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

 洁洁赢 2015-09-19

黄山市

【简称】徽、黄  【别称】徽州   【古称】新安、歙州

【市花】黄山杜鹃【市树】黄山松 【市鸟】红嘴相思鸟

【面积】9807 Km2【人口】148万人(2008年)【GDP】249.9亿元(2008年)

【代码】341400  【邮编】345000 【区号】0559 【牌照】皖J

【骑游经历】

20060425 黄山无形:大学毕业旅行,畅游黄山翡翠谷,登顶天都峰,观黄山云海。

20080405a徽州古韵:离开绩溪,进入歙县,观徽州古城,绕过棠越、潜口,直奔黄山。

20080406p黄山仙境:直达汤口,远眺黄山,翻越三座大山,冒雨投宿旌德白地镇。

【推荐指数】★★★★★

【天涯评价】黄山市是华东地区著名旅游城市之一。徽州文化渊源流长,黄山美景秀绝江南,更有宏村、西递、齐云山、太平湖等点缀其中,处处皆景,实乃不可不游之地。黄山地区单车水平很高,多以山地车为主,徽州大地是他们骑游的天堂。每年一届的“24小时黄山至上海马拉松自行车骑行赛”吸引了大量车友踊跃参加。

 

目录

一、黄山市概况

二、黄山市辖区

  2.1 屯溪区

  2.2 黄山区

  2.3 徽州区

三、黄山市辖县

  3.1 歙县

  3.2 休宁县

  3.3 黟县

  3.4 祁门县

一、黄山市概况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黄山市是一个以山命名、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兴旅游城市。黄山市是“徽商”的发祥地,也是“新安医学”和“新安画派”的摇篮。黄山市地处安徽南端,是一座依山傍水、古朴典雅的旅游城市,北有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东邻杭州和千岛湖,西有齐云山、蓬莱仙洞、鱼龙洞。

【地名渊源】

   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1987年11月,设立地级黄山市,以境内名山——黄山为名。

分清三个黄山 
    黄山市成立后,因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汤口)。黄山市的前身为徽州地区,现黄山市市府所在地为屯溪,是黄山铁路、民航的终点站和起点站里;黄山区原为太平县城,在黄山风景区北麓,是黄山北大门;黄山风景区(汤口)即游客游览意义上的黄山,是黄山的南大门。

【行政区划】

    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即:
屯溪区 面积 24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245000。
黄山区 面积1669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245700。区人民政府驻甘棠镇。
徽州区 面积 424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245061。区人民政府驻岩寺镇。
歙 县 面积2236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245200。县人民政府驻徽城镇。
休宁县 面积212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245400。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
黟 县 面积 847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245500。县人民政府驻碧阳镇。
祁门县 面积2257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245600。县人民政府驻祁山镇。

【历史沿革】

    黄山市,原称徽州,简称“徽”,古称新安。说它“古老”,是因为黄山市的前身是古徽州,自秦置歙、黟二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说它“年轻”,是因为1987年11月才撤销徽州地区,建立省辖黄山市。

先秦时期 殷商时期,此为山越地。西周以前,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

秦汉时期 秦大一统,置郡县,本区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楚汉之际,属鄣郡,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楚汉战争间,本区一度为项羽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西汉,黟、歙二县先后属荆国、吴国、江都国、丹阳郡、广陵国、广德国。王莽篡汉,改黟县为愬虏。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派部将贺齐出兵消灭歙地所谓“山贼”金奇、毛甘和黟地陈仆等,将原歙地一分为五,即:歙、休阳、黎阳、新定、始新,加上黟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今浙江淳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休阳县因讳吴主孙休改为海阳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于海宁。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将原属吴郡管辖的寿昌县,划归新安郡。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不久被废。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将原新安郡一分为二,遂安、始新、寿昌三县仍属新安郡;将原并于海宁的黎阳重新划出,复为二县,加上歙、黟共四县,由新建之新宁郡管辖,治海宁,与原新安郡并属扬州。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再次将黎阳县并入海宁县,复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领歙、黟、海宁、始新、遂安和寿昌共六县,隶属东扬州。

