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毒品离我们并不远

 naiga书馆 2015-09-17

新型毒品离我们并不远

独家网   荀子曰   2015-09-17 16:09  

这几天的网上流传着一位澳洲爸爸的故事。

据英国《每日电讯》9月14日报道,2013年2月,16岁的澳大利亚男孩普雷斯顿在一次聚会中服用了合成致幻剂25I-NBOMe,随后产生幻觉,认为自己能够飞翔,于是从阳台上纵身跃下身亡。从高楼跳下,不幸身亡。

他的父亲布里奇伪装成有意购买的“澳洲黑帮大哥”,前往安徽合肥担任“卧底”,与当地的致幻剂供应商商谈交易,并录制下了整个过程。

po7K-fxhytwr2131136

这位失去爱子的父亲表示:“我们现在的处境好似在海啸边缘,这些致幻剂正大批运进澳大利亚,这一切必须停止。但总得有人站出来制止。”

澳大利亚专家警告说,合成毒品目前已充斥澳洲市场,现实证明这些合成毒品比冰毒的危害性更大。

毒品,海洛因,冰毒,摇头丸什么的已经耳熟能详。这合成毒品究竟是怎么回事?

合成毒品的历史

报道这位为了孩子卧底的父亲的时候,各个媒体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样药品,LSD

LSD,学名D-麦角酸二乙胺。强烈半人工致幻剂。这东西的诞生是为了做“吐真剂”用的。

u=853408376,565315543&fm=21&gp=0

对,就是斯内普教授手里拿的这玩意。1942年春天,美军招集了六名神经生理学领域的一流专家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目的是想发明一种犯人吃了就会不打自招的“审讯药”。这个计划一直延伸到冷战时期,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精神药品的诞生,第一个就是LSD。

CIA认为LSD是最好的冷战药物,除了当抗审讯药来使用,还打算给敌对方政要下毒,以令他们当众出丑。计划中的下毒对象包括卡斯特罗和埃及总统纳赛尔。

但是CIA很快发现,不同场合服用对药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必须在非实验状态下进行大规模人体试验才能找出规律。先是监狱犯人和医院病人,后来又用现役军人和在校大学生做实验。

再后来,CIA竟然拿自己人开刀,不预先通知就对内部工作人员下药,然后观察他们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

u=1553265101,1749997910&fm=21&gp=0

大规模的研究当然需要大量高纯度LSD,在CIA解密文件中发现一张CIA高管签署的便条,批准从瑞士桑多斯公司购买10公斤LSD,这个数量可以供1亿人每人发疯一次,桑多斯公司根本无力生产这么大剂量,于是CIA授意美国的一家大制药厂“伊莱利利”开始研制量产方法,这为日后LSD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来源。

60年代,LSD大规模外流,几乎所有的嬉皮士们比着赛的嗑药,LSD几乎成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支柱,文学家,爵士乐手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追求他们的艺术。

4a1564d7dd2e7dad2a5be

说了这么多,这玩意到底有多厉害?

LSD按质量而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品之一。剂量以微克为单位,相对而言几乎所有其他的药品和毒品都以毫克为单位。通常LSD的致幻剂量为25μg,且其药效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加强。至于致死量因人而异,有一个可疑LSD过量致死的报道,死者用静脉注射的方法使用了三分之一克的LSD。

然而新闻里面提到的25i-NBOMe,这家伙的效用比LSD还要强烈60倍,而一般的服用量是50微克,实际上等于3000微克lsd。

这是连CIA都没敢放出来的冷战遗留怪物。生产者都标注着:不可用于临床,这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

合成毒品都有什么?

随着技术升级到现在,最差的新型毒品都已经开始使用合成大麻素混合一定比例的冰毒 进入人体以后的效率,已经超越原有产品很多。

最为风靡北美的是2C家族。

2C是啥?

2C-P is a psychedelic phenethylamine and 2C compound first synthesized by Alexander Shulgin.

2C-P是一种迷幻类苯乙胺 首次合成来自于Alexander Shulgin

2C-P的剂量范围为6-10毫克。2C-P是在2C家族致幻剂中最有效的化合物之一,只有2C-TFM可以和它相媲美。

2C-P会产生强烈的致幻,幻觉和迷幻(这三个词了解意思的自己看就行 不好翻译),效果包括睁眼可视化和闭眼的可视化。如果摄入此药品会有一个非常缓慢的开始,峰值影响不会出现在3~5小时。高峰持续五到十小时,根据经验将有将近20小时的体验。过量的体验出现于16毫克。

2C家族现在有许多种许多种衍生物产品 风靡了北美 此物一般长什么样呢?

01300000258678126275089748665_02_250_250

和微信好友圈卖的劣质减肥药外观差不多,药片上一般会压上化学名和出品机构 

还有一种偶尔会出现的 合成毒品 叫做MXE 此物其实大约是氯胺酮的混合版本 

改成口服之后市场反响据说不很好 估计已经逐渐淡出市场了。

这些玩意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呢?有回馈表示,这是一种“令人拔地而起”的药物,强烈的离地感觉让人有飞起来的迷幻感。

u=3863318493,581314841&fm=21&gp=0

为何屡禁不止

说道这里可能有人已经受到了惊吓,身边说不定哪位行动异常,走路没有个稳当,没事躺地下打个滚还觉得自己在飞的哥们姐们就是个瘾君子。这么危险的东西为什么能公开贩卖。难道不能禁止么,屡禁不止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里面可没什么体制问题。究其原因,法律上对于五花八门化学品封禁的无力。以及知识的廉价化才导致了这种情况。

当今各国的法律,特别是刑法,都强调“法不禁止即许可”。也就是说,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件事情是违法、犯罪行为,则这样做就不是违法的,更不会坐牢。

于是,“设计过的毒品”(designer drugs)就应运而生:

犯人本身不许出监狱,犯人的兄弟姐妹亲戚二大爷上街你管不着吧?

