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膏制法*肩周炎*疏通经络方法

 GOGOOTOO 2015-09-19

软膏是指用于皮肤的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软膏的制作方法。软膏是指用于皮肤的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软膏的制作方法:

  ①研合法:将药物细粉加少量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不宜加热者或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者。如章丹膏。

   ②溶合法:将软膏基质加热溶化,分次加入药物细粉,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可溶于基质者;或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的基质;或需用基质加热浸提药材有效成分者。若基质的熔点不同,通常将熔点较高点不基质如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化,随后加入熔点较低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熔融。若药材为不溶性的固体粉末,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时,应不断搅拌至冷凝,否则因药粉下沉而致分散不匀。如紫草膏。

   ③乳化法: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约80℃熔融,再将水溶性物质溶于水,加热至约80℃,两相混合,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得。如徐长卿软膏。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分为三种: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乳剂型软膏剂采用乳化法。

1.研和法

此法适用于通过研磨能使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的软膏。制备时将药物研细过筛后,先用少量基质研匀,然后递加其余基质至全量,研匀即得。油脂性基质中可溶性药物可用水、甘油等适量溶剂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后加入;不溶性药物的量少于5%时,可用适量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研磨后加入。此法适用于小量软膏的调配,凡所用的基质是柔软的半固体,不需加热即能调制均匀者,或药物不宜受热者,可采用此法制备。此法可用软膏刀在陶瓷或玻璃的软膏板上调制,或在研钵中制备。

2.熔和法

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的软膏基质可用此法制备。先将熔点最高的基质加热熔化,然后将其余基质依熔点高低顺序逐一加入,待全部基质熔化后,再加入药物(能溶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搅匀并至冷凝,可用电动搅拌机混合。含不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经一般搅拌、混合后尚难制成均匀细腻的产品,可通过研磨机进一步研磨使之细腻均匀。此法适用于大量软膏的制备。

3.乳化法

是专门用于制备乳状型基质软膏剂的方法。将处方中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一并加热熔化,作为油相,保持油相温度在80.C左右;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并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或略高于油相温度,油、水两相混合,不断搅拌,直至乳化完成并冷凝。

乳化法中油、水两相的混合方法有三种

①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

②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③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可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如制备o/W型乳剂基质时,水相在搅拌下缓缓加到油相中,开始时水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的水加入时,乳剂黏度继续增加,W/O型乳剂的体积也扩大到最大限度,超过此限,乳剂黏度降低,发生乳剂转型而成0/W型乳剂,使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

软膏:①研合法:将药物细粉加少量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不宜加热者或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者。如章丹膏。

②溶合法:将软膏基质加热溶化,分次加入药物细粉,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可溶于基质者;或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的基质;或需用基质加热浸提药材有效成分者。若基质的熔点不同,通常将熔点较高点不基质如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化,随后加入熔点较低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熔融。若药材为不溶性的固体粉末,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时,应不断搅拌至冷凝,否则因药粉下沉而致分散不匀。如紫草膏。

③乳化法: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约80℃熔融,再将水溶性物质溶于水,加热至约80℃,两相混合,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得。如徐长卿软膏。

举例:老鹳草膏:取老鹳草1kg,加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后加-倍量乙醇使沉淀,静置12~24h,滤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20,加对羟基苯甲酸乙脂、羊毛脂、凡士林,混匀,制成1kg,包装即得。检查:应符合药典有关规定。

软膏剂

软膏剂(Ointments)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称乳膏剂。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用溶液型和混悬型之分。溶液型为药物溶解或共熔于基质或基质组分中制成的,混悬型为药物细粉均匀分散与基质中制成的。乳膏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根据定义,软膏剂中的药物可以溶解于基质中,也可以分散于基质中。但是,若选择合适的基质,使药物溶解于其中一相中,从而使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当两相混合时,药物在基质中就分布均匀。这样不仅保证了药物剂量与药效,而且避免由于药物颗粒的存在使软膏局部浓度过高,引起对皮肤的刺激性。因此,乳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对保证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我们的审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的研发者将药物粉末或颗粒直接加于基质中,或将对热不稳的药物加于温度较高的基质中等各种不合适情况。