隋唐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将歙、黟二县并入海宁为歙州,州治设海宁;又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原遂安、寿昌并入新安县,划归婺州管辖。歙州辖地仅有原新安郡的一半,即今徽州的基本地域。隋文帝开皇二十一年(591年)恢复原歙县,恢复原黟县,并将州治设在黟县,州领歙、黟、海宁三县。开皇十八年(589年),改海宁为休宁,划归婺州,不久复归歙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更歙州为新安郡,仍领休宁、歙、黟三县,郡治在歙。不久战乱起,歙县登源人汪华起兵,占郡地及附近州郡,自称吴王。大业十二年(616年),汪华迁郡治于休宁,次年,汪华再迁郡治于歙。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同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并授以歙州刺史,设歙州总管府(后改歙州都督),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和饶六军诸军事。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歙州属江南道。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划歙地一部分新建北野县。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又析休宁县南部,新建婺源县,属歙州辖。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治所仍在歙。天宝六年(747年),改黟山为黄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因忌恨安禄山,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各一部分设归德县;划原黟县的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地设祁门县;划原黟县一部分设石埭县(即石台),并将石埭县划归池州管辖;又析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歙州领八县:歙、黟、休宁、婺源、北野、绩溪、归德、祁门。大历四年(769年),废北野县。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其地并入休宁。歙州领六县,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基础。五代十国时,歙州隶吴,吴亡,隶南唐。
宋元时期 北宋,歙州隶江南西路转运使,后蜀江南东路转运使。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在歙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升徽州路。元成宗年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仍领县五、州一。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明清时期 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为县,徽州府仍领六县。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省为江南省,徽州属之。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成立。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天国势力被迫退出,徽州复归安徽省宁池太广道。徽州历为路、州、府名。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歙、黟、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太平、旌德、石埭(即石台)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于“剿共”的需要,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与徽州感情极深,不愿脱离母州,人民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在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一度迁安徽省会于屯溪。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为了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
建国后 1949年设徽州专区,徽州专署驻屯溪市,辖屯溪市及歙县、旌德、绩溪、休宁、祁门、黟县等6县。192年,原池州专区所属太平、石埭2县及宣城专区所属宁国县划入徽州专区。1953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辖。1955年屯溪市划归徽州专署领导。1956年撤销徽州专区。屯溪市改由省直辖;将宁国、旌德、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石埭、太平9县划归芜湖专区。1959年将屯溪市交由休宁县领导。1961年复设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原属芜湖专区的歙县、绩溪、旌德、宁国、休宁、祁门、黟县、太平等8县划入徽州专区。1961年1月撤销屯溪市,改设为屯溪镇,划归休宁县领导;同年8月恢复屯溪市。1962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辖。1963年撤销屯溪市,并入休宁县。1970年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驻休宁县屯溪镇。1974年将太平县划归池州地区。1975年复设屯溪市,属徽州地区领导,地区驻屯溪市,辖1市、7县。1980年1月,宁国县改属宣城地区;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设立县级黄山市,因在黄山之北,故名。1987年11月,撤销屯溪市、黄山市,设立黄山市(地级);撤销徽州地区,所属的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划归黄山市;石台县划归安庆地区;旌德县、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设立黄山市屯溪区,以原屯溪市为其行政区域;设立黄山市黄山区,以原黄山市为其行政区域;设立黄山市徽州区,以歙县、休宁县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

