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话基础练习教程

 凹凸甲乙 2015-09-19

普通话基础练习
  目 录
  第一部分 发声系统训练
   第一、口部训练
   第二、气息控制训练 
   第三、共鸣控制训练
   第四、声音弹性
   第五、吐字归音训练      
   第六、用声与嗓音保护   
  第二部分 发声的分项训练练
   一、语音训练
   二、语气训练
   三、朗读训练
  第三部分 发声技巧
   1. 规范语音的技巧
   2. 择语气技巧   
   3. 调控速度的技巧
   4. 变换节奏的技巧    
   5. 把握语调的技巧


  第一部分发声系统训练  
  
  朗读的时候,声音到底该如何?这个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如果一个好的朗读者,发音不够清晰、准确,语音语调不很恰当,甚至带有地方口音,朗读的效果势必会有影响,可大可小。更何况用嗓不科学,容易造成声音嘶哑、喉咙红肿,甚至声带病变,都是对自己不好。
  
  系统科学地提高发声能力(气息和共鸣控制、吐字归音及正确用声),是每个朗读应该了解、最好能够掌握的。另一方面,关于普通话,我想说的是:虽然有时也会用到方言朗读,但是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标准用语,还是有必要也对普通话进行正音训练。
  
  本章分7个部分,它们是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声音弹性、吐字归音训练、用声与嗓音保护,其他注意。
  


  第一、口部训练   

  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开合练习  
  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  
  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
  
  4、舌头练习  
  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第二、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朗读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练习方法:  
  1、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 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  拔  把  爸      低  答  底  大  
  夸大上声练习:好  美  满  想  仰  场……
  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二、强控制练习  
  要求气要吸得深并保持一定量,呼气要均匀、通畅、灵活。
  强控制练习需要一点声乐练习知识,在这里不好介绍。大家可以回想:《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喝酒唱歌那一段,最后结尾有个“啊——哈,哈,哈,哈哈哈……”基本的感觉就是这样。要体会隔肌和腹肌的作用,发声的时候气息是应该下沉的。  
  参考练习诗词:
  岳飞《满江红》,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陈然《我的“自白”书》
  新闻联播播音员在播报简讯的时候,一般都用强控制。 
  
  三、弱控制练习  
  1、吸气深呼气匀。缓慢持续地发出ai uai uang iang 四个音。  
  2、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
  花红柳绿 H--ua  Hong  Liu Lv (发音时,声母和韵母之间气息拉长,要均匀、不断气)  
  3、通过夸大连续,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参考练习诗词:
  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等。
  
  气息控制训练可以把握“深、通、匀、活”四字方针,注意气息和内容的结合。
  单纯的语音、气息训练效果并不好,需要大家在实际朗读过程中不断体会、运用。  


  第三、共鸣控制训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在嘈杂的地方,我们说话越大声,结果声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实培训的时候也有,如为了让别人都听到,尤其人多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就提高音调嗓门,不久就有“失声”的感觉。
  其实好的用声者,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朗读的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共鸣腔。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共鸣腔最基本。声乐学习中还有提到腹腔共鸣,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
  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加多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半打哈欠”感觉体会喉部、舌根、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收拢。
  
  1、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练习:
  ba  da  ga  pa  ta  ka
  peng  pa  pi  pu  pai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准确的叫法是第一声 阴平;第二声 阳平;第三声 上声;第四声 去声。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的时候,多用阴平声调进行,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  冰雹  拍照  平静  抨击  批评……
  哗啦啦  噼啪啪  咣啷啷  扑嗵嗵  胡噜噜……
  快乐  宣纸  挫折  菊花  捐助  吹捧  乌鸦……
  绕口令:
  山上五株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柜中五条裤,伐了山上树,取下架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柜中裤。
  