研究与发展

一、组方自由,不受“禁忌”限制
组方自由并非是药物的无序堆积, 杂乱无章,一盘散沙。外用膏剂大都选用中药,应该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选用药物。如皮肤痈疮肿毒,属湿热蕴于肌肤,当选用清热解毒、托毒生肌之品,如金银花、地丁、蒲公英、黄芪、煅石膏等。而不能错选它类。不受“禁忌”限制亦并非不遵守配伍禁忌。众所周知,内科方剂历代以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为禁忌准绳,自古医者,熟于胸中,每于临症,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尤其孕妇更不敢犯越。而外用膏药便有较大的包容性,清热、止痛、化瘀、散结可谓来者不拘,常常故意组合,唯恐力量不大。
另外多选取生性猛烈、辛窜有毒、芳香通窍的药物。如通痹用川乌草、马钱子、蜈蚣等,峻下用大戟、巴豆等;温里用附子、干姜、肉桂等;醒神用冰片、樟脑、檀香、沉香、乳香麝香等,散结用芒硝、半夏、皂刺等穿透力较强的药物,多为不能用于内服药中的虎狼之品,在此绝无灭顶之灾。可高枕无忧。
二、基质科学,不再黑如油漆
1.渗透小。黄丹植物油,凡属油质膏剂,涂于皮肤表面都会阻碍汗液的蒸发,人为的给皮肤又制造一个屏障,给药物渗透增添了障碍。
2.疗效小。由于高温的作用,使得一些芳香通窍药物易挥发和破坏其有效成分,大大降低了疗效。
3.毒性大。在黄丹中所含四氧化三铅(Pb3O4)对人体危害极大,尤其在制作中需加热,黄丹经高温反应可产生铅皂,极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久之可引起铅中毒。
4.污染大。因每次用时需火烤加热,常常使衣服也染成黄色。
科技的发展给现代医药治剂带来巨大的革新,现代中药软膏制剂多以琼脂、羊毛脂或脂质乳化剂为基质。其渗透性强,疗效快而无污染,无须火烤,使用简便。适当加入透皮促进剂,如冰片、当归挥发油、氮酮等以增药物穿透药物穿透倍数。
采用高科技工艺制作多以水或水包油质,其渗透性强,疗效快而无污染,无须火烤,使用简便。皮肤与衣物还要适当加入透皮促进剂,如冰片、当归挥发油、氮酮等以增药物穿透药物穿透倍数。药物吸收也与皮肤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如颜面、儿童妇女的皮肤对刺激药物的耐受性较中老年男子为差。温度与湿度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如皮温高时而皮脂粘度降低,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或皮肤在潮湿情况下,都利于药物的吸收。再者,皮肤受损伤或腐烂时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但要了解膏药的说明与禁忌。另外,在使用软膏剂同时,多以纸或塑膜或另外增加合用离芯胶布或绷带覆盖,以增加角质的水合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药膏应以湿润柔软为宜,明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就提出“膏药当以湿润柔软,借湿以开窍,干则药气不入反添拘急之苦”的告诫,只是没有今天更科学地认识它的危害,也不可能找到制作现代软膏剂的底料。与传统黑膏药相比,现代软药膏在基质选择与制作工艺上有高效、科学、卫生、方便等特点,大大推动中医药迅速走出国门。

