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刚过没几天,2015年4月10日下午3时,已近“白寿”之年的溥任,因病在京城一座旧宅院悄然病逝,享年97岁。 对于世人来说,在社会活动中罕见露面的皇弟溥任,多少有一种神秘感。伴随末代皇弟溥任的病逝,这位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以溥仪兄弟四人中硕果仅存的历史人物身份——换言之,为爱新觉罗宗谱明确记载的末代皇族的醇亲王载沣这一脉直系“溥”字辈,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曾任四十载小学老师 新中国建立,溥任协助父亲载沣带头支持新中国建设,积极认购国债,还分数次将醇亲王府中珍藏多年的文物以及多部珍贵古籍,譬如珍贵的钦定殿本《二十四史》、《清实录》、《大清实录》、《大清会典》、《爱新觉罗宗谱》等上千册原版古籍善本,无偿捐献给北大图书馆等部门,又把珍藏多年的醇亲王金印,毅然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 溥任接办竞业小学。1957年公私合营时,溥任将竞业小学连同所有房地产上交给国家。然而,他却没离开教育事业,相继在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教书,又曾一度兼任学校的财务人员,由此度过了近四十年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生涯。溥任以微薄的工资——每月五十八块钱,养活着五个子女。直到年近七十岁,溥任才恋恋不舍地在厂桥小学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 生活中一贯低调的皇弟溥任,向来闭口不谈皇家往事。然而,退休后,竟痴迷于研读史书,尤其遨游于晚清历史研究之中,且屡有心得问世。历经数年考证,溥任精心整理了父亲载沣所著《使德日记》,又先后在《燕都》等杂志发表了诸如《醇亲王府回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等一系列颇有历史价值的文史资料。 “皇弟”也有怪癖好 沿袭前辈所好,溥任素喜欣赏古玩、字画,却从没参加过什么“拍卖”。熟悉溥任之人,都素知其山水绘画,落笔大有古风,书法尤工楷书。暮年,他更勤于挥毫动笔。自谦说:“我这称不上绘画,只是临摹而已。要说画得好的话,还得说是我二哥溥杰。”溥任虽谦逊,然而其书画先后在日本、韩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过展览,颇受海外华侨欢迎。 皇弟的书法成了绝版。京西妙峰山的“金顶妙峰山”、天津望海寺大悲院以及什刹海畔“会贤堂”等京津不少景点,无不留下了溥任的书法墨宝,连古籍《古代圣贤教子篇》,也诚邀他题写书名。对于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他一向酷爱且支持。譬如,一部记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书籍——《胡同春秋》,由文史出版社出版之前,西城政协文史委的一位同志抱着侥幸心理找到溥任,他看后,认为记述客观,便毫不犹豫地当场题写了书名,又亲自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 暮年“皇弟”的简朴生活 说起来,也许人们难以置信。多年来,溥任虽然陆续向国博、北京文史馆、承德博物馆等部门捐献过清朝历代画像、康熙皇帝御题古砚以及溥仪书法作品等珍贵文物,累计至少在上千件以上,倘若挑出其中任何一件放到拍卖会上,都足以价值连城。但他拿定主意,全部无偿捐献国家。 溥任和二哥溥杰一样,生活极为简朴,每逢参加文史馆的活动时,他大多不坐汽车,短途总是骑自行车,而远途则乘坐公共汽车。在溥任看来,平平常常才是生活。实际上,这对于一位自幼钟鸣鼎食的皇弟来说,自是不同寻常的一种人生修炼。 古董古玩鉴定交流加微信:13166276700 更多最新资讯微信公众号:tougaoqu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