兰花,是从写生中来,无论是叶或花,无论是阔笔或工整,都与历代画兰专门家不伦,风格有别。更值得注意的是,陈佩秋写得一手草书,她把草书淋漓酣畅的笔势,用在为兰写叶上,给兰叶一种独特的意态,达到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境界。





春花喜鹊 局部


工笔重彩花鸟要能表现出纯净高雅的品格,重要的关键是在色彩上要得之分寸。浓艳过之则俗,满纸的脂粉气,其画品就不高了。如何用色,这足以表现出艺术家美学思想和艺术情趣。陈佩秋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说是清华妍净,娟媚雅洁。《竹荫双禽》,在一片水墨竹林中,有两只色彩鲜艳的小鸟;在墨绿的荷塘中,浮泛着五彩鸳鸯;在紫的、红的、黄的、白的……五彩缤纷的丛菊中,衬上几片水墨的叶子,即使在牡丹、芍药、芙蓉这种大红大绿的花卉中,画家在色彩的处理上也能漾溢着飘然的逸气来。《水佩风裳》这幅作品,画家以工细的笔调,浓丽的色彩画了荷花、鸳鸯和鶺鸰鸟,在色彩上是够艳丽浓重的了,但它给人的印象不是色彩的堆积,而是一种飘然的逸气,看了这样的作品,就会感到是一种美的谐调的享爱。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不但从中国绘画的传统中吸取了营养,而且善于吸收外来的东西。六十年代初期,陈佩秋就开始注意西方早期印象派的绘画,特别是法国马奈作品中鲜艳明亮的色彩,简练准确的结构,强烈的明暗对比更引起她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研究了陈佩秋的绘画,就不难发现她所追求的一种艺术意境。《柳荫鹭鸶》在浓绿的柳荫中,一只鹭鸶蹲在那里闭目养神,站在这幅画前,谁愿意去打破那种沉静的气氛呢?在浓重的泼墨芭蕉中,一只小鸟立在用淡墨写的嫩枝上,看了这幅画,谁又能愿意去打扰小鸟的沉思默想呢?看那幅《春蕙坡石》,在水墨淋漓的巨石旁,几株幽兰静静地开放着,散溢出阵阵清香,谁看了都会以为巨石是幽兰的保护者。《细雨虬松》的细枝密叶,固是灿然可观,更能惹人情趣的是画家用圆厚的笔致,写出恬淡的烟雨诗境。在画家的笔底,无论是水下游鱼,寒林中的飞鸟,绿竹中的熊猫,或是蕉叶下的睡鸭,无不蕴含着那种沉静恬淡的境界。这种境界常有一种气静神凝、意淡韵到之妙。



烟树晴岚 陈佩秋 68×131cm 2000年


工笔和写意相融的艺术特色,又给陈佩秋的作品带来无穷的天趣,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鸳鸯、黄鹂、翠鸟、草虫、游鱼、花卉,画家都能下笔挥毫,造型准确生动,可以说是达到得心应手的熟练程度。这除了画家有熟练的素描基本功这个重要的因素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她对花、鸟、草、虫的形体结构有深刻的研究。为了观察鸟的生活,她不仅到山林里、到家禽饲养场去写生,而她自己还养过许多鸟,对它们进行长期地观察,她了解鸟的动态,也了解鸟的生活。她热爱鸟,这是因为她热爱自己的艺术,一种强烈的艺术进取心,使她所到之处,都以逸笔写生,或奇特,或端正,或奔放,或工整,或赋色,或晕墨,千姿百态,各得其妙趣。





烟树晴岚 局部


以花鸟著称的陈佩秋,在山水画上也是另有一功的。她最初学画就是从画山水开始,临摹清代四王,后又溯流而上,崇向南宋。她的山水常用墨彩写意的笔调,写出淡雅简远的意境来。但她不拘山水的绳墨,移山水技法于花鸟画中,在花鸟画的背景上写远山淡树,使花鸟与山水浑然天成;用山水的斧劈、侧锋来写树的老干,形成了一股苍劲浑厚的气息。她这种在艺术上知难而进的精神,常常给她的艺术创造带来新的闪光。


倔强,这是陈佩秋的生活性格,更是她的艺术性格。她不因为自己是个女人,在艺术上就向男人示弱,她认为女画家也可以比男画家的艺术更高超些。在她的绘画中,常常遇到别人无法表现的一些题材,她能独辟蹊径,作出卓有成效的尝试。仙人球,这是一种不易表现的植物,因为它缺乏姿态。但是在陈佩秋的笔下,仙人球带着棱和刺的形体,独特的花朵与色调,就连那长着绿苔的小瓦盆,都能表现得富有姿态和情致。也正是由于这种倔强的性格,所以在她的绘画及书法艺术中,都摆脱了一般女艺术家所常有的纤细、妩媚的艺术特色,表现出很大的气度,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本文转自《陈佩秋画集》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

分享朋友: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