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昵称503199 2015-09-17
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铺开,传统的“以讲代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发显得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了。显然,我们不能设想,那种以掰碎揉烂反复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会产出多大的教学效率。因为它在客观上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只能用“听、看、记”的机械方式被动接受教师思维过程的演示,而自己并没有去动脑思考。所以说,“讲满堂、写满板、以讲代学”不仅是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而且它必将把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引向死胡同。与此相反,探究式学习倡导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方式从根本上得以转变。而“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活”为基本表征,以“动”核心原则,着力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课堂园地,力求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与课程内容多维结合,无疑是科学的,值得尝试的。

一、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但教师对课堂主体“活”的本质却有着可控力。让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而且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个针对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后,课堂上可能很寂静,但此时学生的头脑也许“动”得是最激烈的。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探究性学习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能激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思考、推理、实践,从而使学生扩展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质疑、推理和创新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实践表明,亲历探究才是真正体验科学之魅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减负增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特点,现提出以下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①定向与设问——探究与反馈——解疑与整合

各环节简要说明:

①定向与设问: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考试说明等具体要求,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对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教师要做到心知肚明,并按照知识形成的过程、难点产生的原因,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课型(新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和学科(数、理、化、生等)特点,浓缩出若干个关键性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打到屏幕上,并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创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情景,对重、难点知识,教师可适当点拨,但应做到“引而不发,恰到好处”,既不铺平道路,又不设置鸿沟,让学生经过分析、思考、交流等活动后,大都能够自行得到解决。这是一节课的切入点。

②探究与反馈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交流、体验。重点是探究和体验。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和对老师的超越。强调的是体验: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在体验的基础上领悟知识,学会创新。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反馈各层次的学生未能理解、未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点。

③解疑与整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释疑,主要讲那些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最终形成知识的网络与框架,达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是一节课的落脚点。

三、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重点及难点,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以保证设置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目的性。

2、要结合各学科的内容及课型特点灵活应用,不可机械套用,关键要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只要是先进的、科学的,它都应该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生动活泼的发展技能,自觉的形成优良的品质,最终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还要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确定相应的教学难度、深度和广度,本着“能走则走、能跑则跑、能飞则飞”的原则,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4、应努力追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高效性。

5、课堂教学设计只需描述大体的轮廓,只需明确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好课不必面面俱到。它应给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

6、教师应明确新课程所要求理想课堂的标准

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表演的场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体现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特点,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内在的潜能。总之一句话,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7、教师应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师观的角色转换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由传授知识者变为促进知识者,是知识的引导者,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的角色应由“演员”变为“导演”,或者说更像是一个主持人。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的沟通与合作,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成了教和学的中心人物,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教学逐渐的将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态度的确立三大目标加以整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构建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学会创造知识、学会珍爱知识,逐渐的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8教师要树立“重导轻讲、重质轻量”的教学观,不要认为只有老师讲出来的才是知识,要相信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发问的好学风”。

四、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探究和感悟。我校实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三环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种要求和认识进行的尝试。因此,我们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改的实验中,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个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练习空间。教育教师要坚持六个注意,即:注意教材,注意学生,注意精讲精练,注意重难点突破,注意课堂小结,注意德育渗透。在学习方式上要求任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多意识”即多问、多思、多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创新的意识,而且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次学生评教座谈会上一位学生这样说:“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要求,克服了以前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记得更牢固了。”还有位同学说:“以前上课总爱做小动作,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大脑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我每一分钟都在想问题。”这里更令我们欣慰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逐步养成了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且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提高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使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