徽州改名争议 虽然徽州不复存在,但由于文化的认同感,原徽州地区的人民仍然盼望着能够恢复徽州建制。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徽商遍及华东各地,早就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州不仅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向往流连的旅游胜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徽州,在1987年改制中,成立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刚刚成立的新兴旅游城市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将徽州发祥地的绩溪划给了宣州管辖。不仅在中国地图上硬是把一座历史名城给抹掉了,原徽州地区也被搞得残缺不全。1987年将徽州易名为黄山市,徽州的历史被人为地割断了,并造成皖南处处皆黄山,地名严重混乱。屯溪市和原县级黄山市本来是两个好端端的市,现在都改为行政职能不伦不类的市辖区。徽州与黄山两张牌本来可以同时打,互相补,齐发展,双辉映,如今两张牌简化为一张牌,顾此失彼,既丢掉了徽州,又顾不上黄山,使得徽州经济多年得不到发展。黄山的旅游事业也远不如泰山、武夷山、张家界等地发展迅速。

【自然地理】

位置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东北与宣城市相连,西北与池州市为邻,东南与浙江省毗连,西南与江西省交界。黄山南麓诸水汇入新安江,北麓诸水注入太平湖。西南隅之阊江流入江西鄱阳湖。

气候 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均气温15.5~16.4℃,年降水量1395~1712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

地形 地处皖南山区南部,黄山横亘北部。莲花峰海拔1860米,为最高点。东有天目山、白际山,南有怀玉山。山间散布有歙县、屯溪、休宁、黟县等盆地。

山脉 天目山、白际山、怀玉山和黄山山脉是安徽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坐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水系 新安江是全市的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水系。它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歙县城纳练江后,始称新安江。新安江东流至街口附近,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县流至街口,长约44公里,其集水面积有5944平方公里。除新安江以外,境内还有发源于黄山北坡的青弋江,北流入长江;发源于黄山南坡西段的阊江,南流入鄱阳湖,均属长江水系。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波光潋滟,山色空蒙,妩媚动人。

生物 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3%,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杉,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杉木多分布在休宁流口和溪口,松树多分布于祁门、黟县和黄山区,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飞禽走兽二百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20多种,溪河塘坝中的鱼类有12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金丝猴、大灵猫、熊、蕲蛇、短尾猴、猕猴、香狸、獐、白颈长尾雉、八音鸟、相思鸟等。

特产 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区和茶叶产区,为全省林业基地之一。黄山市所辖三区四县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其中祁红、屯绿多次荣膺国际金、银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均在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黄山银钩、祁红工夫茶等四个品种,被选为国家外交名茶。其他著名特产有徽州贡菊、徽州雪梨、三潭枇杷、黄山猕猴桃、歙县金桔、黟县香榧;香菇、石耳、笋衣、笋干、蕨菜产量也很巨大。

【人文地理】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学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它与敦煌学、藏学有同样影响。

徽州方言 又称徽语,徽语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南部的旧徽州府(包括今黄山市的屯溪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歙县、徽州区、黄山区和宣城市的绩溪县、以及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西北部的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但不包括乾潭镇、钦堂乡、大慈岩镇吴语区)和江西省北部的旧饶州府(德兴县的上德兴地区、浮梁县)等地的方言。皖南徽语是通行于皖南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东至、石台等市县的话。徽语分类:绩歙片徽语(含绩溪话、歙县话等);旌占片徽语(含旌德话、占大话等);休黟片徽语(含休宁话、黟县话等);祁德片徽语(含祁门话、婺源话等);严州片徽语(浙江省内原严州府辖地之徽语,含建德话、淳安话等)。徽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和发音。其特点是轻柔舒缓、抑扬顿挫。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各个区县的人交流有限,发音无法统一。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徽语正常沟通。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徽州民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
  徽州民居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徽菜 指徽州菜,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州名人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教育家陶行知;著名徽商胡雪岩;著名学者胡适;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戴震;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吴承仕;新安画派创始人弘仁;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清代经济学家、货币理论家王茂荫;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社会学家吴景超等;

【交通运输】

    黄山市地处华东腹地,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一应俱全,往来便利,进出通畅。皖赣铁路、杭瑞高速、京台高速、205国道等穿境,境内有黄山机场。新安江屯溪口可通木船,深渡至千岛湖通汽轮。

