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先锋文章:卢明,一个乐于为文化事业献身的人

 zcm1944 2015-09-19

 

卢明在郓城颇有名气。一般人知道卢明,因为他在菏泽电视台讲过水浒文化;文学界知道卢明,因为他是省作协会员、县作协主席,经常在报刊发表诗文;喜欢文史的知道卢明,因为他掌握大量的文史知识,对郓城的历史掌握较多;喜欢书法的知道卢明,因为卢明还是个书法能手,他努力学书30余年,成效显著,造诣颇深,是郓城县书协名誉主席。多年来,卢明以文化人的思维,广泛从事文化的研究与写作,对郓城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言论水浒

近年来,出现了一股抹黑水浒好汉、否定水浒经典的思潮,卢明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水浒经典地位忠实捍卫者的重任。先后撰写了《<</SPAN>水浒传>主题正义论》、《梁山队伍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央视水浒连续剧看不同版本的思想倾向》等论文,发表在《水浒争鸣》、《菏泽学院学报》等刊物上。2010年,卢明的《正话水浒》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现代人的视觉消化明清以来水浒研究的各种观点,以忠实于原著的态度阐释《水浒传》本来体现的思想内容,以水浒故地人的感觉发掘水浒好汉的英雄气概和反抗精神,以严肃认真方法批驳了一些曲解水浒、丑化水浒英雄的观点,以求新求变的思维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提出了 “水浒正气论”。中国水浒学会会长佘大平赞扬道:“卢明站出来,对这种荒诞的声音作了有理有据的批评,真叫人有说不出的痛快。”

卢明之所以敢挺身而出,是因为他有深厚的水浒研究功底。2003年卢明参与郓城县乡土教材《说水浒爱家乡》的编写,先后到梁山、东平、阳谷等地考察,得到许多宝贵资料,撰写了《水浒与郓城》、《寻访景阳岗》、《寻访梁山英雄地》等文章。2006年参加了在郓城召开的全国水浒文化研讨会,对水浒研究产生了更大热情。之后,先后参加了在杭州、阳谷、梁山、济南、菏泽、济宁、泰安、东平等地召开的水浒文化学术会议,其独特的观点引起专家的共鸣。据统计,卢明在各级各类书刊发表水浒研究论文90余篇,并出版了水浒研究专著《正话水浒》、《水浒印象》、《水浒讲坛》等书。

2012年,菏泽电视台开辟《百姓讲坛》栏目,卢明主讲了13期《水浒文化》。为了提高讲座效果,卢明放弃了节假日,在电脑前常常一坐就是一天。除了看不同版本的《水浒传》,还广泛查阅古今中外有关水浒的研究性文章和《宋史》、《皇宋十朝纲要》、《中国通史》等大量的古代史学资料。他还与山东电视台的资深纪录片制作人孙玉平一起考查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自青州南下,一路经临朐、沂水、临沂、邳州、沭阳、连云港,对照历史资料,进行实地采访。由于准备充分,卢明的讲座语言幽默风趣,声调抑扬顿挫,把枯燥的史实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讲出来,既有说服力,又饶有趣味,举手投足间洋溢着学者的风范。

妙手著文章

卢明发表文学作品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古体诗而新诗,由诗而文及小说和评论,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牡丹文学》、《大众日报》、《菏泽日报》、《牡丹晚报》、《菏泽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及网络发表新诗200余首、古体诗700余首、散文150余篇、小说10余篇。他的《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收入光明日报社办的“光明网”和全国政协办的“和谐中国网”,并收入大型现代辞赋集《千城赋》。他的格律诗老到,深邃,对仗工整且韵律讲究,颇具唐宋诗风。他的新体诗,激越、优雅、富于变化,极富现代气息。他的散文随笔,或怀旧,或咏新,或谈古论今,或写山记水,涓新自然,行云流水,如直面交谈。2014年始,《菏泽广播电视报》为卢明开设“边走边唱”专栏,先后发表卢明的游记散文70余篇,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卢明多年深入网络文学领域,去过榕树下、天涯社区,当过红袖添香、秋雁南回等文学论坛的版主,并创办了天缘、奔流两个文学论坛,结交了数百文学朋友,他的网名“黄河入海”在网上有相当的知名度。

