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HT for Web作为逻辑拓扑图形组件自身没有GIS功能,但可以与各种GIS引擎即其客户端组件进行融合,各取所长实现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的无缝融合,本章将具体介绍HT for Web与开发免费的OpenLayers地图结合应用的关键技术点,该文介绍的结合的原理,其实还可推广到与ArcGIS、百度地图以及GoogleMap等众多GIS地图引擎融合的解决方案。
HT for Web作为逻辑拓扑图形组件自身没有GIS功能,但可以与各种GIS引擎即其客户端组件进行融合,各取所长实现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的无缝融合,本章将具体介绍HT for Web与开发免费的OpenLayers地图结合应用的关键技术点,该文介绍的结合的原理,其实还可推广到与ArcGIS、百度地图以及GoogleMap等众多GIS地图引擎融合的解决方案。 以上抓图为本文介绍的例子最终运行效果,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来实现,首选显示地图信息需要有城市经纬度数据,搜索了下感谢此篇博客提供的数据。这么大量的数据我采用的是《HT图形组件设计之道(四)》中介绍的getRawText函数方式,有了数据之后剩下就是呈现的问题了,我们需要将HT的GraphView组件与OpenLayers的map地图组件叠加在一起,也就是OpenLayers的tile地图图片在下方,GraphView的组件在上方,由于GraphView默认是透明的,因此非图元部分用户可穿透看到地图内容。找到合适的组件插入位置是头疼的事情,ArcGIS、百度地图包括GoogleMap几乎每个不同的GIS组件都需要尝试一番才能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其他GIS引擎组件的整合以后章节再介绍,本文我们关注的OpenLayers的插入方式为map.viewPortDiv.appendChild(graphView.getView())。 HT和OpenLayers组件叠加在一起之后,剩下就是拓扑里面图元的摆放位置与经纬度结合的问题,常规网络拓扑图中存储在ht.Node图元的position是逻辑位置,和经纬度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GIS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图元的经纬度信息换算出position的屏幕逻辑坐标信息,如果你知道投影算法也可以自己提供函数处理,但所有GIS组件都提供了类似的API函数供调用,当然这部分也没有标准化,不同的GIS组件需要调用的API都有差异,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对于OpenLayers我们通过map.getPixelFromLonLat(data.lonLat)可以将经纬度信息转换成屏幕像素逻辑坐标,也就是ht.Node需要的position坐标信息。 细心的同学会想到转换是双向的,有可能用户需要拖动图元节点改变其经纬度信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另外一个方向函数,即根据屏幕逻辑坐标转换成当前坐标对应的经纬度,在OpenLayers中我们通过map.getLonLatFromPixel(new OpenLayers.Pixel(x, y));可以搞定。 显示搞定后剩下就是交互的问题了,HT自己有套交互体系,OpenLayers也需要地图漫游和缩放的交互,两者如何结合呢?如果能保留住两者的功能那就最好了,答案时肯定的,我们只需要添加mousedown或touchstart事件监听,如果graphView.getDataAt(e)选中了图元我们就通过e.stopPropagation();停止事件的传播,这样map地图就不会响应,这时候HT接管了交互,如果没有选中图元则map接管地图操作的交互。 以上交互设计似乎很完美了,结果运行时发现了几处折腾了我很久才找到解决方案的坑:
为了让这个例子用户体验更友好,我还用心折腾了些技术点供参考:
以下为最终效果的抓图、视频和源代码: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5Njk0NTU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