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游记

 夕思斋 2015-09-19


 
 

我去过无锡两次,两次都是匆匆而过。到无锡有:“到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鼋头渚”之说。鼋头渚的风光是山清水秀浑然天成的,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我初游鼋头渚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模糊记得沿湖边上鼋头眺望太湖。经不起儿子、儿媳劝说,于2015年9月初,在看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后又游无锡。

诗说无锡市名

对无锡这个城市名,我一直存疑,为什么称无锡呢?锡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有色金属矿产之一。无锡城周边的成矿地质条件本身就不具备产锡,因此还有“无锡锡山山无锡”这句俚语。城市名怎么就和有无挂上勾了呢?

我也曾查过“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但清光绪《无锡县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无锡确有锡城的别名,至于“有无”锡,如由来典故,具不足据。任谁都可大胆假设,某一国君派大臣到这一带找锡,无功而返,按地质找矿肯定或否定之规律,故称无锡,总之,故事归故事,真实归真实。对于无锡之城名,我还是有些感慨的不能释怀,写下小诗一首作结:锡城改无锡,有无告谁知。虽然有故事,历史怎真实。

游东林书院

从南京开车到无锡,儿子为利用好上午剩余时间,直接把车开到东林书院门口,让我们一起游览东林书院。

东林党案我略知一二,对东林书院近乎陌生,进院详细浏览,才清楚东林书院及其书院人物。

东林之名源于宋代杨时在这里开设的书院。杨时,字中立,号龟山,为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之弟子,到无锡讲学,后于此地建书院,因他喜爱庐山东林寺,又此地处于城东隅,乃名东林书院。自宋至近代,主要是讲学授业之所。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罢官回家的顾宪成、高攀龙等倡议捐资重建东林书院。又在其左用官资建道南祠,以祀杨时,顾宪成和高攀龙为书院主讲人。书院宗二程之说,推崇朱熹的理学,批评王守仁(阳明)的心学,宗旨是“以朱代王,救一时之偏”。书院订有院规和《东林会约》,会约定一年两大会,一月一小会,会期3天。书院大会、小会在讲学之时评议朝政,裁量人物,把学术活动与政治结合起来,成为书院的创举和特点。当时“远近名贤,同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天下不知有书院,咸以书院曰东林”。书院有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东林书院在全国地位甚高,影响很大。

东林书院的主张和行为触犯了当政的阉党魏忠贤,万历三十九年,魏忠贤以莫须有的罪名横扫东林,并将天下凡是反对他的人都称之为东林党。东林党首领除顾氏兄弟与高攀龙外,还有钱一本、薛敷教、刘元珍、安希范、叶茂才,人称八君子,除钱一本、薛敷教、刘元珍是武进人外,其余都是无锡人。八君子都是进士及第,做过部官,因与朝廷政见不合,遂结合在一起讲学。

天启六年(1625),巍忠贤矫旨毁天下书院,东林书院首被毁,魏又下令逮捕高攀龙,高得知消息后,从容投水自尽。当时天下书院尽废,因“东林党”之名受到祸害的学者、政治人物全国有2000多人,直到崇祯时冤案得以昭雪、书院得以修复。从宋朝杨时到明朝的顾、高等人,他们创造的以天下为己任,学以致用的学风、文风;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东林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对无锡后人有很大影响。

游东林书院,我心中很是大不平,顾不得考虑韵律,即成愤慨一首:二程门生杨中立,修建书院传理学。明时贤士忧天下,遭诬结党为东林。不过问学思辨处, 何来误国颠覆明。阉党专权太可恶, 毁院杀儒造冤狱。

游鼋头渚

 
 

鼋,大鳖也;渚,伸到湖里的一块陆地。鼋头渚就是太湖西北岸伸进水中的一小块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鼋头有石碑、古亭、灯塔。站在鼋头巨石眺望太湖,烟波浩渺,有鱼船、航船散布,有湖中岛、有远山、有城市建筑群。

靠无锡城的一侧沿湖,茂林修竹、峭壁有摩崖石刻、园林建筑和浅水泊荷塘、柳堤,为方便游客游湖中岛设有码头。

鼋头渚占地面积较大,休闲散步游览加进岛非多半天不可。进景点大门若坐游览电瓶车或客班可节省一些时间,却不能一览湖边荷塘、柳堤景色。

鼋头渚是自然和人工合成的4A旅游景点,近年在太湖佳绝处景点里还建有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铜像和七桅仿古木帆船。