  2、鼻腔共鸣训练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标准的鼻辅音mnng就是这样发声的。有人觉得鼻音重显得声音好听、有厚度,但是过多的鼻音有如感冒,是不好的。
  发 a  i  u 的音,加点鼻腔共鸣体会
  加鼻辅音 ma  mi   mu        na   ni   nu
  词组练习:
  妈妈  光芒  中央  接纳  头脑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3、胸腔共鸣训练
  胸腔的空间及共鸣能量大,发出的声音有深度和宽度,声音更浑厚、宽广。
  “a”元音直上、直下、滑动练习
  词组练习:
  百炼成钢  翻江倒海  追悔莫及 ……
  小柳树,满地栽,金花谢,银花开。
  
  4、头腔共鸣、腹腔共鸣
  基本在说话过程中用不到这两个共鸣。男声发高音,体会声音从眉心发出的感觉。基本来说,做好胸腔、口腔、鼻腔共鸣,演讲、朗读绰绰有余。

  


  第四部分、声音弹性

  声音具有伸缩性和可变性,这就是声音的弹性。有了弹性的声音才能适应思想感情的变化,也才能适应讲课内容的需要。  
  声音弹性的训练比较简单,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1、扩展音域,加大音量,控制气息。练习时,注意声音的高低、强弱、虚实、刚柔、厚薄、明暗等变化。
  Aaiu、由低音向上滑动,再从高音向下滑动。
  B/a//i/绕音,螺旋式上绕、下绕练习;  
  C、远距离对话练习,练习时随时改变距离。
  甲:喂——,喂——,小芳——
  乙:嗳——
  甲:快——来——啊——
  乙:怎么了——呀——
  甲:一起去看——电——影——吧
  乙:好——啊!
  
  2、夸张声音,加大运动幅度,用丹田气发声。
  快板是最明显的例子,想象说快板的演员发声的状态,自己找一段快板试试,体会声音的弹性。
  
  


  第五、吐字归音训练  
  
  普通话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也可叫做字头、字颈、字腹、字尾、字神。
  在这里,我不对这些具体音节的发声要求作阐述,大家可以从这些字眼看出,要想说出的声音具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吐字归音是要从张嘴、运气、吐气、发声、保持、延续到收尾的一系列控制,所以不要随便,也不必拘谨,培训师做到吐字清晰就基本够了,更上层楼,就要勤于练习。
  吐字归音的练习,基本都是通过绕口令进行的。从系统锻炼的方法来说,它通过不同声母、韵母的发声位置、气息和韵尾,可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翘舌音、平舌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还有就是十三辙训练。
  
  在这里推荐一些绕口令给大家参考练习:
  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在进行十三辙练习时,中国古代的诗辞歌赋都是非常好的材料,很容易找到,不再敷述。有意识地练习肯定对我们的发声吐字有帮助,我们不一定专门找时间、地点、材料,进行很正规严肃地训练才可以,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利用:比如上下班的公车上,听广播、广告、报站;家里看电视、看新闻,跟着播音员一起播报;看文艺晚会,观察相声、评书、快板等演员,适时模仿一点……
  要想让受众接受自己,除了必要的知识外,一些生动的语言、表情、表演等,也是吸引他们的因素。这些训练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  


  第六、用声与嗓音保护  
  
  1、朗读用声要求
  朗读语言要求要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不能象平时说话那样,在朗读的时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用不同的声音色彩来处理。
  为了使受众都能听到、听清,朗读者往往都会加大音量(除非借助话筒音响等设备),用声时一定注意气息运用,让声音更加饱满、浑厚,穿透力更强,并有效保护嗓子。
  
  2、嗓音与情、声、气
  在播音课程里,有“情取其高,声取其中,气取其深”的说法。其实在培训过程中,这三者的关系也是如此。
  有些人在朗读前要么过度紧张,要么满不在乎,没有“情”怎么有“义”、怎么感染别人呢?所以有必要提前让自己做好准备,调整情绪,早一点进入状态,发挥良好的精神。
  有的人,发声时状态、姿势不正确,比如下巴太用力、嗓子喊,或者胸部拘谨,导致发出的声音挤、捏、窄,沉闷、暗哑。培训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高音不喊,低音不散。只有把气、声、情互相配合、巧妙运用,才能让我们的声音吸引学员,又能保护我们的嗓子。
  