公路 杭瑞高速、京台高速、205国道等穿境,另有省道S215、S218、S221、S324、S326沟通各县市。黄山周边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芜湖都有直达的汽车班次往来黄山。屯溪区是黄山市的交通枢纽所在,有公交车通达各景区。

铁路 皖赣线贯通黄山市全境,可直达北京、上海、青岛、南京、合肥、景德镇、南昌、厦门、鹰潭、福州等地。游客从黄山南大门进出黄山,在屯溪上下火车最为方便快捷。从北面进出黄山的游客,可先坐汽车到芜湖、南京等城市,再改乘火车列达目的地。
水运 黄山的北面是长江,沿江安徽境内的安庆、贵池、芜湖等城市均有轮船码头,可在这些码头上岸,改乘汽车来黄山;回程时可在北大门甘棠乘汽车去上述码头登船。新安江屯溪口可通木船,深渡至千岛湖通汽轮。

民航 黄山机场位于屯溪西郊5公里处,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能起降波音737、767和MD90型等大中型客机。现开通有至北京、广州、上海、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汉、西安、桂林、昆明、厦门、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的航线。

古道

【徽杭古道】徽州府城至杭州府城,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现存约25公里,西起绩溪县伏岭镇,东至临安市清凉峰镇。“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

【徽安古道】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全程210公里。
【徽昌古道】徽州古城至浙江昌化县,歙城至星岭关62公里,1932年改建为公路。
【徽浮古道】徽州府城至江西浮梁县,全程200公里,大部分路段为慈张公路所利用。
【徽泾古道】徽州府城至泾县,全程94公里,修建慈张公路(S215)时被利用。
【徽开古道】徽州府城至浙江省开化县,为兴建芜屯公路、屯开公路(G205)所利用。
【徽宁古道】徽州府城至宁国县,是官员往来徽州的官道之一,现为慈张公路(S215)所利用。
【徽青古道】徽州府城至青阳县,此路多为石板道。
【徽婺古道】徽州府城至婺源县。休宁西南部的茶叶及其它土产,也大部分由此道运至屯溪。
【徽饶古道】徽州府城至饶州府,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尚未完全开发,沿途断崖峭壁林立。

【旅游资源】

    黄山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密度极大,品位极高。拥有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黄山3处世界文化遗产,歙县、黟县两历史文化名城,黄山、齐云山、花山谜窟-渐江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有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太平湖世界公园、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等。

    雄踞域中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物质文明的历史遗存,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更多的古村落、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著名景点一览

遗产级风景区

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AAAA级景区

休宁齐云山、歙县鲍家花园、屯溪花山谜窟、黟县西递、黟县宏村、徽州唐模;

其他著名景点

黟县木坑竹海、黄山丰乐湖、黟县塔川古村落、休宁三溪;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黄山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黄山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山82峰,峻峭秀丽,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7m。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西递: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乾隆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齐云、白岳、歧山、万寿等9座山峰组成。齐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为道教名山之一。风景区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

鲍家花园 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她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与当时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现经修复重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

花山谜窟 原称“古徽州石窟群”,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东郊新安江南岸的连绵群山之中,与黄山比肩为伴,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诺亚方舟等世界上诸多鬼斧神工的神景奇观一道,都处在北纬30度神秘线上。“花山谜窟”不同于国内外其他著名石窟,它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代人工开凿的规模宏大形态奇特的地下宫殿群,目前已发现石窟36座、遗址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它开凿于西晋年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花山谜窟的谜团在于,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信息记录。

唐模古村 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上非常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唐模村中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徽谚“唐模棠樾,饿死情愿”道出了唐模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现已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村、安徽省优秀文明示范景区、黄山市十大景区。