游鼋头渚我和老伴过免费年龄,儿子、儿媳在网上订票,含上湖中岛的游船票,游船只对1.2米以下儿童免费,为同游只好现场买游船票。湖中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距鼋头渚2.6公里,1990年后加道教和神话元素建成“太湖仙岛”。游了也难留下深刻记忆。大概是风向原因,从鼋头渚到“太湖仙岛”,这一带水域绿苔浊厚,使人觉得太湖污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直到第二天车走湖对面的环湖路风光带,再停车眺望太湖,才得以释怀。

游灵山大佛

第二天上午从无锡太湖广场前往灵山,车过湖景静岭便进入环湖公路,在环湖公路的十里湖堤上竟两次停车欣赏太湖美景、千顷湖波尽收眼底,拍照时甚至觉得,在灵山半岛的湖边看看,昨天游鼋头渚实属多余。

我有好几年没进佛传之地了,主要是我对佛地处处收费很不以为然。这次到灵山是我提出的,是什么原因我自己也没想清楚。灵山景区规定,在江苏居住60-69岁的可享受半价票,我和老伴都带了居住证,来都来了,自然是买票进场占点在江苏居住的优惠。

售票处给的一张导游图,我眼花字小看不清楚,没戴镜看就住里走。进场两侧都是卖开光纪念品和香烛的商房,再往前是景区游览观光车售票房,我突然萌发甚至该不该来后的悔意。往里看一大照壁,上书“湖光万顷净琉璃”,颇显大气。想想面临太湖背靠山的佛地,或许里边能给我惊喜,便接着往里走。

照壁后有180度的半环水带和并列的五座桥,桥与水带颇有天安门前护城河玉带桥的味道。站在桥上可清晰的看到一排门楼,门楼上方题有“布施、持戒、忍辱”,透过门楼已看到大佛,至此已感庄严。

 
 

过了门楼从大道往上望去,各处佛施到大佛简直让我震惊,群雕广场、浮雕壁、庙宇和大佛,由低至高显得非常神圣。再回看门楼和照壁也对这里的风水感到由衷的赞叹,真风水景致绝佳之地。

出神之际,儿子提示,让我们先去灵山梵宫看《灵山吉祥颂》专场演出。到灵山梵宫,为梵宫建筑和佛教的博大精深多次忍不住哇噻,太震撼了。梵宫正门题字是“灵山胜会”,门旁有“佛教国际永久会所”方刻。

 
 

《灵山吉祥颂》主要通过光电和人物演出,刻画释迦牟尼在苦难的世间降生、弃王位悟教以普渡众生。享受到不亚于国家级剧院和戏剧团队的演出,有一种接受心灵洗礼的感觉。

 
 

看完演出转回看降魔浮雕、阿育王柱、百子戏弥勒、天下第一佛掌、祥符禅寺。儿子、儿媳、老伴兴趣没减,要攀登200多级台阶再坐电梯上去摸88米高的大佛佛脚。我过了祥符禅寺已感觉累,忽想起民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肢”,想自己一生,性格使然,平时也不烧香,也不至于见佛摸脚。就叫他(她)们去,我找地歇着。

 
  
  
  
 

我坐在右侧的露天茶坐边,不经意间看到身后的八角井亭,近前才知这是此处最古的遗迹,再寻还见到石磨、水槽、柱座、碑座、碑帽等,有所旧房子看介绍得知是仅存的古建筑僧人厨房。说明碑显示,祥符禅寺自唐创建以来几度兴废。1914年重建。1938年,侵华日军放火烧寺,主持和多名和尚为之殉难。厨房房沿上的檩子都被烧黑,可见日军残暴恶劣。同时在厨房房门上方,还有文革时期的忠字和毛主席戴军帽的头像。看来,痕迹就是见证,历史中无论什么人做了什么,都会留下。

 
  
  
  
 

休息一会,我在中轴线台阶上看到了六角古水井,左侧看到无尽意门楼。相机电池用完又回到有坐位处坐等。家人回来,儿子说还没来及看佛教文化博物馆,我告诉儿子看无尽意门楼,那能事事如意,留点遗憾,下次再来。算算时间该到大型音乐喷泉动态再现释迦牟尼诞生洗浴的时间了,就匆匆往下赶。

 
  
 

看完九龙灌浴莲开佛洗,又去看了五印坛城。总的感觉:灵山大佛胜境中的景点气势恢宏、神圣庄严,集中展示了释迦牟尼的成就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完整的佛教建筑群景观,很值得游览。若说遗憾,灵山还有好几处景点没有看,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灵山。

                                 乙未中秋

Xjpsl  写于南京寓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