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和浩特保素村的蔬菜吃上绿肥-今日头条

 荣果 2015-09-19

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保素村,路旁的绿树迎风摇摆,一排排温室大棚分外醒目,但部分大棚到现在还“无人认领”。

怎么回事?保素村第一书记云森却把记者领进一间没有种植任何蔬果秧苗的大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发酵肥气味,中间横着3个30立方米的大土坑。

“这就是我们村的绿肥厂。”云森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按压土坑的边缘,“这些绿肥再过20天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说起这些绿肥,村民赵占英可尝到了不少甜头。前段时间,云森在一次农博展销会上了解到,绿肥是一种富含养分的生物肥源,对改良土壤有很大作用。为谨慎起见,云森选择了几家大棚进行对比试验,村民赵占英使用绿肥半个月后,发现自家的黄瓜增产20%,且口感更为香甜。这让云森很兴奋,他亲自抡起锄头,在村支书家的大棚里挖起坑来。

“绿肥是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第一步。”云森分析说,大棚闲置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对种植大棚失去了信心。蔬菜一天一个行情,技术性强,农民种植风险很大。如果每个大棚都能挣上钱,这大棚还会没人种吗?他打算让保素村利用绿肥发展无公害蔬菜,再也不让农民受这土地板结、蔬菜滞销的苦。

去年9月底,村里最后一批西红柿收获后,却迟迟卖不出去。无奈之下,村民们只好把西红柿倒在路边。当时,云森又焦急又心痛,每天奔走,最终联系了7家超市,和村委会协商后,召集青壮年在村里收购了2400多斤西红柿和其他蔬菜,后来全部卖光了。但这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村民武永和告诉记者,他种植大棚已有十多年,因为长期使用化肥,原来肥沃的土地逐渐板结。去年,好多村民不得不放弃种植大棚出去打工。如今,村里875个蔬菜大棚荒废大半。

“这些空置的大棚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了。”提起无公害蔬菜产业链,云森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们首先将废弃的蔬菜茎叶收集起来,按照发酵配方制成有机绿肥,再利用绿肥培育出无公害蔬菜。这样一来,农民就能种出价值更高的蔬菜。”

与此同时,云森还通过绿肥招商引资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民种植风险。这几天,保素村的微信公众平台“生态保素”也已经开通,很多市民通过这一平台定制了“欢乐农场”服务,生意日渐红火。

“估计再过半年,无公害蔬菜产业链就可以完整地建起来。在我驻期结束前,一定要让村民走上一条绿色循环农业新路子。”云森希望以后一提起绿色蔬菜,大家就会想起保素村。(记者 施佳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