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意牡丹

 南山五彦 2015-09-19
写意牡丹
     写意画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它分大、小写意两种。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髙度忘我的艺术,它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与境界观。
     图为山西介休窑金代生产的褐彩牡丹纹粉盒。[私人收藏]此盒形制规整,做工精致。盒盖上用褐彩描绘出折枝牡丹纹并构成主题。画师笔下的牡丹形态逼真,绘画技艺娴熟,线条自然流畅。是介休彩绘瓷中的精品。
     古陶瓷装饰中的写意画是从唐代的长沙窑和同期的四川邛崃窑开始的,在那特定的时期内,写意瓷画的创作曾经成为一种时尚风格而倍受青睐。宋代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古瓷窑继承了唐代写意瓷画的衣钵,并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发展,开辟了一条以写意瓷画作品为主的民窑瓷画体系,它对于以后民窑写意画的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写意画的产生是受草书书法的启迪而萌发的,尤其是唐代孙过庭的狂草对于此后大写意画的创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谓"书画同源"我个人理解应该是指这种相互关联、互动融合的关系。写意画从本质上讲是主体中心所感受到的外物精神与形象,同时也包含着情感中的意象。写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核心至宋代时被直接提出来,如欧阳修的"画意不画形"等,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影响着后世绘画的发展方向。就"书画同源"而论,写意画属减笔画的范畴,它不但以写意的形式来体现狂草的精髓之处,同样使得写意画的髙妙、超凡的画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磁州窑系写意画重在表现精神与意境,超凡脱俗、磅礴大气的艺术风格使它的装饰独成体系,并很快地在大江南北的古瓷窑中广泛地流行开来。一个瓷窑能夠成为一个瓷窑体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在工匠们的长期磨炼与实践中不断地开拓、创作才最终形成了独立风格的一个系统。从目前陶瓷史学界对古代瓷窑体系的定位来看,六大窑系都来自于民窑。产生六大窑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它们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艺术个性。今天,当人们回顾起中国陶瓷所走过的漫长历程时,我们不禁会为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作能力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