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俞敏洪:为什么你总做不成事(下)

 汕头能率 2015-09-18


这张照片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无意抓拍到的:初冬的早晨,当别人还在赶往会场的路上时,他却早已到达会场。他静静的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双手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他,是俞敏洪,是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




上期小编与俞敏洪老师聊到“如何才能拓宽思想的宽度”时,俞老师临时有急电需要接听,于是离开了一会儿......


以下为专访对话内容:


俞老师:不好意思,久等了。


小编:没事,理解的。俞老师,我们刚才聊到“如何拓宽思想的宽度”,关于这点,您是怎么看的呢?


俞老师:我前面提到过“三想”,即理想、思想和创想。创想对于拓宽思想的宽度是起关键作用的。创想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点突破,即是对现有模式的重组。我觉得中国公司的模仿根本就不可怕,比如说阿里巴巴模仿ebay起家的,百度是模仿google起家的,但是现在所有这些公司,包括腾讯,包括小米,都有各方面的突破,而这些突破即基于中国的人口原因、地理原因,也基于科技创新对中国的适应性,一点点突破加起来,最后就变成了一件大事了。


小编:那请问俞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创想”?能否说得通俗易懂些呢?


俞老师:“创想”其实一点儿也不抽象,学历不高的人也可以有创想。例如李书福,他学历不高,但是有创想。每次他都能够在现有商业模式上往前走一步。刚开始他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厂,一年能赚几十万块钱。后来他赚了很多钱,就觉得应该造汽车。从摩托车到汽车,李书福这样的突破,就是一种创想,事情做着做着就能做成大事情,紧接着过了两年李书福把沃尔沃汽车公司给买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公司,安全带、安全气囊都是沃尔沃公司发明的。归根到底,还是“要多读”,不管是报刊书籍还是微信订阅号等,我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只有通过多读才能提升理想的高度、拓宽思想的宽度,从而让自己突破现状的束缚,更容易走向成功。


小编:俞老师,我留意到您再次提到“微信订阅号”。我想大家都比较好奇您都关注了哪些呢?


俞老师:我平时会看一些IT、互联网、电商、财经、文化号。新时代要与时俱进,不然落后就要挨打了。这几个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