途径与条件
药物透皮吸收是包括药物的释放、穿透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是指敷贴在皮肤上的药物,通过汗腺通道,角质层转运与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的过程,称之为透皮吸收,古人早有“皮肤隔而毛窍通”的精辟论述。清代名医徐洄溪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也说明了中药外用可经皮肤吸收,达到调畅气血,平和阴阳,疏通脏腑的作用。透皮吸收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作用而达到用药与治病目的,无疑先要从皮肤生理结构谈起。皮肤是由很多层组织构成,主要分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其中在真皮下脂肪组织的毛囊脂腺、汗腺均开口在表皮。表皮最外层是角质层,由致密的角质化无生命细胞层层叠叠给皮肤造就一道天然屏障。药物透皮吸收要经过如下 的三条途径才可到达病灶;毛囊;完整的角质层和汗腺。当药物穿过表皮最外层细胞或角质层细胞之间进入皮内时,角质层对药物穿透屏障起限速作用,药物一旦通过角质层扩散速度就会增强。
由此可知,皮肤的吸收主要是通过角质层细胞、细胞间隙或通过毛囊、皮脂腺来完全的。还可确定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快,并能向屏障的角质层中扩散。分子量较大的药物多是通过毛孔与汗腺的途径扩散。
常用基质
1、基质的要求:
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性质稳定,与主要不发生配伍变化;
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药性能;
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2、适用:
表皮增厚,角化,皲裂等慢性皮损或某些感染性皮肤病早期。

基质种类

油脂性基质

1、烃类:
①凡士林:(软石蜡)
性质:熔点38-60℃,无臭无刺激,不酸败,性质稳定。
适用: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不适用:急性而且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特点:有适宜的粘稠度。
②固体石蜡:
性质:熔点50-65℃。
用途:调节软膏的稠度。
③液体石蜡:
性质:能与多数脂肪油或挥发油混合。
用途:调节软膏的稠度。
④硅酮:
性质: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无色无臭的液体,无毒、无刺激、易涂布,性质稳定。
用途:保护皮肤以及透皮促进剂。
2、类脂类:
①羊毛脂:
性质:淡棕黄色粘稠半固体,熔点36-42℃。吸水性强,可吸收约2倍其重量的水并形成W/O型乳剂。
用途:与凡士林合用。可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
②蜂蜡与鲸蜡
主要成分:蜂蜡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醇酯,鲸蜡为棕榈酸鲸蜡醇酯,两者均含有少量游离高级脂肪醇而具有一定表面活性作用,属于较弱的W/O型乳化剂。
性质:蜂蜡熔程:42-50℃,两者均不易酸败。
作用:调节稠度,增加稳定性。
③二甲硅油
性质: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状液体,无味无臭,粘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作用:常用于乳膏中作润滑剂。
3、油脂类:
来源:动植物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及其混合物。
性质:易受温度、光线、氧气的影响而分解、氧化和酸败。

乳剂型基质

组成:水相 + 油相 + 乳化剂
适用: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和皮肤瘙痒症。
忌用: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
① 一价皂:
氢氧化硼酸钠
三乙丙胺 钾 + 脂肪酸 肥皂(O/W乳化剂)
三乙醇胺铵
乳化能力提高
相关产品相关产品
特点:O/W型乳剂基质用于皮肤不显油腻感
缺点:易被酸、碱、钙、镁离子或其他电解质破坏。忌与阳离子型药物:硫酸
处方:
硬脂酸 100g
蓖麻油 100g
液体石蜡 100g
三乙醇胺 8g
甘油 40g
蒸馏水 452g
适用:乳膏
②多价皂:(W/O型乳剂型基质)
钙、镁、锌、铝氧化物 + 脂肪酸 多价皂。
特点:解离度小、亲水性小于一价皂,亲油性强,HLB<6,易形成,稳定高。
处方:
硬脂酸 12.5 g
单硬脂酸甘油脂 17.0g
蜂腊 5.0g
地蜡 75.0g
液体石蜡 410.0ml
白凡士林 67.0g
双硬脂酸铝 10.0g
氢氧化钙 1.0g
羟苯乙酯 1.0g
蒸馏水 401.5ml
制法:油相熔化 85℃ + 水相(85℃) 边加边搅拌。
③ 脂肪醇硫酸(酯)钠类:
十二醇硫酸(酯)钠:
性质:阴离子乳化剂,常用量:0.55~2%,适宜的pH值为6~7,不得<4,>8。
配伍:常与其它W/O型乳化剂合用。加入1.5%~2%氯化钠可使之丧失乳化作用。
处方:
硬脂醇 220 g
十二烷基硫酸钠 15g
单硬脂酸甘油脂 17.0g
白凡士林 250g
羟苯甲酯 0.25g
羟苯丙酯 0.15g
丙二醇 120 g
蒸馏水 加至 1000 g
制法:油相熔化 75℃ + 水相(75℃) 边加边搅拌。
④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月桂醇硫酸钠
用途:O/W乳剂乳化剂
用量:0.5%~2%
刺激性:较小
HLB值:40
配伍:能与酸碱性药物、Ca、Mg离子配伍,忌与阳离子药物配物。
⑤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
 

