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25年后,她们又聚在一起只为圆儿时的一个梦

 汉青的马甲 2015-09-18




儿时的梦,远远的阳光房

文 | 物道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看就是“亡心”。人一忙,心就没了。也有人说忙就是盲,忙起来,眼睛就看不见了。可无论城市的节奏多么快,多么忙碌,在四川成都郊区的阳光房里始终保持着一致的调性──“忙”着田园生活。


孩提时代,攀枝花的一个小村口有着一棵大榕树,有一群小玩伴最爱玩得游戏就是爬到大榕树上去过家家。“每人占据一个分枝,这个在'一楼’,那个在'二楼’,还有的在'三楼’,大家假装做生意,你卖衣服,我卖帽子,在树上窜来窜去。”而那些所谓的“衣服帽子”,不过是树叶花草编织而成的小玩意,交易的货币也只是树叶。那是宁远和小伙伴们最美好的时光,那时他们还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也要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长大后,小伙伴们陆陆续续都走出了村庄,去了不同的城市生活、读书、工作,在各自的世界里辗转奔波奋力折腾。兜兜转转几年后,大伙终于又聚在了一起,为了儿时的梦想,他们一起开设了“远远的阳光房”工作室。


“我们仍然选择用我们真诚的方式去面对生活,拥抱生活,尽管有时候,傻傻的。”创始人宁远说。


给生活一个结实的拥抱


阳光房的招牌,是一块约莫17寸笔记本大小的拼木,刻着店名,蓝色颜料显然是手填上去的,朴素可亲。进门经过一溜新衣,木工师傅手工打制的三张原木沙发椅和一张茶几,茶几前大大的棕蒲团垫和碎花棉垫就堆在地上。背后半面墙都是书架,散放着书和小物件。其他墙面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照片和画作,有这群玩伴童年的回忆,也有着来过这里的人们相聚热闹以及安静的影像。


走进屋子里,应季鲜花是总有的,不经意似的出现在桌子、老箱子、转角里。窗前一把满天星,插在深蓝黑色的粗糙砂罐里。“那砂罐,原是本地人用来煎药用的寻常药罐,几年前我们一起在陶玻市场后面用十块钱淘到它。”也有雅致的彩釉瓶,每个花瓶都不一样,它们和主人在不同的地方遇见,先后被带回家来。墙角还有一台老式缝纫机,被当作象征保留了下来。


再往里走,你会发现这里装饰摆设的常有变化,但每次不管随意走到哪个角落,那画,花,或者一小篮松果,都那么自然,好看。把一个地方变得舒服又好看,也算是这群人的一大爱好。从最初选址到后来改造,阳光房的装修、装饰,以及之后不断变化的样子,都是这群小伙伴按照自己的心意设计的。他们爱美,更热爱生活,爱“持续思考何为美”,也爱创造美。


阳光房一共有四层,人们经常在楼下喝茶闲谈,试衣穿鞋。从楼梯往上走,楼上的大风扇呼呼转着,到处是布。打版室的墙面上挂着咖啡色的衣服版样,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有一间专门的布样陈列室,满墙整整齐齐摞着布样,叠成小方块,一格又一格。那些布,有许多是他们亲自去各地布料市场用手摸过,一块块找回来的。再往上走,几台缝纫机排成两排,走个不停。大约有二十个车工神情专注,机器声倒是此起彼伏,节奏欢快。下午时分,四楼厨房已经有人在忙活,露台上,阿姨把新到的粉红丝料洗好了,正往晾衣杆上搭,远远的望去,仿佛生活中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就是阳光房,远远的离着城市。对于这群儿时玩伴来说,儿时的梦想,则意味着初心,以及那真真切切地一步步走过来的,是生活给予他们的一个结实的拥抱。


心中有笃定,就会获得安宁


“我们常常会想,是怎样的一些人才会在阳光房停留?每看到有人在网络上关注我们,就会忍不住猜想这背后的一张张表情,我想,你们大约也和我们一样,认认真真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话多也许话也不多,那要看会遇见一群什么样的人吧!”


反观现实社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必须学会融入才不至于看起来那么寂寞,你必须学会这个世界上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规则,在“做自己”和“取悦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很长时间,我们对自己努力经营出来的样子感到满意,但内心很清楚,这才不是生活的真相。直到看见他们,我才发现:不要去做那些对的事情,而是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能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养活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心中有一份笃定,就会获得安宁”宁远说。

图片由远远的阳光房授权提供,版权归远远的阳光房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