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关,“累”关节

 昵称18895684 2015-09-17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炎,以周围关节损害为主,表现为关节的慢性肿胀、疼痛、晨僵及功能障碍,早期即会损害关节,晚期又会导致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障碍。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患病率占世界总人口数的0.5%~1%。我国发病率约为0.3%~0.5%。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发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
  说到此,很多人会有疑问,关节炎不是还有风湿性关节炎吗?是同一种疾病吗?两者有何区别?
  晨僵,类风关患者的首要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常分为关节的表现和非关节的表现。
  累及关节 肩、肘、腕关节、掌指、近指、远指关节、髋、膝、踝、跖趾关节、颞颌关节。
  关节疼痛 慢性、对称性是其特点。以夜间、晨间及关节起动时明显。
  关节肿胀 关节周围梭型肿大,少数发红。
  晨 僵 是指患者清晨醒后关节部位出现的发僵和发紧感,活动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首个症状。
  活动障碍 早期关节肿胀引起的活动障碍,随着肿胀的消除,可以恢复;但是中晚期的关节畸形,可能导致患者劳动能力的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关节畸形 为本病的晚期表现。
  骨质疏松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相当常见,而且随病程延长发生率上升,且在没有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也普遍存在。
  关节外表现 该病除了会累及关节外,还会促使非关节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干燥综合征等。
  同是关节炎,多个“类”字,病不同
  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疾病,不是细菌感染。而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炎症性疾病,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2.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40~60岁。而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
  3.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犯其他大小关节,晚期会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病变。而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会造成关节畸形,但会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及心脏炎的症状。
  4.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高,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AKA)抗体会出现阳性,而风湿性关节炎抗O(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高。
  5.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法治愈,治疗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要治疗目标,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
  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通过验血即可检查,一般有以下几项实验室指标用来诊断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F) 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指标之一。但只有7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该指标呈阳性,其他疾病及部分健康人也可呈现为阳性。随着病情发展,类风湿因子的滴度可增高。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特异性可达95%以上,是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可靠指标。
  抗核周因子(APF) 其特异性为82%~99%,该抗体可以在关节症状出现以前就出现,对幼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抗角蛋白抗体(AKA)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相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和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可检出阳性,故该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良好的指标之一。
  血沉(ESR)和 C-反应蛋白(CRP) 不具备诊断价值,但可以反映组织损伤和炎症的存在,在风湿性疾病中,排除其他原因,若两者升高可以提示疾病的发展状况。
  药物治疗是基础,饮食保健勿轻视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用药,以及中药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在关节发生结构性破坏的初期,进行手术可以有较好的效果,而晚期手术主要用于矫正畸形,如滑膜切除术,在滑膜炎期行滑膜切除术可以阻止病情继续活动,防止破坏关节软骨等。
  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禁烟、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因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本身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再食用刺激性食物则可诱发或加重胃肠道损害。而对于海鲜、羊肉、狗肉等中医认为的“发物”,也应减少摄入。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l.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不可片面,不要认为鸡鸭鱼肉才有营养,忽略了蔬菜瓜果之益处。
  2.饮食要有节制。因该病病程较长,病久体虚,饮食要定时、适量,不能饥饱失常,抑或暴饮暴食。食物之软、硬、冷、热均宜适当,以防再伤脾胃。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地进食滋补食物或不应吃的食物,适得其反,非但不得其益,反而更伤脾胃,故应以清淡为宜。
  3.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有些人认为,有了病就是虚,应该吃补药,也有人主张“药补不如食补”。这些说法都欠全面,要正确对待药补与食补问题。药补必须有医生指导, 食补亦要根据病情以及脾胃消化功能适当配合,食品要求新鲜,荤素搭配,数量不宜过多,以能吸收为度,勿仅仅讲究满足口腹之欲。
  4.注意饮食宜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较长,如果忌口太严,长年累月,反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病情不利。一般在病情急性发作时不宜食辛热的食品;胃肠失健或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生冷瓜果;若进食某种食物后, 感到疼痛增加或有某种过敏反应者则不宜再食;在食用膏粱厚味的食物之后,感到胃中饱胀,则必须注意饮食要清淡些。有些人认为,不吃鸡肉仅喝汤可以不妨碍消化,但不知肥鸡之汤,油在汤中,因此必须注意去其油腻,否则亦会有碍运化。
  此外,在患者的日常起居中,还要注意关节的保暖;注意肢体体位的变换,坐或躺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长时间握持物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过度疲劳;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 焦虑、抑郁会加重病情。
  (作者每周二全天、周四上午有特需门诊)
  自测题
  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类风关早期诊断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