太平湖 位于泾县桃花潭镇东面,南依黄山,北邻九华,是九华山进黄山公路必经之津。是青弋江上游一座人工大水库。她又有“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故初称陈村水库,1979年才改成今名。太平湖本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水产养殖之利。近年来,它又以秀丽幽深的景色闻名于中外,成为广大游客所向往的旅游胜地。

 

二、黄山市辖区

2.1 屯溪区

【面积】249 Km2【人口】17万人(2007年)

【代码】341002 【邮编】245000

【骑游经历】无

     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部,现为黄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屯溪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是市政建设的重点。

【自然地理】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白际——天目山、黄山之间的休屯盆地,扼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东北、东南分别与徽州区、歙县毗邻,其余均与休宁县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670毫米。

【历史沿革】屯溪名源于水名,“屯”字据《广雅》解释为“聚也”,诸溪聚合,谓之屯溪。秦汉时,皆为歙之西地。汉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在屯溪设犁阳县,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撤犁阳县入海宁县(即今休宁县),屯溪即为休宁县首镇。宋、元之后渐成集镇,清末已成皖南大镇。民国时期,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抗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人口骤增,一度经济繁荣,被称为“小上海”。1949年4月29日屯溪解放,建制为省辖市,为徽州专署驻地,以后两度撤市为镇。1976年恢复屯溪市,1987年11月成立省辖黄山市,屯溪改为市辖区。

【行政区划】屯溪区辖4个街道、5个镇:昱东街道、昱中街道、昱西街道、老街街道,屯光镇、阳湖镇、黎阳镇、新潭镇、奕棋镇。区政府驻昱东街道。

【旅游特色】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皖赣铁路、京台高速、杭徽高速、205国道、103省道过境,黄山机场在辖区内。花山谜窟-渐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屯溪老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氏三宅和程大位故居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珠算史料馆,黄山市博物馆,戴震纪念馆。

 

2.2 黄山区

【面积】1775 Km2 【人口】16万人(2007年)

【代码】341003   【邮编】24270

【骑游经历】

20060425 黄山无形:大学毕业旅行,畅游黄山翡翠谷,登顶天都峰,观黄山云海。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20080406p黄山仙境:直达汤口,远眺黄山,翻越三座大山,冒雨投宿旌德白地镇。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黄山区地处南方诸省入皖的要冲位置,是华东“四名”(上海名城、杭州名湖、苏州名园、黄山名山)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太平湖目前是安徽省省最大的人工湖。

【自然地理】黄山区位于安徽省南部,东连旌德、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地处黄山北麓太平盆地,地势南高北低。最高处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最低处为新丰乡胜丰村,海拔85米。境内山脉纵横,峰峦密布,南部有黄山山脉耸峙,北部有九华山余脉蜿蜒。全境有大小河流十几条,或源出黄山,或源自九华山。除黄山南坡浮溪、阮溪流入新安江外,其余如发源于黄山南坡的香溪及黄山北坡的麻川河、清溪河、秧溪河、舒溪河等和发源于九华山余脉的洙溪河、陵阳河等均注入太平湖或青弋江,然后汇入长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5℃,年降水量1540毫米。

【历史沿革】黄山区前身为太平县。太平县建于唐天宝十一载(752),治仙源,属宣城郡。永泰中(765~766)太平县被撤销,大历中(766~779)又复置太平县。1949年5月,太平县随徽州地区一同解放,设徽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太平、石台划属池州专区。1952年2月,池州专区的太平、石台二县和宣城专区的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1974年,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1980年1月,太平、石台二县划归徽州专区。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划徽州地区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及黄山管理局及太平县的辖区设立县级黄山市。1986年6月,黄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区双重领导,业务上以省为主;县级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1987年11月,撤销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隶属地级黄山市。

【行政区划】黄山区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新城街道、甘棠镇、仙源镇、汤口镇、谭家桥镇、太平湖镇、焦村镇、耿城镇、三口镇、新明乡、龙门乡、乌石乡、新华乡、新丰乡、永丰乡。区政府驻甘棠镇。

