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教育切莫忽视学生的文化素养

 阿毛tb 2015-09-19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指出,一些职业院校还存在着培养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对滞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意见》还要求,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好。但“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是末流教育,低人一等”等观念仍在阻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高中段教育是按兴趣分类就读的,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都有文化素养“好中差”的学生。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中,职业教育被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教育类型,一层学生进重点高中,二层学生进普通高中,三层学生进职业学校。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不如普高,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教给学生服务社会和自我谋生能力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把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职业教育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因此,职业学校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这是促进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职能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十多年前,一位记者到一著名的海滨城市采访,当他与三个明星企业的负责人谈及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看法时,三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几乎一致:我们企业今后招工,宁肯要高考落榜生中的素质较好者,也不愿要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中一位企业负责人说,3年间,他的企业共招收高考落榜生109名,其中80%的人已成为企业管理、技术和销售的骨干。去年,他从当地一所办得较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中录用了23人,现已辞退10余人。据他说,剩下的这些人的素质也比较一般。为什么这些企业宁肯要高考落榜生也不愿要职业学校毕业生呢?企业家们认为:文化素质强的人,学什么、干什么都能行,而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初中文化基础没打好,到了职业学校又偏重技术课,认为学到一技之长,就能找到饭碗,放松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然而,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职业技能培养则相对容易,有些技术两三个月就能掌握得很熟练。职业学校毕业生文化素质差成了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汇报》曾刊登过杨振宁教授《我的父亲》一文,文中谈到,杨振宁初中时特别喜欢物理,并且成绩非常出色,但在这时,他的父亲让他暂时不学物理,给他请了一位国文教师,专门教他读《论语》和《孟子》等古籍。杨振宁认为,他青少年时期精读《论语》等古籍,使他受用终生,对他后来取得科学研究的突破极有帮助。


  我们面临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文化素质对个人的成功与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必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而不是单纯追求技艺之学。技艺之学,一时一地;人文底蕴,长期涵养。学好文化课是为了根植人文底蕴,并以此涵养人的素质。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拼什么?拼学历,拼专业,拼智商,综合起来看,拼的就是素质。因此,职业教育要切实改变偏重技艺,忽视文化课的倾向,要在扎扎实实打好文化基础的同时,加强通用技能、高新技术的培训,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者。(出处: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