水溶性基质

特点: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感,易涂展,无刺激性,能吸收组织渗出物。
用途: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也可用于腔道粘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
缺点:润滑作用较差,其中水分易蒸发,易霉变。
 

甘油明胶

制法:明胶1~3% + 甘油10~30% + 水 成品。特点:形成一层保护末,使用时教舒适。
纤维素衍生物:
MC:溶于冷水。
CMC:冷热均溶,其CMC-Na与重金属离子不能配物。
 

PEG类

常用分子量:300~6000  液体 蜡状固体
特点:易溶于水,易于渗出液混合易洗除,性质较稳定,不易霉变[2]
 

临床应用

外用法组方不拘一格,品种宜多,药性宜猛,药味宜厚。多具有祛风镇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开窍通络,一膏治多病的功能。跨入2000年后随着纳米物技术的发展,现已进入生物制药的行列,结合现在“离子导入法”、“超声波导入法”、“激光法”、“电孔导入法”、“透皮促进法”、“化学修饰法”等物理与化学方法相贯通,不仅提高了治病效果,而且还证实一膏治多病的潜在功能。
 

制备方法

 

研合法

由半固体和液体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可用此法。可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至取少许涂布于手背上无颗粒感觉为止。大量生产时可用电动研钵进行。
 

熔合法

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的基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须用此法。若主药可溶于基质者亦可用此法混入。或一些药材需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者也用此法。操作时通常先将基质加热熔化,滤过,加入药物,搅匀并至冷凝。大量制备可用电动搅拌机混合。含不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可通过研磨机进一步研磨使其更细腻均匀。