Iay3-fxhytwu5686227

25I-NBOME的分子结构图

在现有违禁药物的分子结构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加以修饰,得到一系列与原来的药物结构不同、效果却差不多甚至更强的物质,便可以合法的拿来出售了。

还有更省事的办法,就是发掘拥有和现有的违禁药物类似精神作用的药品,并把这些未被法律明文禁止的“亲戚”当做新型毒品销售,实际上就是打了一个法律上的时间差。

有些化学品干脆就是医院或者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本身是需要进行加工生产其他物质的原材料。最多标注上“不可供人类食用”或者“不可临床使用”,你总不能说它违法。

法庭毕竟不是实验室,总不能天天做化学实验然后确定这些玩意是什么效果,只能追在后面跟着封。也不可能跟踪所有的化学原料,追着保证这些东西不让人进嘴。

u=241498933,3773596870&fm=21&gp=0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在网上沸腾一时的迈阿密食脸男事件。有新闻报导指出,该男子服用的是一种叫做“浴盐”(Bath Salt)的新型毒品实际上,这种让人“丧尸化”的“浴盐”是一种卡西酮类(cathinone)衍生物,包括MDPV和MDMA等复杂的违禁物质。

1338357954_07854600

卡西酮类衍生物就是这样的新型毒品。MDPV简称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早在1969年就被人工合成,但到了2004年时,它作为神经刺激性物质的作用才被人逐渐重视起来。而当时的美国法律并未对它作出任何限制,可以光明正大的制造和出售。

当然,根据1986年通过的法案,它没经过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查、批准,所以不能用作食品或药品。不过这也不难规避,销售商们用一个小伎俩就能应付过去:我卖的这个是“浴盐”或“花肥”,不是药品;我还特别在商品外包装上标明了“禁止人类服用”(not for human consumption),FDA总管不了这么宽吧?

20120629145954577

于是乎,含有MDPV、MDMA等精神类化学物质的新型毒品,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摆在便利店、酒吧里出售,市面上甚至有“云彩9”、“白马”等品牌之分,“浴盐”的诨名就从此而来。实际上,这些卡西酮类衍生物的亲戚,就是甲基苯丙胺 (methamphetamine),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冰毒!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11年7月,DEA(美国缉毒局)实在看不下去了,对此类物质发布了为期一年的临时禁制令,制造、销售“浴盐”的行为被视为犯罪加以打击;对用来做“浴盐”的三种合成兴奋剂的禁令将于2012年10月21日到期,而对合成大麻的禁令更是9月就将到期。美国缉毒局正在加紧在禁令到期前推动国会立法将它们列入毒品目录之中。

目前,致幻药物“浴盐”已经在美国28个州遭到禁止,但它并没有被美国联邦政府全面禁止。因美国目前只能依靠联邦缉毒局以紧急禁令来限制使用上述毒品。据悉,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考虑将此类合成毒品列为管制药物。但美国缉毒局长官米歇尔·莱昂哈特认为这些化学物质已经对公众构成了“迫在眉睫的危险”。

u=3502088320,3484270956&fm=21&gp=0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5月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布劳沃德县,一种危险的新合成毒品夫拉卡(flakka),半年多就造成了18人死亡。吸食者摄入这种廉价毒品,会力气变大,兴奋发狂,幻觉丛生。警方目前正严厉打击这种毒品。

据称夫拉卡就是浴盐经过化学家调整分子式造出来的,浴盐的“亲戚”,然而具有更大的毒性。

执法机构在控制合成毒品激增的问题上措手不及,5年前这种合成毒品曾在俱乐部流行,之后被禁,现在毒品以新的配方重新出现,比过去的更致命。联邦和地方执法机构说,立法者刚禁了风行一时的毒品,制造者就设计出了更新的毒品来代替。

如此快速的改进方式,究其原因是化学合成的门槛降低了。

70年代合成毒品很难,门槛很高。可以说是有机化学硕士级别的专属玩物。

1-130R0143Z2P0

然而现在,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知识获取方式的廉价化,哪怕一个门外汉也能通过一些方法,正确构建一条合成路线。而在70年代,这需要委托化学公司进行研究。在这个时代,一个农民在电脑上瞎鼓捣几个月,都能设计出毒品合成路线。甚至可能他原来一点都不懂有机化学。

u=1530346063,3855895013&fm=21&gp=0

只要搜罗一帮没啥下限的受过基本教育的人员,一本万利的买卖就可以开工了。可以说缉毒局是在用人力来对抗飞速扩散的知识体系,这自然是千难万难。抓住了“罪犯”本人,“罪犯”的亲戚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又出来发难,简直防不胜防。

u=2870406720,2671477802&fm=21&gp=0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麻的合法化。虽然打着药用的旗号,但是大麻这种软毒品最为可怕的一面是,如果大麻吸食成瘾,那么早晚吸食者会不满足于大麻,觉得“劲不够”,本能去找一些能让自己“更嗨”一点的玩意。然后……就可以想象了。

SXRB201312081726000021413947410

总之,哪怕千方百计的呼吁各位瘾君子“这是屎不能吃”,但是终究有人为了那点“狂嗨”的感觉害了自己害了别人。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新老毒物,最重要的还是把持本心,不要被一时的虚假精神麻醉感毁掉自己的一生,也祸害了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