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件预览

 陌上居士 2015-09-18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

作者:张福春 来自:北医三院老年内科  时间:2010-1-13

文章点击率:352

栏目点击率:2244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记忆功能减退,甚至影响工作。偶尔忘记约会,偶尔忘记同事的名字或电话,但事后能重新回忆起来,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痴呆症患者则不然,他们不但经常忘记事,而且事后回忆不起来,甚至多数患者会否认自己存在记忆障碍,否认自己因记忆力差而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② 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 任何人都有可能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痴呆症患者可能会严重到忘记某个词语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替代,结果别人无法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严重者甚至叫不出常用物品的名称。

③ 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痴呆症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那儿的,更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家。有的痴呆症患者甚至根本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也不知道年份、月份、日期等。

④ 智力低下,思维迟钝,计算力差。痴呆症患者可能完全忘记所有的数字,甚至面对数字不知所措,连简单的计算也难以完成。

⑤ 判断力差,易将东西放错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将钱包或钥匙放错地方,而痴呆症患者会将东西放在特别不合适的地方,如把电熨斗放在冰箱上,把手表放在饭碗里。

⑥ 精神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脾气都会发生一些改变,但痴呆症患者的精神行为改变非常显著,情绪波动迅速,有时会毫无原因地突然哭泣,或突然变得极为愤怒。他们会变得极为敏感多疑或非常恐惧,或越来越暴躁、固执,有的可出现短暂的幻觉妄想,如被盗、被迫害幻觉等。

⑦ 生活和工作的主动性丧失。正常人有时也会对家务、工作和社会义务感到厌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能很快恢复工作主动性。而痴呆症患者则表现得极为被动和消极,终日无所事事,在家里无目的地晃来晃去。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呢?早动手、早预防是远离此病的上策,预防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合理安排饮食。食物一定要多样化,要多吃一些健康食物,如核桃、豆类及其制品、鱼类、瘦肉、瓜子、花生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起居要有规律,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8小时。晚上不能熬得太晚,更不能长时间无节制地打麻将等。

②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研究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脑动脉硬化、脑血管壁增厚,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大脑神经细胞损伤,产生脑萎缩而致痴呆。

③ 勤用脑,多思考,陶冶情操,乐观向上。大脑是“用进废退”,大脑用得越少,衰老得越快。越勤于用脑,善于用脑,大脑的活力持续就越长久。

④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两种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做健身操、打门球等,有利于降脂、减肥和降低高血压,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大脑良好的血液供应,对保护脑神经细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早期药物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应用的主要是胆碱能类药物,可部分改善痴呆病人的认知障碍,延缓病情的发展。

 1 

回龙观老年科病区主任张兴理

老年痴呆症发病通常都是以失忆开始的。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远近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至意识模糊,

大脑的逐渐退化是生理上的自然规律,一般认为人到中年后,脑的功能和结构即产生老化。脑功能衰退的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与老年人痴呆的失忆是不同的。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对做过的事情的遗忘总是部分性的;而痴呆的遗忘则是完全恶性的,记不起发生过的事情,似乎此事已完全消失。另外正常老人虽然记忆力下降,但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而痴呆老人却丧失了识别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分不清上下午,不知季节变化,不知身在何处,有时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家人应当怎样对待记忆下降的老年人?

      老年性痴呆给老人带来的身体、情绪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会成为一家人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考验他们保持亲切、温和态度的能力。例如,老年人不安宁的睡眠方式会让家人熬过无数个糟糕的夜晚;新的饮食要求会让家人感到紧张与不适;生病也会带来变化,有的老人会对新药物产生反应,有的老人需要适应一些辅助装置,如拐杖或助听器。面对这样的老年人,家人首先要接受并应对衰老的现实,帮助老年人尽可能过正常生活。帮助早期痴呆老人学会做出选择并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尽可能自主自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衰老以及照顾关系。其次理解并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要,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包括:1.自立: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意味着自己生活的完整。2.决定: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权,意味着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3.尊重:是与痴呆老人交流的基础。4.安全:意外事故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平衡能力差、走路吃力、反应慢、视力差等均会影响安全。

 

药物治疗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是指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心境或行为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的缺损,在痴呆患者中发生率高达70%~90%,尤其在轻中度痴呆患者中多见。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不仅会造成患者的痛苦和功能的丧失,而且会导致患者本人以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还会进一步加重痴呆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损害。这也是患者入住精神病院或住院需要陪护的最常见原因。反之,认知功能的损害又会增加精神障碍出现的可能。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可以通过精神科药物治疗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可极大改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的负担,进而延长痴呆患者的生存期。可以说,尽管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但除了精心的照料和行为训练外,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既然抗精神病药物有效,我们就应严格把握治疗要点,让抗精神病药物最好地发挥疗效,同时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

 

   

用药须注意六点
对于痴呆患者而言,抗精神病药物像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可以较快地缓解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给患者和家人造成痛苦。
    药物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治疗一定要针对“靶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只用于治疗存在幻觉、妄想和行为障碍的痴呆患者,而不可作为预防用药,切忌无的放矢或盲目用药。
    二、以最小有效量进行治疗。一般来讲,用药量只相当于正常治疗剂量的1/3~1/4,甚至更少,对于高龄或者有躯体合并症的患者更是如此。
    三、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如症状加重可以适当加药,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应及时减药或酌情停药。
    四、起始剂量宜小。剂量调整的幅度宜小,剂量调整间隔的时间宜长。
    五、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尽可能减少合并用药,应该适当减少或停用一些非主要临床用药。
   六、始终警惕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专家——李娟、杨甫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