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她今年刚好 30岁,大学本科毕业,在一家大公司作管理人员,年薪近十万,身材不高不矮,模样长得也可以。在她妈妈的眼里,“女儿读书时都没操心过,总想着女儿读书成绩好,考上大学了,工作不愁了,还怕找不着对象?”按理说,凭着这样的“优质条件”不应该剩下来,可现在的形势早已与她父母当年时不一样了,女人越优秀就越不好嫁。
这两年,她父母到处张罗着给女儿介绍对象,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为了把她早日嫁出去,父母几乎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帮她介绍。在家人的逼迫下,曾经心高气傲的她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相亲。但是,随着相亲次数的增多,她心中的失望也越来越大。相了这么多次亲,见到的那些男人,要不长得不敢恭维,要不就是条件太差,竟然没有一个让她动心。其实她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能有一个爱她懂她关心她的男人。虽说她自己的标准降低了,但至少对方大学总要读过吧,收入不能太少吧,她好歹也是个管理人员,找的男人太差了,自己面子上怎么交待得过去?到了这个年纪,也为了门当户对,虽说要求放低了,但也没把自己当陈年旧货,也没想过要把自己半卖半送。
女人优秀,找男人肯定也要优秀,这应该是一种婚姻潜规则。但是,现实中真正优秀的男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且一般优秀男人喜欢的是小鸟依人,不是比翼双飞;需要的是相夫教子,不是功成名就的女人。同时,社会上大龄男本来就不多,即使有,人家说不定奔更年轻的女孩去了。但“优质剩女”往往又有圣女情结--自我、清高、孤傲,相对来说选择范围就很少了。在婚姻市场上,女孩的抢手程度随着她的年龄递减,年龄愈大,她的可选范围愈窄;而男孩的年龄增长一般情况下对其价值影响甚微,而且其随年龄同时增长的阅历实力还可能为其增值,他的选择范围可能愈宽。这就是当前所面临的现实,也是“优质剩女”们的情感困惑。
在学生时代,她有几个很好的女朋友,大家无话不谈,经常一起逛街、聊天,亲密无间,很怀念那种感觉,这可能也是她很难从男性朋友中找到的感觉。有时候想,能与这些朋友们一起变老也是不错的事。在读大学期间,她也拍了一次拖,后来因男朋友出国而分手了。初恋的失败让她备受打击,很长时间不敢触碰感情。她大学毕业的那几年,应该是找对象的黄金期,可她因为一直忘不了初恋男友,以后每次拍拖,她总是下意识地将拍拖对象与初恋男友比较,以至于高不成低不就,把黄金期给浪费掉了。虽然感情上颗粒未收,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并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中层管理。工作如愿以偿后,再缓过劲儿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可在别人的眼里,她已经是30岁的大龄女了。
凭自己的条件,她也不想因为自己年龄大就委屈自己,她对自己依然很有信心,曾经想30岁之前把婚姻完成掉。但事与愿违,以后碰上的人,要么她看不上别人,要么别人看不上她。时间一天天过去,她悲哀地发现,她能选的对象已经越来越少,最近别人介绍过来的人,竟然已经是30-40岁的年龄段了,和这些人接触,她心里总有些别扭,总觉得不是一路人。她很坦诚说,绝对不能接受离过婚的男人,哪怕短婚未育的心理上也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还有一点,就是经济条件不能比她差,可天下这种男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更何况,现在好朋友一个个都成家了,有的升级做了父母,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陪她玩。她呆在房子里吧,疯长的寂寞、孤独让人喘不过气来,特别是每逢假期日子更难熬。回父母家吧,怕父母在耳边唠叨。去逛街吧,人家都成双成对的,自己孑然一身,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她很困惑:当自己拥有年龄优势、握有选择权的时候,结果是没选到。当自己年过而立被别人选的时候,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还依旧端着架子不肯放下,最终是越放越醇。而且剩男多数是低端产品,剩女都是“名牌”,剩男、剩女是不可能放在一个货架上的。
爱只说给你听(阿宝&张冬玲)慢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