乳化法

将油性物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高级脂肪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加热至80℃左右使熔化,用细布滤过;另将水溶性成分(如硼砂、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及保湿剂、防腐剂等)溶于水,加热至较油相温度略高时(防止两相混合时油相中的组分过早析出或凝结),将水溶液慢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制成乳剂基质。加入药物并搅拌至冷凝。
乳化剂中水、油两相的混合有三种方法:①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设备。②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合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③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如制备O/W型乳剂基质时,水相在搅拌下极缓加到油相内,开始时水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水加入时,乳剂粘度继续增加,直至W/O型乳剂水相的体积扩大到最大限度,超过此限,乳剂粘度降低,发生转型而成O/W型乳剂;使内相(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
药物加入法
1、寻找合适的基质,将药物溶于基质中。
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差,在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尽量寻找一种合适的基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这些基质主要是油溶性基质,如高级脂肪醇等。通常先分析药物在不同基质中的溶解度,这是乳膏剂研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了解了药物的溶解度后,再决定选择何种基质。曾经有一个仿国外上市的乳膏剂,该主药是难溶性的,在制备过程中,有的研发者首先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基质将主药溶解,再将两相混合;而有的就将主药细粉直接加至已经制成的乳膏基质中。显然后者对主药在不同基质中溶解度没有进行充分考察,主药在基质中分布不均匀,制得的乳膏剂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都会存在一定差距。
有时,难溶性药物在一种基质中的溶解度不理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那么可以采用混合基质,特别是当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时,往往能大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这是使难溶性药物溶解经常采用的办法。例如,某药物可溶于十六醇中,微溶于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当将此两种基质混合时,药物在混合溶媒中的溶解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当然,调节pH值使药物在基质中溶解,也是使药物溶解的一种方法。通过调节pH值,使药物溶于其中一相中,再将两相混合,使药物均匀分布。但此种情况在难溶性药物中较少采用。
2、将药物溶解于少量的有机溶剂中,再与基质混合。
有时的确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溶解难溶性药物基质,那么,先将难溶性药物溶于某种溶剂中,再将其加入基质中。此法有利于药物在基质中均匀分布,提高疗效。特别是部分剂量小药物,采用此法有利于药物混合均匀。以前常用对药物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二甲基亚砜,但由于二甲基亚砜具有特臭,现在已经较少使用,而改用其它溶剂。如激素类药物制成乳膏时,由于部分激素类药物不溶于水,可先将其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再加至基质中,这样有利于小剂量药物均匀分散,有利于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从而提高疗效。由于二甲基亚砜特臭,现改用丙二醇,考虑到激素类药物在丙二醇中溶解度较小,故需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制成一定浓度的乳膏,以提高疗效。3、将药物磨成细粉,先混悬于合适的溶剂中,再加入基质中。
如果药物在基质中溶解度达不到要求,而且也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来溶解药物,那么,可使药物混悬于合适的溶剂中,再与基质混合,制备乳膏剂。此法可保证药物在基质中分散均匀。
4、将药物磨成细粉,加入基质中。
可将药物磨成细粉,通常细粉需过9号筛,再加到基质中。药物可先与少量基质混合、研磨,这样可防止药物颗粒过粗。为了保证乳膏的临床疗效,保证制剂质量稳定,一般应测定制剂中药物的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必要时将限度订入标准中。
尽管这种方法也是乳膏剂制备方法之一,但是,从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发挥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分析,这种乳膏剂的制备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通常应分析已上市药品制备特点,分析其粒径和粒径分布,在找不到合适的基质时,再采用本工艺方法。否则,若直接采用本工艺方法,依据不充分。
5、特殊药物应该采取特殊的加入方式。
具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半固体粘稠性药物,可直接与基质混合,必要时可采用等量递加法将药物加入,混合均匀。
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加入药物,以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
另外,所选择的条件应保证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药物对热敏感,那么,就避免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存在;如果药物在某溶剂中不稳定,那么,就不应该采用此溶剂去溶解或悬浮药物。
考虑到乳膏剂通常局部起作用,处方中加入渗透促进剂一定要慎重,特别应注意由于加入渗透促进剂,增加药物吸收后的安全性隐患,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必要加入渗透促进剂,如非必要,建议尽量不加;另一方面,如果非要加入渗透促进剂,可根据同品种不同剂型,分析加入渗透促进剂的安全性。如该药物是否有口服、注射给药途径;给药的剂量是多大;该药的吸收情况等。若没有充分的资料,不能给出合理的安全性评价,建议不要加入渗透促进剂。

包装及贮藏

1. 包装:软膏管(锡、铝、塑料);塑料盒。
2. 包装器械:自动装置。轧尾、装盒联动机。
3. 贮藏:避光阴凉干燥处,温度不宜过高过低。

软膏剂质量检查

(1)主药含量检查
(2)物理性质检查
(3)刺激性
(4)稳定性
(5)药物释放和吸收的测定方法[1] 