【旅游特色】黄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国内罕见。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黄山就在境内,黄山脚下有太平湖、翡翠谷、黄帝源、神仙洞、翠微寺、飞龙瀑等自然人文景点30余处,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4处,是集名山、胜水、茂林、幽谷、奇洞、飞瀑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黄山风景区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四绝”闻名中外。太平湖,人称“黄山情侣”、“江南翡翠”。黄山区为名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生产基地。合铜黄高速、205国道和103、218、322省道穿境而过。太平湖大桥连接黄山、九华山两大风景名胜区。

 

2.3 徽州区

【面积】442.6 Km2【人口】10万人(2007年)

【代码】341004   【邮编】245061

【骑游经历】

20080405a徽州古韵:离开绩溪,进入歙县,观徽州古城,绕过棠越、潜口,直奔黄山。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黄山脚下的徽州区,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是1987年成立黄山市后而新设立的市辖县级区。

【自然地理】徽州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南麓。地处皖南盆地中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栎河流贯中部,注入新安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700毫米。

【历史沿革】原为歙县地。1987年划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林7乡以及郑村乡的瑶村置徽州区。

【行政区划】徽州区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徽州街道、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杨村乡、富溪乡。区政府驻岩寺镇,

【旅游特色】徽州区现保存有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阁和绿绕亭,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模檀干园、岩寺文峰塔、凤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沙堤亭等。还有徽州文化园、蜀源休闲养生游和灵山画家基地、丰乐湖水上扬帆等景点。皖赣铁路、205国道、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合铜黄和徽杭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三、黄山市辖县

3.1 歙县

【面积】2236 Km2 【人口】49万人(2007年)

【代码】341021   【邮编】245200

【骑游经历】

20080405a徽州古韵:离开绩溪,进入歙县,观徽州古城,绕过棠越、潜口,直奔黄山。

骑游江南·皖南·徽州黄山AAAAA

    歙(shè)县古代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素有“牌坊之乡”美称。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自然地理】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西邻黄山市区,西南与休宁县相连,北接绩溪县,东及东南与浙江省毗邻。地处皖南山区南部,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境内清凉峰海拔1787米,为全省最高点。中部多为低山、丘陵及河谷盆地。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富资水、练江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

【历史沿革】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秦置歙县,境域包括今浙江淳安、遂安、安徽休宁、屯溪、绩溪、黄山风景区,以及江西婺源一部分。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新定县(今遂安),分歙西乡地置休阳(今休宁)县、黎阳县(今屯溪)。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大历元年(766),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此后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稳定。1949年属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地区,1961年复属徽州专区,1987年为黄山市辖县。

【行政区划】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县政府驻徽城镇。

【旅游特色】歙县为国家文化历史名城,自宋至清,商业繁荣,教育发达。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石刻、方春福宅、方士载宅、贞白门、太平桥、新州石塔、长庆寺塔、圣僧庵壁画、郑林忠烈坊、渔梁坎、南谯楼、黄宾虹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经济以林茶为主,有黄山毛峰、黄山银钩、顶谷大方、珠兰花茶、黄山绿牡丹等品种。特产有歙砚和徽墨、徽州贡菊、“三潭”(漳潭、绵潭、瀹潭)枇杷、“三口”(正口、溪口、街口)蜜橘、上丰雪梨、金丝琥珀蜜枣等。皖赣铁路、杭徽高速和215、324省道穿境而过。

 

3.2 休宁县

【面积】2125 Km2【人口】27万人(2007年)

【代码】341022  【邮编】245400

【骑游经历】无
  休宁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被誉为“东南邹鲁”。邑产“徽墨”、“日规”等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休宁县是中国著名状元县,从南宋至清末出过19位状元。

【自然地理】休宁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南与浙江、江西两省毗邻。地处皖南山区南部。与浙赣交界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连绵不断,最高点六股尖海拔1630米。中、北部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率水发源于六股尖,曲折东流,到屯溪与横水汇合成新安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年均降水量1937毫米。