作为作协负责人,卢明还热心于文学活动的组织协调,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热情支持老骥诗文社的活动,给他们及时指导。对诗文方面的求教者,不管年龄段、不论身份,他总是耐心讲解,直言相告,由此赢得许多文朋诗友的爱戴和崇敬。县作协先后出版《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他积极收集稿件,多方联系经费,精心组织编攥,为郓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潜心研文史

求真求实的作风,使卢明对文史情有独钟。这些年,他积极研究文史资料,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积累了丰厚的资料。大到国家,中到省市,小到县乡,甚至于一些名门的家史,他都关注。他不仅阅读研究二十五史,而且收集了许多地方的州志、县志,既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既有电子版的,也有影印版的。有什么问题,总是喜欢到这些文史资料中去查证。比如,研究蒲松龄就查《淄川县志》,研究台儿庄就查《峄县志》,研究李尧民就查《永年县志》……久而久之,知识得到高度积累,成了小有名气的文史通。

作为郓城人,卢明对郓城文史事业的关注更多。他不仅参与过县政协出版的《郓城文史资料》的编辑工作,而且参与了最新《郓城县志》及年鉴的编辑工作,查证了一些文史问题。比如,他根据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宋石介的徂徕石先生文集和四库全书中的有关资料,提出郓城县城在北宋时就已迁到盘沟村的观点。根据宋代龚明之的《中吴纪闻》、元代陶宗仪《说郛》研究阐明苏州重元寺供奉的盘沟大圣与郓城盘沟村的关系,指出宋代郓城与苏州一带就有文化交流。根据历代科举资料及郓城县志,查证了明、清两代郓城籍各位进士的情况……对于郓城的历代著名人物,卢明也非常关注,先后查阅了史惟良、佀钟、樊敬、樊继祖、李尧民、魏希征、夏辛西、夏溥斋等先贤的大量材料,有时到墓碑、祠庙现场考查。同时,他还疏理了历代郓城知县、历代郓城县衙等资料。对于郓城的现代革命史,卢明更是热心研究,帮助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理清了刘邓大郓强渡黄河展开郓城战役的过程。

翰墨写人生

卢明还是个书法能手。他努力学书30余年,成效显著,造诣颇深。卢明主攻行、草书,兼及篆、隶。楷书以柳体入帖,行书重学二王,草书临习羲之、怀素。作品在《大众日报》、《东方艺林》、《新视角》、《菏泽广播电视报》、中国美术家网和中组部主办的“共产党员网”等报刊网站作过专题介绍。连续两年参加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迎春展,2013年荣获三等奖。有作品收入《水浒书画荟萃》、《郓城书画摄影名家作品集》等书画集。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书画展并获奖,多件作品被有关机构收藏。

卢明的楷行书温文而雅,守规矩,讲平正,重功力,讲求笔划质量,工整清秀而不乏飘逸之气,颇有雅俗共赏的效果。卢明的草书大开大合,张驰有度,字体大小相间,行气上下贯通,墨色枯湿生变,行笔疾徐成巧,恣肆而不野,雅正而不呆,于随意挥洒中见豪放之情,在笔墨点画中露守正之意,给人以精巧雅正之感。卢明书写作品,不挑内容,不叠纸格,注重独出心裁,耻于袭人之态,墨随文泼,笔迎诗来,常常是一边背诵一边书写,或一边创作一边书写,思路全无滞碍,表现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

卢明学书,书技与书论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根本,不贪皮毛,力求融会贯通,综合提高。为学好书法,卢明常废寝忘食,不放过帖上、书上、网上、甚至大街上任何一个机会,坚持在识繁、识篆、识草上做足工夫,在读帖、悟帖、临贴上下大气力,在笔法、字法、章法上反复训练,所以,创作起来能够得心应手、自然挥洒。有一次参加在省图书馆举办的展览,应邀为“粉丝”们现场书写,一气挥洒出二十多幅作品,被人刮目相看。作为县老年书画协会的副会长、特聘老师,卢明每年都为书画班的同志讲授诗文书法。他讲《书谱》、《圣教序》、《兰亭序》、《滕王阁序》,背诵着讲,用原帖的字体书写,由背景到影响,从解释文词到演示书道,其语言汪洋恣肆,其情态激情四射,深得学员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