  3、嗓子的保护方法
  A、坚持锻炼身体,游泳和长跑是最有效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方法坚持练声,循序渐进;
  B、练声时,声音由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弱到强,由高到低,避免一开始就大喊大叫损伤声带;
  C、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保护声带的最好措施;
  D、生病尤其感冒的时候,尽量少用嗓,此时声带黏膜增厚,容易产生病变;
  E、女性在生理周期或者其他原因鼻、咽、声带充血的时候,禁止练声;
  F、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甜黏、冷热刺激的食品也是嗓子的杀手,烟酒也要避免;
  G、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可以消除炎症并保护嗓子;
  H、中药:胖大海+冰糖,还有金嗓子喉宝、西瓜霜、草珊瑚含片、清音丸等,都是不错的药物。
  
  4、常见错误发声及纠正
  1)、闷暗
  音色:沉闷、缺少光泽(亮度)。
  原因:口腔肌肉松散,牙关不开。这样的发声没有共鸣,给听众有声无字的感觉。
  纠正:
  A、加强21个声母的重点练习,同时与开、齐、合、撮四呼结合起来练习,全面锻炼口腔;
  B、双唇音/bpm/与开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练习,速度放慢,出字有力,韵腹拉开立起,收好字尾
  b-ang-bang(棒)   p-ang-pang(庞)  m-ang-mang (忙)  b-ai-bai(百)
  C、如果遇到发音部位靠后的声母、韵母,应该有意识地往前送,不影响音色的前提下,发音部位前移。
  D、四字词练习:花红柳绿  锦绣河山  山明水秀  心知肚明
  E、绕口令
  
  2)、喊叫
  音色:尖锐、刺耳、粗糙,有时跑音
  原因:盲目追求高音造成,呼吸部位浅,舌根、颈部、下腭肌肉紧张,喉咙被卡紧
  解决:
  A、调整好呼吸,吸气部位要深,呼气控制,提起软腭,舌根及下腭要松弛;
  B、不要加强高音,使声音走向向低宽发展;
  C、从自己最自然的中声区,发a o e i u v 六个主要元音的延长音,声音要拉开立住;
  D、平时多练习一些柔和的诗歌、民歌、短句等
  
  3)鼻音
  音色:暗淡、枯涩,象感冒声,鼻子堵塞
  原因:口腔开度不够,软腭无力塌下,舌中部抬起使部分气流进入鼻腔,从而失去了部分口腔共鸣
  纠正:
  A、关闭鼻腔通路,用半哈欠的感觉将软腭提起,放松舌根、牙关,让后声腔的开度加大;
  B、用上述感觉发六个单元音的延长音,发音总趋势是下行的感觉;
  C、将16个鼻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与比鼻韵尾作拆合练习:ang-a-ng  uan-u-a-n  ong-n-g  ing-I-ng
  D、注意少练的音节:有鼻音的人初练声应该少练/mn/声母开头的音节和/nng/结尾的音节。
  
  4)、捏挤
  音色:单薄、发扁,声音象从口腔中挤出
  原因:由于舌根下压或舌根僵硬造成喉咙捏紧造成。此时软腭放得太低,口腔不开。也有人为了追求声音明亮、靠前的效果,喉咙自然吊高升起,产生挤捏。这样的声音加大声带负担,影响声带活动范围,很容易损坏嗓子;
  解决:
  A、改变不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气息要有一定深度;
  B、发音时采用自然张口,下腭要放松,抬起软腭,放松牙关。元音练习。
  C、练习,注意字头发音短暂,主要时间用在“韵腹“的拉开立起阶段
  ba  pa  da  ta  bang  dang  zhang  chang  shang  bu  pu 
  D、短语  伟大中国  鸟语花香  惊涛骇浪  翻江倒海
  E、夸大三声练习: 好  美  满  想  养  厂  请  跑 
  
