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谚语俗语中的哲学智慧[1]

 茶香飘万里 2015-09-17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谚语、俗语,我们至今口口相传,不只是因为它们通俗易懂,简单好记,还因为它们蕴含着人民群众实践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经验,我们一定要记下传承这些谚语俗语,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1.依葫芦画瓢

解析:这个俗语的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②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照猫画虎”也是犯了这种错误。

2.盲人骑瞎马

解析:这个俗语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欲速则不达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5.知人知面要知心

解析:这个俗语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解析:这个俗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7.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解析:这个俗语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同属此类。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析:这个俗语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解析:这个俗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10.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解析:这个谚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这一对范畴。

11.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解析:这个谚语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析:这个成语所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13.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是这个道理。

1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析:这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又如“未雨绸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是这个道理。

16.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解析: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③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7.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解析:这句话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同属此理。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这句话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又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19.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

解析:这句话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否则,再高手艺的匠人也“朽木难雕”。

20.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这句话认为“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2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这个俗语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另外这个成语也体现质量互变的规律。

22.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解析:这句话表明了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必须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推理思维方法,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2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析:这个俗语体现的哲学寓意有: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这个成语属于本质联系;④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

2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析:这句话的错误在于:①违背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②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这个典故主要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又如,“孟母三迁”同属此义。

26.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解析:这句话表明时间的特点具有一唯性,即不可逆转性。又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也是这个道理。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属此类。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这句话说明:①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9.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这句话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31.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解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山腰点桐,山下务农”等谚语都体现这个原理。

责任编辑:大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