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懿武:当一位五星级“大厨”

 Confucius365 2015-09-17

设计充满无数可能性,但本质都是不变的。同样,我们可以把很多问题都分为三个层面,最外的表象层面,接着是结构层,即由什么组成,原理是什么,最后则是本质层。


文|王逸格 图|云造科技提供


“一盘菜很好吃,到最后没人去关心食材从哪儿买的、菜种得好不好,亦或酱油酿制得如何,人们大多只会去称赞厨师。而设计师,就是那个厨师——灵感、知识都是设计产品的构成元素,是做‘菜’用的材料。”这位从新颖角度诠释设计的年轻人,是云造科技工作室的CEO邱懿武。


今年26岁的邱懿武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师承于信息产品著名设计师应放天教授。大学期间,邱懿武就开始创业,接连获得德国红点奖在内的十几项的国际奖项和专利,并与人合著《商业创新设计》一书,毕业后更加引人瞩目,在设计界和创客圈中都有着不小名气。目前,他的新产品“云马X1”已经获得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创立的米仓资本以及雷军发起的顺为资本等共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下一轮融资也在洽谈中。第一批3000辆“云马X1”也即将上市。




做设计,就像做菜


在众多实力派创业者中,邱懿武绝对是后起之秀,究竟是什么让他脱颖而出?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与邱懿武在北京798艺术区见面。很快,记者就被他活泼健谈的性格所感染——与其说是一位创业者,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发明家”。在邱懿武的眼中,生活中的一切元素都能够像“食材”一样,经过设计师们的挑选,做成一道道“美味大餐”。


“乔布斯曾说过,创造力即整合事物的能力。多看,多学,突然哪一天就迸发了灵感,作品自然而然落地。”有人曾问过邱懿武,他天马行空的点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邱懿武却把话题引向了生物学:“当你看过几百个有趣的设计和新奇的点子,自然会萌生属于你的设计思维。这和人脑神经的构造有关,你每发现一个事物,就会点亮一个神经元,当某一天,许许多多神经末梢汇集在一起,量变产生了质变,自然会产生一股电流,那就是你的idea。”


在邱懿武看来,设计需要积累,积累下来的杂乱信息则需要整合,教会他“整合”无数信息的人,正是他的恩师应放天教授。“我很感激应放天老师,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如今的我。”邱懿武跟着应放天学习了七八年,“当年我是一张白纸,是他切身地教会我如何理解自己的专业,乃至这个社会。”


应放天是给邱懿武影响最大的人,“厨师”理论是邱懿武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收获之一。


“应放天老师曾经这么解释设计:酱油不是你酿的,菜不是你种的,做的菜好吃与否,厨师是关键。赋予这道‘菜’怎样的意义,是属于设计师的特权。他还将设计师的职责比喻成‘导游’——团队里有出资人、技术专家,他们都很强大,但是你需要把旗帜打好,引导正确的方向,指出一条不会让众人迷路的路线,团结大家走下去,这是最关键的。”邱懿武印象最深刻的是应放天教授列举的数不胜数的例子,这些真实而有趣味的案例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曾经有个学长设计了对扣相吸的图钉,避免扎手,专利卖给了厂家,已投入生产……应放天老师说这就是设计,不仅好玩,还能让生活变得方便,而创造这些美好产品的设计师就是造梦的人。通过你的产品,给每个使用你的产品的人,在生活中制造梦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那是邱懿武体会到的最纯粹的快乐:“我发现设计师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就爱上了这个专业。” 邱懿武被开启的思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在学业过程中投入了1万多个小时。他专心读书,专心搞设计,也就是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设计之路上,他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创业。




创业,也是种“设计”


邱懿武2011年本科毕业,2014年3月研究生毕业,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公司在求学期间就办起来了。“最初考虑把能力最大化,我就帮人做设计。不过我发现自己喜欢提出策略,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经常会相互探讨,到了最后我发现他们在做的事情我也能做,于是带着这些想法,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在邱懿武的心中,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实现,太多的点子想要落实,而只有创立自己的公司才能将他的思路无限延展。


“开头还算顺利。毕竟设计师是套现能力最强的职业之一,能力变现快,现金流相对充裕。”邱懿武从简单的设计名片,到接小任务、做大型项目,慢慢积累资金,慢慢寻找方向,组建团队,公司的雏形很快完成。“不过,设计是设计师最大的能力,同样也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套现能力太强,导致许多设计师动力不足,安于现状。毕竟给台电脑就能搞设计,轻松挣钱,而创业还不知要担多大风险。不少人都想着边创业边做设计,但却不可取。人要懂得舍得,要学会放下。”邱懿武也曾在公司里做过单纯的设计师,但不到一年就果断脱离,因为他发现设计服务如同泥潭,会让人越陷越深,“因为包袱太重,舍不得放不下。”


在创业的道路上,邱懿武深刻体会到跨界思维的重要性:“一个领域认认真真摸透了,就会发现和其他领域都是互通的。了解全面后,考虑问题的深度就会不一样。”刚开始和投资人接触,邱懿武最不适应的是思维差异带来的冲击。为了摸透创业的迷雾,邱懿武学习了大量商业知识,逐渐以不同职业的思维方式去思索,与投资人、客户交流,改进自己的产品并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打破传统的工业化思维,用自己熟悉的“设计”领域解析一切。甚至于他而言,CEO就是总设计师。