  5)喉音
  音色:生硬、沉重、弹性差
  原因:气息短浅,上胸部紧张,舌根用力,后声腔开得过大。这样嗓子容易疲劳损伤。
  纠正:
  A、舌头活动部位要准确,一般舌头的活动主要在舌尖及舌的中部,注意放松喉咙;
  B、两肩放松,调整好呼吸,发音时,头位不要过于压低,让音波在口腔中轻轻上提;
  C、张口吸气或“半打哈欠“的感觉体会喉咙、舌根、下腭放松的感觉;
  D、加强唇舌的练习,如/bpmdtnl/和韵母相拼的音节;
  E、短诗,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以上声音问题并非全部,其解决方法也仅供参考。其实从实际工作用声角度来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气息太浅和发音位置不正确造成的。胸腹联合呼吸法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好的,除了坚持训练之外,在朗读过程中从有意识使用、练习,到自由运用,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音位置靠前靠后,都会是发音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声音也变得暗沉。放松喉头、舌根,提高软腭,让声音在中声区位置发出肯定是最舒服也最自然的状态,音色也会更好。
  也许你说话有地方口音,也许你的音色不够圆润;也许你用嗓过度声音嘶哑,也许你朗读得没有新意……不妨科学系统进行声音呼吸的训练,让我们的朗读真正做到“有声有色“。


  第二部分 发声的分项训练  
  
  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幻想一步到位,是办不到的。应先从分项训练开始,即从语音、语调、语气、等项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作为。
  
  


  一、语音训练    
  普通话是科学语言体系,它严谨、丰富、优美、悦耳、又很强的节奏感与自然和谐的音韵美。
  普通话的标准包含语音、语汇、语法三大方面。成人学习普通话则应一般把重点放在语音上,即在掌握北京音的练习上。
  
  1. 发音训练
  人类发音,没有单独的发音器官,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来做发音器官的。发音器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其中,除了声带外,其他所有的发音器官都是“兼职”。说话时,横在呼出气流通道上的两条声带,迅速地一开一闭,把稳定的气流切成一串串的喷流,进而转换成听得见的峰音,随着舌、唇、腭等器官的运动,不断改变声道的声学性质,将峰音变成能区别的语音,通过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组成的共鸣器放大而发出声音。这就是发音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发音效果如何,与呼吸、声带、共鸣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在发音训练中,着重要进行下列训练。
  
  (1)呼吸训练。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久、有力,人们赞叹说,他(她)“中气”很足,相反,有的人说话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像蚊子嗡嗡叫一样,使人难以听清,这种人则“中气”不足。其间除了身体素质的区别外,还有一个气息调节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说话是在呼气时而不是在吸气时间进行的,停顿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如果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讲话或朗诵,必然要求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
  


  二、语气训练

  语气是体现朗诵者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起伏变化的语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讲出一连串声音符号,生动、正确地反映出朗诵者的本意。语气具有综合性,既包括声调,句调,还包括语势。在下面的声音技巧里面,我们会讲到,语气是多种多样的,朗诵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择语气。这里,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练习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语气。
  
  1. 从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的句型来说,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大类。因而在朗诵时,相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的区分。
  我准备明天到北京出差。(这句话显然是个陈述句,读这句话,要用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
  你怎么还没有去上班呀?(这句话是个疑问句,读这句话,要用疑惑不解,由衷发问的语气)
  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句话是感叹句,读这句话,要用带有真实情感,有感而发的感叹语气)
  放下武器,把手举起来!(这句话是祈使句,读这句话,要用声色俱厉,用命令这种祈使语气)
  
