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评: 人们的生活当中离不开信息的沟通。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利了,互联网、手机、微博等通讯工具,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信息海量、获取信息非常方便的时代。我们想象不出,古时候的人要想传递信息、获取信息要经历怎样的周折。古代人的沟通,如果你喊话的声音不能传到对方耳朵里,主要就靠信件。 信件是远距离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可以通过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信鸽。信鸽传递信息是靠绑在它脚上的信,窄窄地写上类似“你赶紧回来”的简单信息,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不过信鸽这种方式有风险,万一这鸽子被人家煮了怎么办?被人拦截了怎么办?古代两军对垒时,就会放鹰把传递信件的信鸽拦下来。在更久远的时候,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靠烽火。在开战前点上狼烟,就表明敌人来了,撤退的时候也会相应放烟,但它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 今天的沟通跟我年轻时的沟通也不一样,我们那时候沟通也挺困难的。别看有电话,但当时的电话仅限于区域内,打不了长途。北京有一个长话大楼,要打长途就必须去那儿。尤其是要打国际长途,要在那儿等挂号,跟今天看病差不多。然后突然有人大喊,说“16号到××电话间”,那个人就钻进去了。但打起越洋电话的时候,一激动心里准备的所有词全忘了,说不出来。从前人们信息沟通的不便利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这种情况离现在并不远,我年轻的时候就遇到过。 青玉卧马 明代 观复博物馆藏 —— 摘自《醉文明》(叁) |
|
来自: 汐钰文艺范 > 《东亚史研究中国民族史、地方史志、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