发展前景

在传统中医药外治法中,膏药治病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让传统医学走出国门,它不仅需要剂型与制作工艺的大改革,而且要求其疗效更快捷,更洁净更方便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临床调查各类疾病患者,如有同等的治病疗效90%以上的人愿意接受外治的方法治疗疾病。因为它给药途径是从皮肤直接到达病灶,参与血液循环,往往比口服疗效快而直接。更值得一提的是内服药所不及的病症,单独使用外用药都有非常奇特的效果。如肩周炎、滑膜炎颈腰椎间盘纤维环水肿、无菌性炎症及韧带增生等属软组织损伤的病症,三叉神经痛、面部淤癍包囊肿块、痛经、鼻咽炎等一些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症都会有它的特殊疗效。它的另一优点是不伤及胃肠道和内脏各器官,不影响口服药使用,不限疗程,可随时停药。
再者,皮肤能接受人体1/3血液循环,它具有2万个平方厘米表面积器官,有其庞大愿意接受外治法的人群与皮肤受药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国外患者,最能接受是高效新型的外用新药,这更需要每个有志之士,致力研究创新好的外用产品,为人类健康造福。
http://www.zhzyw.org/zyts/zygy/

膏药古方

膏药疗效显著,在许多药方书籍中均有所记载。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268~272为杂录和符禁,卷271~315为外伤科,卷316~357为妇科,卷358~408为儿科,卷409~424为针灸,卷425~426为本草。编次条理清晰,内容十分丰富。

  关于膏方,《普济方》有如下的记载:

  药物组成:沥青1两,萆麻1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一五。

  方剂主治:诸疮,一切打伤肿毒。

  制备方法:上同捣烂,摊纸上。

  用法用量:贴疮。

  清代吴世昌编写的《奇方类编》中则记有:

  药物组成:香油1斤,野大黄根半斤。

  处方来源:《奇方类编》卷下。

  方剂主治:一切寒凉腰气,筋骨流痰。

  制备方法:煎枯,去滓,入黄丹6两,熬成膏。

  用法用量:摊贴之。

软膏的基本制作方法

 软膏是指用于皮肤的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软膏的制作方法:

  ①研合法:将药物细粉加少量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不宜加热者或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者。如章丹膏。

   ②溶合法:将软膏基质加热溶化,分次加入药物细粉,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可。本法适用于主药可溶于基质者;或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的基质;或需用基质加热浸提药材有效成分者。若基质的熔点不同,通常将熔点较高点不基质如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化,随后加入熔点较低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熔融。若药材为不溶性的固体粉末,加入到熔融的基质中时,应不断搅拌至冷凝,否则因药粉下沉而致分散不匀。如紫草膏。

   ③乳化法:将油溶性物质加热至约80℃熔融,再将水溶性物质溶于水,加热至约80℃,两相混合,不断搅拌至冷凝,即得。如徐长卿软膏。

五绿筋络康贴

本品是由红花、高良姜、三棱、没药、全蝎、三七、蜈蚣、大黄、乳香、薄荷脑、冰片、芒硝、羌活、续 断氮酮等为原料,经加工而成。

肩周炎制川乌、木瓜、独活、五加皮

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压痛,肌肉痉挛,萎缩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肩周炎贴其有效成分可以渗透皮肤,产生活血直通化瘀,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调理集体阴阳平衡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从根本上、全方位的针对肩周炎病机特点