  2. 从语句表情达意的内容来说,有表情语气、表意语气,表态语气的区分。
  
  1)表意语气。通过这种语气,向听众表达意见,意思。用这种语气讲话,句子中通常有相应的语气词,它或者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尾,或用于整个句子的末尾。如:
  对此,你的意见如何呢?(反问)
  你真的事先一点也不知道吗?(质问)
  你不要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啊。(提醒)
  排长,敌人上来了,打吧。(催促)
  您把那本书借给我看几天吧。(请求)
  站住!否则我就开枪拉。(命令)
  你上哪?(询问)
  你昨天怎么旷课啊?(责备)
  
  2)表情语气。通过这种语气,向听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句子中通常也有相应的语气词。
  哎呀,这下子可好了。(喜悦)
  日本鬼子真是坏透了。(愤恨)
  他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死的太早了。(叹息)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啊!(赞叹)
  哦!我终于弄明白了。(醒悟)
  呸!你这个无耻的叛徒!(鄙视)
  
  3)表态语气。通过这种语气,想听众表达自己的某种态度。句子中有时也用语气词。
  他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肯定)
  这件事恐怕难以办到。(不肯定)
  我不希望看到那样的结果。(委婉)
  你认为这样做行吗?(商量)
  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否定)
  
  此外,从表达方式来说,又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不同的方式,它们各自的语气也不一样,还有,从所表达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表达者的思想感情来说,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所用语气的平转急缓,张弛高低也各不相同,变化万千。 
  
    
三、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可以使我们逐渐掌握汉语语法规律,培养敏感的语感,还可以使声带、发音、语气、语调、语势等得到全面锻炼,相声情并茂的境界攀登。  
  朗读训练应采用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五步法”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一步是基础训练。 选用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要求是: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添字,丢字,不读错字,按标点符号要求进行恰当的停顿。 
  第二是过渡训练。 选用二、三百字的文章朗读。在第一步训练的基础上,过渡到通顺流畅,且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几种句子的不同语气、语调。 
  第三步是巩固训练。 选用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重点练习朗读技巧,并结合听范读巩固前两步的训练成果。要求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句中的轻重缓急,且依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恰当而自然地带者感情去朗读。
  第四步是综合练习。 选用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读。将分项训练中得到的各种技巧综合运用到朗读中去。要求语言流畅,语气连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五步是发挥训练。 选用千字以上文章朗读。着重在感情运用上下功夫,感情表达准确丰富,声情并茂,使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与朗读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 发声技巧
  
  (1)正确清晰。
  所谓正确,是指发音正确。一方面,不可读别字。另一方面,不能用“直译”方式将方言变成蹩脚的普通话。
  所谓清晰,是指吐字要清楚明晰,不含含糊糊,有正确的停顿和适当的节奏,不要前言不对后语,或者结结巴巴,使人听不明或弄不懂。
  
  (2)明快清脆。
  这既是指说话要开门见山,口到心到,心口一致,不故弄玄虚,快言快语,有什么说什么,又是指声音要干脆利索,爽利痛快,不拖泥带水。
  
  (3)圆浑清亮。
  如果说“正确清晰”是要求声音表达科学化的话,那么,“圆浑清亮”则是要求声音表达艺术化。其内涵主要指:声音流畅自然,圆浑雄厚,悦耳动听,有滋有味。
  
  (4)富丽清新
  这是指声音既要富于变化,丰富多彩,又要清爽新鲜,生动活泼。
  
  (5)坚韧清越。
  坚韧,是指声音坚实、耐久、有力、有始有终。清越,是指声音宛转悠扬,给人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难以磨灭的印象。
  

  1. 规范语音的技巧 
  
  (1)音节读准。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和规范来吐字发音。,使发音正确、声调准确、字正腔圆。也就是说,按普通话的构成要求把汉字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念准,进而读准每个常用的音节。常用的汉字不过4000个左右,它们都离不开418个音节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因此,只要下苦功夫,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从而读准全部音节都是不难做到的事情。
  当然,读准每一个音节后,不等于语音就规范了,还要进一步训练既保持自然由于因的读法,又在咬字上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便听众对你讲出的每一个字词都能听的真切。
  
