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小的时候,原本对死亡,包括对时间都是没有什么认识,甚至没有什么感受的。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的时光似乎总是特别难度过。童年的时光是过得特别慢的。早晨起来,太阳总也下不去。去上课更是度日如年。还是那首《童年》的台湾歌曲唱得好: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人的童年时期,大多是在懵懂状态中度过的。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目的,对时间的感觉与成年人,特别是与老年人大不相同。
这几天,我所住的大院子里突然锣鼓喧天,哀乐齐鸣。小一郎忙跑过来问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音乐。我说是院子里有老人去世了。小一郎就问我,去世是什么意思啊?我说,就是死掉了,他将不会再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小一郎因此又问我:“为什么会死掉呢?人为什么会死掉呢?”我说,每个人都会死的。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就会老,老了就会吃不下,也走不动,这个时候就会容易生病,然后就死掉。奶奶去年就是这样死的。其实小一郎一直还以为奶奶只是住在医院里,一年半过去了,他还固执地认为奶奶一直只是住在医院里。因为奶奶被送往医院的情景,他非常清楚。小一郎又追问我到:“爸爸你也会死吗?”我说,当然会啊。“那妈妈呢?”我说妈妈也会,姑姑也会,所有的人,都会死。“那谁来带我呢?你们不能不管我啊?”小一郎几乎要哭出来了。我说:“爸爸、妈妈还没有那么快就死的。因为你还没有长大。爸爸妈妈只有等到你长大了,自己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照顾了的时候,才会死。然后,等到你也长大了的时候,也会老去,然后也会死掉。”“啊?这太可怕了。能够有一种不会死的办法吗?”小一郎追问到。他实在是太不甘心了。我说:“没有,没有谁有这样的办法。”“那医生呢?他可以让人不死吗?”小一郎还是不肯罢休。我说:“医生也没有办法,因为医生自己也会死掉。死是没有人可以例外的。”小一郎第一次意识到活着原来还蕴藏了如此恐怖的结局。
儿童本来是很少会意识到死亡的问题的,但是每个儿童其实很早就会有安全意识,与恐惧意识。我小时候大约五岁第一次见到有邻居去世,大家七手八脚地奔向死者,前往帮忙。我是被母亲坚决禁止前往参与的。我从大家的神色里看到了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与严肃性。虽然那时没有能够前往,但是,那情景已经是深深地烙印在我和内心深处。第一次领会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后每次经过有坟墓的地方,都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而且是赶紧加快脚步。
孩子无论早晚,终会有一天认识到自己也会死亡,是无法回避的。能够意识到人的生命终将结束的孩子,可能会不同寻常。因为其实那是生命的觉醒。乔布斯认识到自己即将死亡,而且时光是做着减法,是在他17岁那年,然后他就开始了对自己一生的规划。他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就是:明天也许自己最后一天,每一天都必须用这样的心态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然后接下来的近40年里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才有了乔布死的一生成就。
今天,我把人将必死这个意思告诉了小一郎,然而,以他这样年幼的心智,是不可能真正意识到死亡究竟在人的生命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的。一个人离生命的觉醒其实还很遥远。他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许多时候都是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一天结束了,还会再来一天,而且结束的这一天与再来的这一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是的,日子还长着呢。然而,在成年的世界里,那些父母们已经在替孩子们规划着,准备着了。
人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可以称之为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问题,其实是很难有统一答案的。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来的。既然上天让一个人的生命降临,自然会有他的价值,努力将这个价值发掘出来,不枉来人世这趟,这是应该越早让孩子明白就越好的道理。
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