发挥功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白芷,川乌,草乌,芙蓉叶,乳香,骨碎补,川续断,木瓜,川穹,防风,红花,舒筋草,桂枝等几十种中医名贵药材。肩周贴有川乌草乌白芷芙蓉叶、乳香、骨碎补、川续断、木瓜、川穹、红花、舒筋草等实际中中医名贵药材依中医理论精制而成,为周氏知草堂祖传之膏药,将其直接贴于肩周部位,可以借助人体经络之通路发挥药材的行滞祛瘀、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肩周炎功效。
1.止痛之极品:川乌、草乌
 又名“
天雄”性辛、热,归肝、肾经,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节,去租寒湿之力甚捷。”(见《长沙药解》)
2.益肾强骨之灵药:骨碎补
骨碎补可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骨科之要药。肾主骨,肾气充盈则筋骨强壮、四肢灵活,骨碎补正是从根本上扶正固本、补气益肾,以达到濡养筋骨,消除病变、恢复机能的目的。其另可消肿散瘀、活血止痛、续筋接骨等。《药性论》:“(骨碎补)主骨中疼痛,风血毒气,五劳六极……悉能主之。”肩周炎宁康贴以其入药可加强其祛外邪、强筋骨之功效,通过补益肝肾以促进肩骨之筋络通利,从根本上解除肩周炎之病机,并加速患处局部恢复生理机能。 
3.湿寒之屏风:防风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气香升散、
入肝经,有祛风止痉之功效,可祛风解表、除湿止痛,常用于风湿在表之颈肩关节疼痛,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经脉挛急等。
4.伸筋透骨双效组合:
伸筋草、透骨草
伸筋草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入肝而尤善通经络,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
本草拾遗》:“(伸筋草)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透骨草辛能行散,温胜寒湿,能活血止痛,伸筋透骨,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伸筋草以其擅长舒筋活络而得名,兼祛风除湿;透骨草以其功在祛风透骨而命名,兼通络止痛。两药合用,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等,通过其舒筋活络之功效以引药入肩周炎之病患部位经脉筋骨,使得膏药整体之药效发挥到最佳。

1.逐瘀通络 强力镇痛
由于局部外邪瘀阻、气血不通,而导致疼痛成为肩周炎之最明显症状。肩周炎宁康贴通过一系列散寒止痛、除湿通窍类药材入药而可迅速化瘀止痛,通经活络,如川乌、草乌、白芷、葛根等,皆可驱除寒邪而发之风湿痹痛,开通关腠,通则不痛。
2.除湿散寒 祛除外邪
外感风寒湿邪为肩周炎致病之重要因素,本方中
防风、桂枝、羌活等均可散寒解表、祛风胜湿,诸药配伍合力引邪外出,彻底解除肩周炎致病外邪之困扰,调和营卫,改善局部生理机能。
3.舒筋透骨 活血行气
肩周炎宁康贴通过舒筋活络、通透筋骨以
治疗肩部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等症状,并可通利血脉、行气通滞,以红花、川穹、乳香、没药等来改善局部气血不足,保障气血运营流畅,消除病变。
4.疏肝益肾 扶正固本
肾主骨,肝主筋,肾精充盈,骨骼才能致密健壮,强韧有度,肝之气血充盛,则
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肩周炎之症,病在肩之筋骨,究其根本乃源于人体肝肾亏虚所致,肩周炎宁康贴遵循中医治病求本之理念,以骨碎补川续断、桂枝、葛根等补肝益肾,扶益机体正气,彻底祛除病邪并防止复发。 

透骨肩周贴

主要成分】:川乌、草乌、防风、桂枝、白芷、葛根、木瓜、川穹、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羌活、川椒、骨碎补、川续断、芙蓉叶、金果榄、乳香、没药、生姜、葱白、老蒜。   止痛之极品:川乌、草乌 
又名“天雄”,性辛、热,归肝、肾经,功效袪风除湿,温经止痛。“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长沙药解》)。善于祛除风湿、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现代研究表明其所含主要药理成分为乌头碱,其镇痛作用强度极佳,传说名医华佗所发明之麻沸散即选用了川乌、草乌入药。透骨肩周贴以其敷贴外治肩周之痹痛,止痛之效立等可见,还可兼收除湿驱寒、解除外邪之功效。 
湿寒之屏风:防风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气香升散,入肝经,有祛风止痉之效,可祛风解表,除湿止痛,常用于风湿在表之颈肩等关节疼痛,主治风寒湿痹、骨节酸痛、筋脉挛急等。《长沙药解》载其可“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透骨肩周贴取防风可“引邪外出于气分”之功以祛除局部所外感之湿寒二邪,消除外部致病因素,同时活血止痛,促进患肩部位气血运行流畅。 
伸筋透骨双效组合:伸筋草、透骨草 
伸筋草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入肝而尤善通经络,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本草拾遗》:“(伸筋草)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透骨草辛能行散,温胜寒湿,能活血止痛,伸筋透骨,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伸筋草以其擅长舒筋活络而得名,兼祛风除湿;透骨草以其功在祛风透骨而命名,兼通络止痛。两药合用,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等,通过其舒筋活络之功效以引药入肩周炎之病患部位经脉筋骨,使得膏药整体之药效发挥到最佳。 
益肾强骨之灵药:骨碎补 
骨碎补可活血续伤,补肾强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骨科之要药。肾主骨,肾气充盈则筋骨强壮、四肢灵活,骨碎补正是从根本上扶正固本、补气益肾,以达到濡养筋骨,消除病变、恢复机能的目的。其另可消肿散瘀、活血止痛、续筋接骨等。《药性论》:“(骨碎补)主骨中疼痛,风血毒气,五劳六极……悉能主之。”透骨肩周贴以其入药可加强其祛外邪、强筋骨之功效,通过补益肝肾以促进肩骨之筋络通利,从根本上解除肩周炎之病机,并加速患处局部恢复生理机能。 
 