  (2)音节协调。
  适当多用一些双音节词,四音节词讲话或练习朗诵,可以增强语言的响度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比较优美悦耳。
  运用拟声词、象声词也是使音节协调的一种办法。它既可以使被表述的事物形象生动,又可使声音和谐,达到声与形的有机统一,增添语言的表现力。
  
  (3)韵调和谐。
  这里所说的“调”,是指声调。汉字一字一个音节,每字又有四声即平仄之分,如果声调搭配的好,就可出现高低抑扬,急缓起伏之情势。
  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使用,可以形成声音的抑扬相应,高低相配,急缓相间,起伏相连,从而使声音刚柔相济,协调和谐。
  
  
2. 选择语气技巧

  语气,即说话的口气。它既存在于书面语言之中,更存在于口头语言之中。在书面语言里,作者语气要通过读者的视觉引起思维才能感受,认识,体会。而口语表达中的语气,将句式、语调、理性、词采、音色、立场、态度、个性、情感等融为一体,由朗诵者直接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听众当即就可直观的感受到,因而,它对口语表达的效果产生直接的、立竿见影的影响。语气之强弱、长短、清浊、粗细、宽窄、卑亢等变化,均能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语气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复杂形态。语气的多样性是语言本身丰富性的反映,也是语言能力强的一个表现。语气不同,表情达意也就有不同。其中尤其以声音和气息状态至为重要。朗诵者必须通过声音和气息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请看下表:
  气息声音 给听众的感觉 表达的思想感情
  气徐声柔 温和的感觉  爱的感情
  气促声硬 挤压的感觉  憎的感情
  气沉声缓 迟滞的感觉  悲的感情
  气满声高 跳跃的感觉  喜的感情
  气提声凝 紧缩的感觉  惧的感情
  气短声促 紧迫的感觉  急的感情
  气粗声重 震动的感觉  怒的感情
  气细声粘 踌躇的感觉  疑的感情
  气少声平 沉着的感觉  稳的感情
  气多声撇 烦躁的感觉  焦的感情
  
  可以说,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使朗诵者具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语体色彩、风格色彩;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增强语言的魅力,才能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语气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从表达主体和听众的关系来看,还是从表达主体的心境和思想感情来看,或者从表述内容和方式来看,它都是丰富多彩的,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同,变化多端,气象万千。在朗诵过程中,语气永远不会是单一的,常常出现几种语气交替出现或结伴而行的现象。不过,在综合运用多种语气的过程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色彩造成主要的语气色彩,即语气的基调。所以,无论是朗诵诗歌,散文,小说等等,都掌握这个基调。与此同时,又要适时根据内容、感情、对象等的变化,选择调控自己的语气,使之恰如其分。
  总之,语气要服从内容,语气要看对象,语气要质朴自然,贴近生活。  


  3. 调控速度的技巧 
  
  朗诵的速度,是指朗诵中音节的发音时间长短,或者说单位时间里吐字的数量。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
  快速。一般用用于表示紧张、激动、惊奇、恐惧、愤怒、急切、欢畅、兴奋的心情,或者用于叙述急剧变化的事物与惊险的场景,或者用于刻画人物的机警、活泼、热情的性格等
  中速。一般用于感情与清洁变化起伏不大的场合,或用于平常的叙事、议论、说明、陈述等。
  慢速。大多用于表示沉重、悲伤、忧郁、哀悼的心情,或用于叙述庄重的情景。
  不论快速、中速、慢速,都有一个:“度”。比如,快速,也不能像放鞭炮似的,使人耳不暇接;慢速,也不能慢慢腾腾,半天一句,使人听起来十分吃力,等的不耐烦。一句话,就是快慢要得体。
  