“设计充满无数可能性,但本质都是不变的。同样,我们可以把很多问题都分为三个层面:最外的是表象层面;接着是结构层,即由什么组成,原理是什么;最后则是本质层。以财务为例,你可以不懂第一层或第二层,但你只要懂了这个行业的本质,就能够跨界与人进行交流了。”邱懿武认为马云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深谙商业本质,能够抓住大众所需,不会被事物表象所迷惑。“通过了解其他行业的本质,在与一些大佬、投资人聊天的时候,几句话下来就明白彼此的意思了,如今很多90后去创业可能讲现象、讲外表,却不去深入了解内在。”邱懿武认真地说道。


在创业蓝海上航行,“船”的大小与“出航”时间经常成为创业者的致命弱点,而缺乏人力、资金和经验的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平台给了他们追逐的机会,给了年轻人可以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可能。“不过在这个时代来创业的设计师,不能迷信互联网,但也不能以为设计师创业就是继续去提供设计服务的,而是要思考如何用设计的力量去引领其他科技型或综合型的人才。科技创业的一批人,很多都是要靠懂设计作为驱动、作为核心的人来牵头的。有的人是以技术为核心,我们则是以设计为核心,用设计引领这个时代。”邱懿武用设计的思路剖析了设计师的优势,指出了一条方向明确的道路。


如今云造科技一直坚持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三方面的创新。“创新能够保持设计师的活力。设计师原本是最开放的职业,但我看到的往往都十分保守,因为设计师容易沉醉于自己的小世界。互联网时代没有任何的竞争壁垒或门槛,唯一的门槛是思维方式,所以设计师必须打破思维定式。”邱懿武认为,如果想颠覆设计师的乙方身份,就必然需要以崭新的姿态释放自己的价值,“必须足够开放,愿意与他人融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彼此尊重和了解,你只有了解对方的思路和需求,才能踩到别人的心坎。”




角色在变,初心不变


“我从2008年开始每年平均获得两个红点奖。慢慢摸索,也渐渐明白了国际评委是怎么看待一个设计作品的。第一次获红点奖的设计是一个条形码。当时设想了一个场景:有没有可能设计一个过期后自动消失的形码。记得报了十几个作品上去全部落选,偏偏最没期望的条形码获奖了。我突然顿悟了,之前做的很多东西,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是刻意的,而非为了生活而设计。当你参加国际比赛,和其他国家的人并肩而立,自然而然在作品中找到了一种为人类服务的责任。在参加大赛的过程中,我的动力从为了比赛而比赛,变成了证明自我价值,从中逐渐了解到设计师的责任和荣誉。”无论是学生时期,还是之后的创业时期,不论邱懿武的身份角色如何转换,“为生活设计,为人类服务”这一设计理念都从未改变。然而这个邱懿武一以贯之的理念却在团队壮大时受到了“质疑”。


“我们的团队很年轻,大家总体而言阅历不够。当我在跑,却想把跑得慢的人一口气拉上来,就会产生思维上的冲突和矛盾。曾经有个做技术的合伙人问我,邱懿武,你的初心变了吗?你想要做企业家还是商人?你不想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得更好吗?”面对这样近乎指责的质问,邱懿武选择用设计的思路与辨证的思维来解释:“精致的材质是可以让产品更加完美,然而减少0.1毫米的厚度或1克的重量,可能造价就要翻一个倍,考虑到市场需求,人们的购买力,又与初衷相悖。”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团队发生过不少摩擦。在邱懿武的眼中,设计师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完美主义的精神是优势,有时却太过执着。“曾经我和团队其他人说过,目前,我们不能把自己真的当苹果公司,除去设计本身还应该掌握很多讯息,比如商业和市场是怎么变化的。不能一根筋扑到设计里,最后为了追求0.1的改变,投入200%的精力,工匠精神也是有限度的,过犹不及,凡事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衡量尺度。”


思维模式所产生的矛盾,几乎是每个创业团队壮大后都会遭遇的问题。“创业初期时,大家经常围在一起讨论到三更半夜,现在的状态不同了。如今公司40多个人,沟通与磨合就成了最大的试炼,考验我的领导力。我现在是代言人的角色,代言这家公司,必须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接触不同的人,希望通过我的表达,让更多的人理解公司的理念。”为此,邱懿武再次选择了学习吸纳不同行业的知识,通过设计的思维解析,并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想法表达出来。


“设计是变通的,是万能的,因为设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当我找到朋友来接替我的设计工作后,我就开始跑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了。法律,财务,人事,管理……落地的事情你可以找别人做,因为别人比你更专业,但要让落地的人看到空中的云在哪里,跟着云走。因此需要快速学习,了解这个行业的最基础逻辑是什么,之后再去找这个行业中同样理解最基础逻辑、即本质的人,直接跟他交流本质层就可以了。”在不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邱懿武,还有跟着云造科技一步一步前进的团队成员们。


“其实创业是个曲线成长的过程,一阶一阶楼梯迈上去,你过了一道坎,在高地上回头看,会感慨‘哦,原来是那么一回事’,所以有人问我为何如此淡定,心态这么好?可能经历过了就没事了。但过程中还是不得不继续解决一个又一个迎面而来的问题。”邱懿武将创业比作打怪升级,积累经验后就突然升级,人也随之“顿悟”,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或许要不了多时,云造科技就会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



好的设计永远不缺市场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为邱懿武拍摄照片之时,云造科技推出的“云马”电动车的奇异造型和“拖箱”模式惊掉了不少人的眼球。很多人拉着记者问“这是什么呀”“在哪能买”“多少钱啊”,很快电动车周围就竖起了人墙,一波走了一波又来。“云马”尚未上市,却已经展现出它强大的吸睛力。


“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的价位,我肯定买!”一位和记者交流的游客笑道。只是“一面之缘”,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禁让人感慨,好的设计,永远不缺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