逐瘀通络 强力镇痛

由于局部外邪瘀阻、气血不通,而导致疼痛成为肩周炎之最明显症状。透骨肩周贴通过一系列散寒止痛、除湿通窍类药材入药而可迅速化瘀止痛,通经活络,如川乌、草乌、白芷、葛根等,皆可驱除寒邪而发之风湿痹痛,开通关腠,通则不痛。 

除湿散寒 祛除外邪

外感风寒湿邪为肩周炎致病之重要因素,本方中防风、桂枝、羌活等均可散寒解表、祛风胜湿,诸药配伍合力引邪外出,彻底解除肩周炎致病外邪之困扰,调和营卫,改善局部生理机能。 

舒筋透骨 活血行气

透骨肩周贴通过舒筋活络、通透筋骨以治疗肩部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等症状,并可通利血脉、行气通滞,以红花、川穹、乳香、没药等来改善局部气血不足,保障气血运营流畅,消除病变。 

疏肝益肾 扶正固本

肾主骨,肝主筋,肾精充盈,骨骼才能致密健壮,强韧有度,肝之气血充盛,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肩周炎之症,病在肩之筋骨,究其根本乃源于人体肝肾亏虚所致,透骨肩周贴遵循中医治病求本之理念,以骨碎补、川续断、桂枝、葛根等补肝益肾,扶益机体正气,彻底祛除病邪并防止复发 

 

疏通经络的十大方法

身体经络不通就容易出现身体1疼痛、2失眠、3耳鸣、4怕冷等症状,那么,经络不通怎么办?下面我们来看看疏通经络的十大方法。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身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不通身体就会有疼痛,那么,经络不通该怎么办?

  经络”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这时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4、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5、莲花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6、5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口四、吹、呼字,不要出声。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口四对肺,吹对肾,呼对脾。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7、三线放松通经络

  平卧在床上,将身体分为条线,分别自上而下放松。第一条线(两侧):头顶-头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手。意念在中指端保持1~2分钟;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十个脚趾。意念在脚趾部保持1~2分钟;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部-两小腿后部-两脚跟-两脚底。意念在脚心涌泉穴保持1~2分钟。

  8、薄荷茶味疏经络

  取干薄荷叶15克,绿茶3克,冲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凉后,滤去残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鲜薄荷叶洗净,放入杯中,直接冲入开水。用于泡茶的有欧薄荷、绿薄荷和苹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络之效,但是薄荷性凉,不易久服。

  9、老丝瓜引导经络

  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热水过服。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经络。借老丝瓜气来导引人体经络,使气血通顺。

  10、药物温敷

  通过外服敷药膏也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如追风壮骨膏,有追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软,筋脉拘挛,经络不通、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筋骨无力。使用时,用生姜擦净患处,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温敷可以有助于活血通络。

  经络不通怎么办?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疏通身体经络的10种方法,让身体升温是最简单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另外,梳头、按摩耳朵等也可以疏通经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