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化葡萄丨不争,也是属于你的世界!

 不扎心的老铁 2015-09-19


中国网传媒经济讯 9月17日,来自孟加拉、埃及、泰国等29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组织下,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考察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体系,就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并举办为期2天的第二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

上午,在副区长孙辉亮的陪同下,前来参加第二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的学员实地参观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并现场考察宣化葡萄种植培育的情况,品尝了数十种葡萄品种。


下午,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举行。中科院教授闵庆文、焦文君,南京农大教授王思明围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传承方面管理和技术层面问题进行讲座,并同各国专家进行交流。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体系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北,种植面积1570亩,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园中漏斗形架举世独有,2013年6月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网武东晓 通讯员王利琳 原标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在河北宣化举办)


相关链接: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十大特点


1 “古”,栽培技艺古老,栽培历史悠久。

相传,宣化牛奶葡萄,是由2100多年前的西汉张骞从西域引入。现存历史资料记载,其栽培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据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考证,宣化牛奶葡萄栽培历史,应该在1800-1900年之间。10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牛奶葡萄逐渐由皇宫和寺庙引入寻常百姓家,宣化下八里辽墓中, 就发现了距今1000多年的干葡萄枝、葡萄酒。明清时期,宣化牛奶葡萄种植更加广泛,为皇家贡品。


2 “唯”,唯一在城市中种植的葡萄园。

世界上大部分葡萄,都是种植在田野里,远离城市,唯有宣化葡萄种在城市里。 主要集中在宣化城市北部的观后、大北、庙底等城中村,可以说是“一座古城,半城绿葡萄”。

它是世界上唯一发源于城市之中,由城市向城郊发展的农业系统。 葡萄栽培于百姓的庭院中, 与城市中的传统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城市文明与农业文明, 共存共荣。

城内外现有葡萄1570亩, 葡萄种植生产与农户日常生活融入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庭院经济。


3 “特”,漏斗架栽培,加式独特。

漏斗架,又叫“莲花架”。 世界上的葡萄栽培,大都是采用排架,唯有宣化采用漏斗架,属于全球唯一。现有的葡萄, 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藤,其架式结构非常独特,将20-30棵葡萄集中种植在一个5-10平方米的圆坑内,在葡萄树周围搭架子,葡萄藤从中间向四周攀爬,向外呈圆形倾斜辐射,形成中空的漏斗形,架形美观,聚水、聚光、聚肥、防风、透气作用好,产量高,稳产性好。


4“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为自给自足,农户充分利用葡萄架下的空间和土地,种植苹果、枣树、杏树等经济树种,蔬菜、部分农作物以及花卉等,形成了“空中挂着葡萄、中间长满瓜果、地面蔬菜鲜花”的多层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也营造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景观。


5 “优”,葡萄品质优良。

宣化牛奶葡萄,是上乘的西域品种与独特的本地环境相适应,经过先民们千余年培育的优质葡萄品种。宣化地处阴山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柳川河、洋河环绕城郭;与法国波尔多同处北纬41度,是全球葡萄种植黄金地带,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左右,适宜的雨量、充足的光照和明显的昼夜温差,让宣化牛奶具有“果实大似牛乳”、“皮薄肉厚”、“酸甜适中适口”、“刀切不流汁液”等显著特点,是我国最佳鲜食葡萄品种之一。


6 “融”,葡萄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

相传葡萄的引进与佛教有关,僧人们都想在菩提树下、莲花座上参禅悟道,但寒冷的北方无法种植菩提树,于是有和尚将葡萄种于寺庙之中,采用圆锥形的漏斗架,让其生长成“莲花”状,满足潜心修佛、追求功德圆满的心愿。所以,唐朝时,宣化牛奶葡萄只在规格较高的寺庙中种植,后来才扩散到大户人家、寻常百姓家,当时,人们称葡萄为“圣果”、“仙果”。


7 “赏”,极具观赏性。

俯瞰连片的葡萄架, 犹如朵朵盛开的大莲花,又像一把把倒置的绿伞;行走在葡萄架下,小径曲折蜿蜒,身旁花红果香,景致可与南国小桥流水媲美,观赏性极高,是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


8 “高”,品牌价值高。

近日,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发布了:“2013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宣化牛奶葡萄”品牌评估价值18.1亿元,是全国葡萄类品牌价值最高的产品品牌。


9“合”,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漏斗型葡萄架,“大莲花”的底部、上部修葺成圆形,架体搭建成立体的方形,呈现“外圆内方”,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暗示着中国古人做人的道理———“内方外圆”。


10 “保”,诠释生态环保思想。

搭建葡萄架的材料,都是修剪下来的木杆,施用的肥料,全部是发酵好的农家肥, 就是绑葡萄枝条的材料, 也是葡萄架下生长的马莲叶,自然地形成了绿色环保的空间。葡萄园里找不到工业产品,真正保留了历史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