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好不如愿景正 :慕容复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9-16

慕容复作为金庸先生笔下“表哥”兼“帅哥”系列中的一员,先天“徐志摩化”(徐是金庸先生表哥)的设定加上生花妙笔的渲染,早已经有点“破鼓万人捶”的味道了,本不该再去落井下石说他,可是有些事作为案例还是值得掰扯一下的。

功夫好不如愿景正 :慕容复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据说《天龙八部》最新修订版中王语嫣最后还是留在慕容复身边,给他暗淡的生命添了一抹亮色。可是不管情感结局如何,他的事业是彻底失败了。成功的事业是相似的——无非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失败的事业则各有各的不同。慕容复的“复国大业”的彻底失败,有人说和他武功不够登峰造极有关,有人说和他缺乏领袖才能有关,有人说是与他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己性格的道路有关……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组织愿景的毫无感召力与可操性。

被网评为“最有理想的反派”、“一个无知的理想主义者”的慕容复,其武功不够登峰造极不是问题。没听说刘备打得过关羽、张飞、吕布,宋江也比梁山108好汉中的大多数武功差。其实,慕容复的武艺反倒是过高了,痴迷武学入了魔道的父亲慕容博一直给他灌输要复国就要成为武林高手的错误观念,他的一味读书、习武,反而打乱了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正常合理的战略规划。他的缺乏领袖才能固然算是个问题,但那不是最终定成败的因素。比如项羽,甚至最不入流的乱梁的侯景,曾经造反起事最终大业未成,而咱们可怜的复官是连事业起点的门都没有摸到。至于他崖岸自高的性格固然不太适合走“群众路线”,但历史上倨傲的贵介公子成事的也不在少数,长长的名单上唐朝李世民熠熠生辉。对于政治动物来说,礼贤下士、握发吐哺都是策略和表演,和本色性格无关。在笔者看来,失败的关键正在于那个被人认为是他唯一闪光点的坚定的“理想”,其理想延伸出的愿景根本不成其为愿景。

慕容复的组织姑且就算是“燕子坞”,这个组织的愿景是“兴复大燕”。组织成员包括他本人和邓、公冶、包、风四个家臣,他们“复国之志,无时或忘”。可是只听到过蜀汉的“兴复汉室”、红巾军的“反元复宋”、各种组织的“反清复明”——其所复的往往是较近的上一个朝代,而且这个朝代往往又被叠加了很多原始主体本身并不具备的、人民心目中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美好期许,和原先单纯的朝代这个名相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了。谁听到过“反金复汉”、“反元复唐”、“反清复宋”吗?汉、唐、宋这样的堂堂华夏正朔只要时移世易,都成不了被复兴的对象,五胡十六国时代鲜卑族创立的蕞尔小国的“复国大业”,作为组织的愿景,除了这个组织的血缘正统成员(貌似只有慕容复一人,最多算上他长期隐身的老爸)和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四家臣,其他天下英雄和百姓,谁在乎?《天龙八部》中人物在未与慕容家接触时觉得“慕容氏一家虽然人丁不旺,但这样的武林世家,朋友和部属必定众多”;可是实际上,后来人们知道,其骨干成员只有五到六人,可以说是“金学”视野中最可怜的一个组织,算作家族或门派已是勉强,至于教派或者帮会完全谈不上,这复的是哪门子国?有网友说得不厚道:“一个土财主领着几个家丁造反玩,不死已经很幸运了。”

功夫好不如愿景正 :慕容复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功夫好不如愿景正 :慕容复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于陇亩,都是有理想没文化的泥腿子,尚知道玩“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神道设教;也知道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也知道起国号为“张楚”(张大楚国),承接了楚国八百年的政治遗产,这也应了楚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五胡十六国的第一个开创者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仍建国称汉、追尊刘禅,标榜自己的匈奴单于后裔身份历史上曾和汉皇室为甥舅兄弟,从而“兄终弟及”。刘渊的做派俨然是光复汉家旧业,因其知道,匈奴起兵当为“崇冈峻阜”,而不能为“培塿”,只有成为中原正朔、上国衣冠,才能使得华夷归心。然而,接受南朝文采风流多年熏陶的慕容复却死抱着僵化教条的“兴复大燕”不放,在民族矛盾尖锐,丐帮帮主萧峰仅仅因为胡人身份就被丐帮新闻发言人宣布“因故不能继续履职”的天龙时代,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对于燕子坞这样的愿景,除了鲜卑族原教旨主义者,还是那句话,谁在乎?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组织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组织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组织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组织应该是什么?愿景在某种意义上正可以说是组织的长期目标,但这个长期目标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其本质是一个“胆大包天”,却又“众望所归”的梦想,是一个心向往之的将来的生动画面。