  朗诵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是取决于内容和情节。从结构上来说,朗诵中一般既有快速,又有中速、慢速,有张有弛,起伏跌宕;从内容和情节来看,陈诉速度慢于抒情速度,抒情速度慢于议论速度;情调低沉的叙述、人物对话应该慢些;急切的呼吁、愤怒的谴责、热烈的争辩、激昂的陈述、紧张的场景描述应该快些。内容和情节本身的客观要求,是决定表达速度的最主要依据。
  二是取决于表达者的年龄。显然,朗诵同样的内容,少年儿童快于年青人,青年人快于中年人,中年人快于老年人。
  三是取决于听众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一般来说,对于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或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听众,或听众普遍对某些内容感兴趣,不少人都想将其记录下来的时候,应该把表达的速度放慢些。
  快于慢都是相对的。无论是快还是慢,都须以表述得清晰明了,听众听的真切明白为基本出发点,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间。
  

  4. 变换节奏的技巧 
  
  节奏与速度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等同的。节奏不单是一个速度问题。节奏是一种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协调的变化进程。
  在朗诵过程中,节奏包括哪些要素呢?大体有以下这些:结构的疏与密,内容的详与略,情节的起与伏,情感的激与缓,声调的抑与扬,阴凉的大与小,态势的动与静,速度的快与慢,语流的行与止,过程的长与短等等。这些要素的综合运用,便会形成节奏,形成有声语言的乐章,激荡听众的情感,启迪听众的思维,引发听众的共鸣,鼓舞听众,感召听众。
  这些要素有的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语流的行止技巧,亦即通常所说的朗诵中的停顿与连续的技巧。
  最基本的行止知识,是标点知识。根据标点符号、段落等区分停顿间隙的长与短。但语流的行止,远不止这些。停顿,既可以用来换气,又可以用来表示意义的区分、转折、呼应,还可以传达引起听众注意的信息,相反,当表述某种连贯是情节、景况,或当表达者感情奔放,如行云流水,不可遏制之时,则需要一气呵成,需要语句的连续不断,以下着重介绍一下有停顿的知识。
  停顿,就是指句子当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常见,常用的停顿有以下几种:
  
  1)换气停顿。
  前面已经讲到,人的正常呼吸大约是4?5秒钟一次,由于换气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必然要有停顿,这种停顿即换气停顿。特别是有些长句,中间没有也不应有标点符号,而一口气却无法说完,必须酌情进行换气停顿。比如这样的长句:
  
  “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
  
  标有“||”符号的地方是指需要换气停顿的地方。事实上,这里的停顿,还不仅是为了换气,而且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倘若将上述的两个长句不停顿的勉强一口气念完,即难做到清晰,又不可能有多大表现力,平淡的很,勉强的很。
  换气停顿要恰当,必须服从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尽管换气停顿的具体方法个人不尽相同,但是,却不能随心所欲,想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顿。比如:上例第一句如果按下述方法换气停顿,变成:“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那就不能恰当的表达思想感情了,甚至会引人发笑,显得有些滑稽了。
  并且,有些句子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停顿,意义不同,甚至会完全相反。如:“他望着我笑了起来”,若在“我”后面停顿,是指他笑了起来;若在“望着”后面停顿,是指我笑了起来。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这种停顿,一般根据标点符号进行时间长短不一的停顿,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应有适当的停顿,停顿时间大体是: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至于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问号等,要根据其使用的地方和表情达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停顿时间的长短。另外,章节停顿>段落停顿>句群停顿>句子停顿。
  
  (3)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是指在朗诵过程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它不同于前两种停顿,逻辑停顿是最小单位常常是一个词。
  如:“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女宇航员,||在中国人面前,||美的横竿真在飞速地||上升!”
  这种逻辑停顿,虽然随着所强调的和突出的内容不同,停顿的地方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它仍然要受语法停顿的制约,一般是在较大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作逻辑停顿。
  
  (4)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又称感情停顿,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即可以在句子开头停顿,也可以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停顿。前几种停顿,停顿的时间都较短,通常最长都只能是几秒钟。而心理停顿,可短亦可长,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甚至几分钟,由表达者根据所表达的内容或情感的需要,自行设计和掌握,运用得好,可以产生很强的艺术效果。
  
