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理论和生活(静聆风语)

 lin-lian 2015-09-17


欢迎关注
“国医周水金”。这是83内容九江中医院周医生健康咨询微信zsj120120

导读:本文为学员参加中医励进会杏林学堂微信学习的心得体会。周水金医生讲中医入门系列课程,每周一、三、六晚上八点,微信免费开讲,想要参加学习请加周老师微信:zsj120120。


中医理论和生活

静聆风语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实是无法言尽.我只能简述我所理解的中医理论:生命源于天阳地阴之交会,存在于四方上下之间.人之生气布达全身,上下左右内外,五脏六腑九窍全身关节,皆通乎天气.脏腑虽行不同之经脉,功能亦不同,却皆如五行关系般相互相生,相辅相成,合而为一,完全与自然界相合。
人若能顺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养生,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使身心过劳,修行内心使之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则生命之源的真气必能在体内畅行无阻,静而神藏,从而情志安和,智虑清明,身体健康长寿,即令外在环境倏变,亦无法加害人身.反之,如不知养顺于天地法则,食饮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定,则会导至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皆因不知保养调节身心而自伤造成的.
因不知保养调节身心,以致人身之阳气(人体之阳气如自然界之天与太阳)一旦被损害,则阳气,运行失序,无法正常运作,因而阳气不固而折寿阳虚.例如:阳气之性,若过于劳丶烦,则阳气外张,不与阴和,以致精力衰竭.其次,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极易昏厥中风,令筋无法随意控制而弛缓,若半身出汗则必生偏枯一侧不遂.总之,正气内存则邪气不干!逆于养生法则,则阳气被损,阳气损之则整体运行失调,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凡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袓气(先天元阳真气)与后天宗气(源自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华与肺输布的清精之气)构成的混元一气,宗气以祖气为本,统摄全身,并助心之脏腑运行全身之血,助肺之呼吸,宗气出于祖气,入于祖气,祖宗二气乃人生命之二本,二本飘摇,危若垒卵.
万物生长收藏化离不开大地(土).五行圆运动之理,土(脾胃)乃四维之运转中枢,运中土,溉四旁.老师曾认为一位老名医评价也有道理:'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二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是治病救危的一大法门.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此处推荐桂附理中汤).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冶脾胃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此处推荐破格救心汤).李可老医师曾说:'一切外感必夹内伤,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我深以为理,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正气足则邪不干正!伤寒六经,少阴少阳为轴,太阴太阳为开,厥阴阳明为阖,实为阴阳二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应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阳明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就要停药,否则阳明实症转眼变为太阴虚症,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倾刻转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
我爱跟在老师身边看他辨诊开方,数不清多少病患,几乎都是阳虚,寒风湿肆意为患.甚至因体内极寒,阳气极虚以至于阴阳互根的阴精也即将耗尽,无法固阳以致元阳外越的危症病人也见过几个.而实热症患者,一百名病患中也难得见到一二个.询问之下,了解他们或过劳,或不爱动,或作息不当,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或食饮不节,暴饮暴食或大荤大油或蛋糕奶油,口味过重,饮酒无制,或贪寒贪凉,冷饮空调不离,或房事无制,或某些人明明己肾阳不足以蒸腾水气以润心火,或水寒不藏龙,或肝气不升,肝气下陷,肺气不降,胆气不降……等等引起的假火现象,Ta们却还自以为上火,拼命地吃寒吃凉降火兹阴造成更重的风寒湿痹痛现象、免疫力极低(阳气虚).还有许多不看诊的人也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阳虚体质十之七八,以痰湿型为多.
看着这些,让人感叹啊!Ta们都该好好学学中医怎样防病养生,皆这样不知持满,不懂御神,食饮起居只求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欲竭其精,耗散其真,又怎能不兹生大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