愿景往往具有以下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期望性(大家愿意看到的)、主动性(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可接受性(通过努力可以步步接近的),而且它的前瞻性、想象力、震撼力和清晰度都必须有深刻的表达。

功夫好不如愿景正 :慕容复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

索尼公司的“娱乐全人类”、联邦快递的“使命必达”、迪斯尼的“生产快乐”、福特汽车的“让汽车进入每个家庭”……虽然立足点各有歧异,但都有一种从服务对象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从而形成具有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的效用的宗旨。德鲁克还说过:“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之外”。对企业来说,愿景对企业的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进行了协调,直接帮助价值观的建立和对利益相关者的传达。而这些将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融合在一起的愿景,就是好的愿景。好的愿景刻画的生动画面,必然是在首先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再以所产生和回馈的物质、精神利益来满足企业自身,促进利润、商誉增值的过程,一定是个双赢、多赢的局面。对照看来,“兴复大燕”一个要素也不具备,完全是关门主义的“YY”。

回到“金学”视野,看看《倚天屠龙记》时代的明教,“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就是一个好的愿景,对于该时代的底层民众而言,这个愿景衍生出的信仰不是消遣时光、抚慰情绪的心灵鸡汤,而是反抗不公义的力量源泉。为了这个愿景,他们可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所以明教能成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汉子孙中兴的大业”、推动“反元抗胡”、“驱逐鞑虏”的使命;即便在如有神助的领袖张无忌隐退后,权力虽被篡夺,使命仍然在不同程度上渐次完成了。

到了《笑傲江湖》时代,同被称为“魔教”的日月神教,虽然也是江湖“一超多强”格局中的一元,其“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愿景较明教就等而次之了。虽然也不能说没有激励鼓舞作用,但这个价值观很难输出,对非日月神教的其他江湖英雄豪杰没有多少向心力。而在组织内部,由于“文成武德、泽被苍生”的是极权的教主,对广大教众甚至是高级首领来说,愿景也只是教主的愿景,没有与个人愿景结合,也无法建立共同的整体利益相关,剩下的只有顺从。即便是东方不败的铁哥们儿如童百熊,有的也只是个人感情,丝毫没有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所以才有了用威胁剥夺生命才能驭人的高科技产品“三尸脑神丹”。

相比较之下,《鹿鼎记》时代的天地会的愿景就像明教一样,对组织自身来说志存高远,对组织外部而言能做到天下景从。“反清复明”其实并不是如电影版中“陈近南”的说法——“只不过是个口号”。天地会誓词中所谓“今朝廷王侯非王侯,将相非将相”,反过来说明他们希望王侯为王侯、将相是将相。这本质上就是儒家传统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价值观的外化,叠加了很多原始主体本身并不具备、但人民心中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美好期许。这个愿景中的明朝绝非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的晚明,而是吕留良诗中“尝谓生逢洪武初,如瞽忽瞳跛可履。山川开霁故壁完,何处登临不狂喜?”那般对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这一愿景与本身作为社会边缘人的江湖豪杰的价值观结合,爆发出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天地会都是英雄好汉”,连找天地会麻烦的对头,如《鹿鼎记》开篇的私盐贩子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情形下,其组织很快发展到“普天下天地会的会众,少说也有二三十万”。相形之下,武功第一的九难铁剑门、名门贵胄的沐王府,乃至有地盘的“军头”延平郡王府在组织层面都膛乎其后——这几股势力的“反清复明”更多的是恢复自己失去的天堂的意味,对于下层民众,感召力也自然就弱了许多。

联想集团官网显示其愿景为:“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这个愿景,笔者猜测联想是参考了GE、三星等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比起原先有“谁在乎”之嫌的“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那是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如果柳总更加踏实践履“在商言商”,而不再放言高论“在商言商”,对公司的发展,那真真是极好的!

对于工商界而言,各自组织的愿景的叠加形成的壮丽蓝图,应该就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诚挚希望中国的企业都有顺天应人的愿景,从而基业长青,是所祷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