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陈树东油画名作《入城式》

 百了无恨 2015-09-19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首都北京好戏连台。2015年9月10日下午,作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中央美术学院,联手北京市总工会向社会公众奉上一份视觉大礼,联合推出太庙艺术馆大型首展——“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以中央美术学院精品收藏为主体的200余件代表中国油画百年历程的经典之作接受观众的检阅。“艺术”与“殿堂”的邂逅,使古今中西艺术交汇于六百年北京太庙,给予了“艺术殿堂”这个高端词汇最好的诠释,徜徉太庙的观众在这座代表中国经典建筑风格的殿堂中,不仅在这独特的艺术之旅中欣赏到中国油画的独特魅力,还可让感触到历史可贵的温度,体味到时代的脉搏和历史的心跳。其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陈树东的油画名作《入城式》作为“当代关切(2000-2014)”板块的重要作品与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董希文、詹建俊、靳尚谊、全山石、钟涵、孙滋溪及朝戈、陈丹青、杨飞云、王沂东、刘小东、喻红等大师名家的经典名作一起赫然在列。

陈树东油画名作《入城式》挟带“历史的温度”在全国巡展

入城式 布面油画 2010年 陈树东 240x340cm

油画《入城式》创作于2010年,是陈树东主题性历史画创作的代表作,足足画了五年时间。“画出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历史画是我多年的心愿,”陈树东介绍,“《入城式》是我创作了一系列战争历史题材画之后根据李延洲老师提议画的,重点是探求和尝试对历史本质的发掘,把创作的重心从”历史的真实“转移到”艺术的真实“上来。”他希望所创作的作品不是靠它所再现的历史事件来感动观众,而是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来触动观众的灵魂,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一方面抓住战争与胜利的历史瞬间,在大场面中强化独特的视角,另一方面调动油画语言节奏和韵律,使场面、景物、情节与气氛浑然一体。表现在具体创作中,他对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做了大胆的实践,故意弱化了作品中的叙事和写实因素,在不失作品浑厚坚实的特征下,强调了笔触与画面肌理效果所呈现的材质之美,在色彩上偏重粗、黑、浓,用厚涂的大片暗色笔触展现战争的苦涩,通过特定的氛围来体现一种斑驳、遥远、模糊的历史感和更多的人性特征。“画面右上部的暗面表现出战争的氛围,点、线、面的强调,大的结构,用笔、用刀的自由奔放构成画面特点,欢迎的人们和围观群众以及阳光下雄壮的军乐队,整齐行进的士兵形成强烈的对比。”在陈树东看来,“这样,进一步加强了画面人流与环境的纵深感,整体形状框架得到了突出,实线和虚线分割与加强,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秩序感。”陈树东以一种写意加表现的语言凝固了上海市民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的场景,泼辣而纵横挥写的笔触与色块赋予了画面以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张力,而构图上支撑起的宽阔视角,包容了苍凉与雄厚的交响,更让人在凝重与遥远、斑驳之间寻找着历史的回声。他很好地处理了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表现性与军事题材的严肃性的结合问题,成功地在主题性创作中实现了对个性的追求,是一种深层次、高境界、民族风的表述,也是中国艺术中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

陈树东油画名作《入城式》挟带“历史的温度”在全国巡展

陈树东油画名作《入城式》挟带“历史的温度”在全国巡展

观众驻足观看《入城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认为,“在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这一历史事件的《入城式·1949》中,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与欢迎人群沸腾的场面,交织成热烈而浑厚的乐章,画面上几面飘动的红旗乃是乐章中的强音。”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表现解放军《入城式》这样的场面非常多,有很多的画家都画过这样的题材,但是他的《入城式》确实表现了岁月的回响,把很多的东西呈现在历史中,把你一下子带进历史,当然并不是简单的看入城的一种欢乐,那样一种热闹的场景。那么我们今天隔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来看他的作品,可能是从入城的那一点,此前有多少牺牲,此后这个城市发生了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时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和今天的社会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样的作品不是一个再现,实际上通过有效的表现性的处理,或者说这种表现性也和我们今天经常探讨的图像艺术结合在一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丁宁直言,“看了陈树东的画,尤其是《入城式》还有一个画非常相似叫《晴朗的日子》,就想到莫奈的画,就是巴黎街道两边都是法国的三色旗在那里飘荡,那个气氛非常热烈。现在在陈树东这个画里面,就是折角折了之后仍然有非常大的气势,我觉得这个画面非常经典,这个画面在油画的表现力上面充分体现了既清晰,这是一个历史印象,同时又朦胧,既非常的奔放,但是同时又非常的凝重,就是好几种东西交叉在一起,我觉得给画面的丰富性带来了很多。”

陈树东油画名作《入城式》挟带“历史的温度”在全国巡展

中华艺术宫布展现场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指出,“画家通过色彩、笔触和被外化的历史形态符号将我们带入历史情境当中去,而不是着意于画面表现的场景的真实性,把一种个人的语言表达放到历史画当中,他寻找的是一种超越题材之外的绘画,或者是超越历史画题材的一种绘画的表达。”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徐虹也肯定,“陈树东用特殊的情感气氛表现历史,使观众通过气氛的感染而联想历史的进程和历史中的人,由此导向历史判断。是一种既保持现实距离,又体现‘风骨’的路径”。在绘画中,气氛的表现来自并引向人的感情。人们通过画家有力的笔触和特殊的色彩光影处理,丰富的肌理层次表现,感受历史的重量。”

艺术史是活着的历史,在后人以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艺术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从而与当代人建立起新的精神联系,使艺术史成为有温度的历史。此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教授认为:“此展是对20世纪中国写实性油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从学术的高度研究这些作品发展变化的脉络,不仅对于当代学院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油画创作和社会公众的审美教育,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据悉,此展是继2015年4月29日至8月2日上海中华艺术宫盛大开展后的第二站,2016年还将移师到多个省市美术馆进行全国巡展,可以使更多热爱油画艺术的观众有机会一次性饱览这些建构了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篇章的重要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