  心理停顿主要用于以下场合:
  第一,论理之后拟举例说明,需作停顿,举例结束亦作停顿。前者是为了引起听众注意你的“转折”之举,后者是为了让听众引发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设问之后回答之前需作停顿。如前所说,有些设问是不作答的,而有些设问是自问自答的,在设问后,自答前,应作停顿,既可使听众产生悬念,,还可为后面的出人意料的巧妙回答作出铺垫。
  第三,感叹或感叹之余需作停顿。感叹之余,紧接着运用心理停顿,以加深听众的印象,引起听众的共鸣。
  第四,话题转移或告一段落之际需作停顿。这是为了让听众将已讲完的话题暂时搁下,作好迎接新湖哈体、新内容的心理准备。


  5. 把握语调的技巧
  
  语调,是语音、语气、速度、节奏的和谐统一,它好比乐曲的旋律一样,体现出语言的完美性。
  由于语调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速度、节奏、重音、升降这四个要素上,其中重音及升降尚未论及,下面对关系语调变化的这两个要素的运用技巧作些介绍,以助对与的准确把握。
  
  (1)重音技巧。
  这里所说的重音,是指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加重音量与力度的某个或某些词。人们说话时,往往把主要的意思加语气来表达,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重读的部分就是一句话里中心和主体。
  汉语中的重音有词语重音和与重音两大类。
  词语重音是比较固定的、有规律的。就读音轻重程度可分为重,中,轻三个等级。两个字的词语有“重轻”格式,如中国,安徽,玻璃,白菜。高度等,还有“中重”格式,如改革,红旗,人民等,三个字的词语中只有“中、轻、重”一种格式,如北京站,辅导员,文化宫,国务院等,四个字的词语,其基本格式是“中轻中重”,如:“自力更生,天经地义,刻苦钻研:等。
  语句重音,常用的是语法重音。它是指句子中不同的语法成分读音轻重不一,其中有的句子成分要读的重些。比如:谓语一般要比主语读的重些,如:“同志们辛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让我们一起干一杯!”
  此外还有逻辑重音,又称作强调重音,是根据说话的目的和重点,有意将某些词或词组读的重些。如:“香港一定会回归祖国”,“我自豪,我是一个军人的妻子”。同一句话,重音不同,意思也就有所不同。比如:“我请你喝茅台酒”,如果重音是“你”,那是强调请客的对象,如果重音是“茅台酒”,那是强调的是喝的东西,如果重音是“我”,那是强调请客的主人。
  重音的处理关键在在于选择好重音词,一般是选在朗诵者着意强调,以示区别之处。
  应当注意的是,重音切记过多,一是过多显示不了孰轻孰重,二是会造成朗诵者的与听众的双方疲劳。
  
  (2)升降技巧
  语调的升降,是指语调的高低抑扬变化。同一语句,往往因为语调升降处理不一样,而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异地。如:
  这是一百万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司空见惯)
  这是一百万元!(强调金额很大)
  这是一百万元?(怀疑,不相信有这么多)
  这是一百万元?(惊讶,怎么这么多)
  这是一百万元?(喜悦,为一下子有这么多钱而高兴)
  这是一百万元!(后悔,不该错过赚大钱的机会)
  
  从上例可以知道,语调的升降变化,在句末较为明显。语调可分为四种: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高升调:句子的语势由低到高。一般表示惊讶、疑问、反诘、呼唤、号召等。如:
  近来你的学习成绩怎么下降了!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降抑调:句子的语势由高到低。一般表示肯定、感叹、恳求、自信、祝愿等,如:
  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平直调:整个句子语势平稳舒展,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一般用于陈述、说明、解释,表示严肃、庄重、平静、冷漠、悼念等。如: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曲折调:句子的语势曲折变化,有起有伏。一般用来表示夸张、讽刺、幽默等,如:
  她太可爱了,连哭鼻子的样子也招人喜欢。
  好个国民党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