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复兴三策

 会吃会喝 2015-09-17

罗天昊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著有《大国诸城》

保定扩张,举国震动。

五月份,国务院批复了保定区域调整规划。保定的满城、清苑、徐水撤县建区,原市辖区范围由3个变成了5个。受此影响,保定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省会石家庄城区2200平方公里的面积。同时,保定城区人口,从过去的119.4万,变成280.6万,至2020年即将达到300万。远期目标2030年为500万以上,届时保定将成为特大城市。成为京津冀仅次于京津之后的人口大市。

京畿之门,庭院深深。

在成为古直隶首府三百年之后,保定在最近几十年后逐步被历史淹没。自1968年河北省会南迁石家庄之后,保定逐步被边缘化,乃至沦落到河北的一般性城市。当下,保定在河北GDP仅排名第五,少于唐山的一般,略多于石家庄的一半。人均GDP则是倒数第二,部分地区的贫穷,甚至惊动了中南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近,形势变化,保定复兴,大势已至。

虽然保定成为副都的设想,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落实,但是,在京津冀规划中,保定被赋予了承接北京的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的重任。

保定扩张,规模宏大,新保定城区面积,将为老保定的八倍,当下仅次于唐山,为河北省内第二。城区面积的扩张,能否带来未来发展的同步飞跃?

                善借京津大势

在京津冀规划中,保定地位微妙。

虽然唐山、石家庄为京津冀副中心,但是,论地理位置,保定才是京津冀三角的中心。

2014年河北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对保定的定位是“打造畿辅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功能是纾解首都功能。虽然副中心被否认,但是其重要性,亦猛然飙升。

       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保定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势在必行。

      保定作为北京的南大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枢纽城市。同时保定地处京津冀核心腹地,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绝对性优势。

      紧靠京津的城市,以保定和廊坊条件最优。居于华北平原,沃野千里。一改北京地势之峥嵘。其中,廊坊面积过小,仅有6000多平方公里。而保定则坐拥20多个县,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是华北面积最大的城市,腹地广阔,有240万城市人口,以及超过1000万以上的总人口。保定距京津均为140公里左右,在高铁时代,换算成时间,即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其体量足以成为京畿之门户,交通亦便利。

     京津城镇化率,已经远超80%以上,而河北城镇化率不足50%,京津纾解人口和产业压力,保定是最优选择。

 河北对保定的期望,是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

北京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国家重点院校、三分之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最顶尖的医疗条件。而保定所拥有的高校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共有包括华北电力大学在内的16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全市各类科研机构140多所,科研人员22万多人。具有承接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条件和能力。

副都虽失,保定未来在承接北京事业单位,国企的分流方面,将具有巨大优势。当下,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已在保定涿州开建保障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开建了保定附属医院。

在产业布局上,保定已经形成了汽车,能演、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 未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根基。

   近期,工信部参与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已经定型,在功能区划分上, 廊保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

      而当下保定,则是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428日尘埃落定,加上此前的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等,保定在发展高端产业领域,将有所突破。

   京津冀的塌陷,某种意义上,也因为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以长三角为例,上海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但是在上海和南京之间,有苏州,徐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在上海与杭州之间,则有宁波等城市。而京津冀缺乏二级中心城市的支撑,北京的产业和人口压力,难以被分担。迫切需要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广阔腹地的中心城市作为支撑。

   保定的扩张,将改变这一格局。当下,保定的GDP略低,位居第五,但是随着城市扩大,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未来重新进入前三乃至前二,势在必行。未来北京周边,将有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群。

保定成为特大城市,将是奠定京津冀新的城市格局的关键一环。

                   超越京津冀

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模式比较特殊,前期的中心城市北京,与河北的发展并不同步,。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中心城市则从一开始就带动其它城市发展。

在此情况下,京津冀一体化,存在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难以衔接。北京长期的虹吸效应,造成了河北的普遍坍塌。而在突然到来的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与北京之间的产业落差过大。

保定虽然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地,以及纾解首都功能的重点区域,但是,在具体的产业方面,北京未来给予保定的帮助优先。

在京津冀的产业转移计划中,存在着一个梯度。从高梯度转移到低梯度。北京的高端产业,如高新加工制造产业,应先往河北的石家庄、唐山地区转移,再逐渐转移至周边的秦皇岛、沧州、邯郸、邢台、衡水、保定等地,而研发环节则始终留在北京。

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制约。其一是,好肉北京自己要留着。北京的服务业,高新产业,未来仍然是主导,外迁的机会小。而低端产业,保定不一定需要。其二是,北京的部分外迁高端产业,首选石家庄和唐山,其次才是保定。

事实上,保定不仅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一环,更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地区,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是迅速获得飞跃,完成质变的不二法门。只不过保定需要的,是跳出京津冀小圈子的思维。保定需要更开阔的眼光。

未来,保定的产业,不仅来自京津,也更需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乃至全球。事实上,在保定的高新区中,日本三菱,美国柯达、德国西门子、韩国晓星等发达国家巨头,均已直接进入。在某些领域,保定拥有和北京一样的起点。

    作为后发地区,保定与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长三角的杭州、上海等等城市,其实有很大的互补性。

  尤其是珠三角,从前的京九铁路线中,保定至广东时间距离遥远,而在高铁时代,随着时间距离的减小,保定与珠三角的经济往来,更为便利。当下,喜之郎、康泰等广东企业,已经在保定开花结果。未来保定应进一步加大与珠三角的合作。

联合石家庄,成就河北的独立一极

当下,保定有200万城市人口,以及1000万的总人口,未来保定城市人口将达到300甚至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事实上,北京以南的河北部分,是一个天然的大市场。保定、石家庄、衡水、沧州,邯郸、邢台六市,总人口达5000万之巨。足以抵得上一个南非,或者是一个韩国。一直以来,因为石家庄和保定的各自发展,以及北京的虹吸作用。,河北的南部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未来保定乃至河北承接北京的首都功能,都需要足够的人口,如果人口数量不足,就是转移过来,也面临死亡。2014年,北京吸附的外地青年中,河北人口占250万之巨。这是河北的巨大损失。未来河北南部需要整体性崛起。形成石家庄、保定两大经济重镇,方才可以阻断保定以南部分区域的人口,过分向北京流动。将人留在保定以南。

      保定的独特性,就在于其发展模式的多元,既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重要基地,亦应该是未来河北南部区域发展的发动机之一。保定未来经济体量可冲击河北第三乃至更高,人口则是河北第一,保定向南,与石家庄一起,可以联合成为京津冀独立的一极。

拥有5000万人口的广阔腹地,也为河北以南区域的产业振兴,提供了庞大的市场。这是保定未来最大的依靠,甚至其重要性要超过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