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的骨气

 Merest 2015-09-16

高二适(1903—1977),初名锡璜,后易为“二适”,中年曾署瘖盦,晚年署舒凫。又号舒父、麻铁道人、秦老诗人等。原籍东台(今属姜堰),自幼读书勤奋,十六岁考入扬州师范学校,文笔过人,乡里称道。后拜识戈公振、韩国钧、章士钊诸先生为师。


高二适 草书临神仙起居法


高二适先生最为世人熟知的亦让其名声大噪的乃是五十年前与郭沫若先生的兰亭真伪论辩。


1965年,南京出土了与王羲之同时代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引发了郭沫若对东晋书法面貌的思考。6月10、11日,《光明日报》连载了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真伪》一文,认为《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东晋时期崇尚老庄思想相左,书体亦和上述新出土的墓志不类,因而断言,其文其书,应为王羲之七世孙、陈隋永兴寺僧智永所依托。此文一出,在全国书学界和史学界产生了强烈震撼,一时间附和之声不断。


高二适 草书


然而高二适读后,独持己见,撰写《〈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认为《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此文旨在从根本上动摇乃至推倒郭沫若的“依托说”。“驳文”于当年7月23日在《光明日报》全文刊登,《文物》第七期影印了高二适“驳文”全部手稿。随着“驳文”的发表,文史界、书法界立即掀起了自解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学术争鸣,声震士林,影响深远。


其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高二适语)的学术精神和品格于此可见一斑。




阅读量100000 的书法图文,80%来自书法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