【历史沿革】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黟、歙一带的“山越”居民,分歙县西乡地置县,设县治在鸺山之南,故名休阳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吴永安元年(258年),为避景帝孙休名讳,改名海阳县,县治迁万岁山。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海阳县为海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休宁县,县治迁“南当山水口上”,海宁县改名休宁县(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命名)。县名自此沿用至今,历唐、宋、元、明、清,均属徽州。1949年属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属徽州专区,1987年为黄山市辖县。

【行政区划】全县辖9个镇、12个乡:海阳镇、齐云山镇、万安镇、五城镇、东临溪镇、蓝田镇、溪口镇、流口镇、汪村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渭桥乡、板桥乡、陈霞乡、鹤城乡、源芳乡、榆村乡、龙田乡、璜尖乡、白际乡。县政府驻海阳镇。

【地方特色】休宁县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县城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公里,皖赣铁路、屯黄公路、205国道和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徽杭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及拟建的屯开、屯景、屯婺高速公路均从休宁县经过,是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齐云山,东距县城15千米,宫、观、道院、摩崖石刻、碑刻甚多,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还是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古镇万安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三槐堂、汪由敦墓石刻、黄村进士第、戴震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休宁为国家林茶生产基地县,名茶有琅源松萝、白岳黄芽、名州炒青、金台毛峰、新安源银毫等。其他特产有蓝田花猪、五城茶干、徽州贡菊、竹器等。

 

3.3 黟县

【面积】847 Km2 【人口】10万人(2007年)

【代码】341023  【邮编】245500

【骑游经历】无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建置于秦,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

【自然地理】黟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区西北部。地处皖南山区西部,黄山西段横亘县境中部,三府尖海拔1227米,为全县最高点。南部盆地群山环抱,清溪南流。中部山岭为长江、新安江分水岭。岭北诸水为青弋江上源,岭南诸水为横江源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8℃,年降水量1795毫米。

【历史沿革】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十一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十二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十二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历宋、元、明、清均属徽州管辖。1949年4月,黟县解放。1952年4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属芜湖专区。1959年4月,黟县并入祁门县。1961年4月,复置黟县,属徽州专区。1971年3月属徽州地区。1987年为黄山市辖县。

【行政区划】黟县辖4个镇、4个乡:碧阳镇、宏村镇、渔亭镇、西递镇、柯村乡、美溪乡、宏潭乡、洪星乡。县政府驻碧阳镇。

【地方特色】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明、清古民居闻名遐迩,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为世界文化遗产。皖南苏区江边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程氏宅、胡文光牌坊、西递清代居民建筑群、舒余庆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皖赣铁路和326省道横穿县境南部,218省道纵贯南北。特产有腊八豆腐、食桃等。

 

3.4 祁门县

【面积】2257 Km2 【人口】19万人(2007年)

【代码】341024   【邮编】245600

【骑游经历】无
  祁门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祁门县是省重点林业大县,是“中国红茶之乡”。

【自然地理】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东北邻黟县,东南接休宁县,西南与江西省相邻,西北与石台县、东至县相连。地处皖南山区西南部,地势北高南低。黄山西段横亘北部,牯牛降海拔1728米,为全县最高点。县境大部分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分布。阊江为主要河流,向西南注入鄱阳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5℃,年降水量1716毫米。
【历史沿革】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属歙州。据《续文献通考》:唐永泰初,方清伪置阊门县,后因其垒置县,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唐属歙州,宋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清时属徽州府。民国初年直属安徽省,解放后隶属徽州专区,今属黄山市。

【行政区划】祁门县辖7个镇、11个乡:祁山镇、小路口镇、金字牌镇、平里镇、历口镇、闪里镇、安凌镇、大坦乡、凫峰乡、柏溪乡、塔坊乡、祁红乡、溶口乡、芦溪乡、渚口乡、古溪乡、新安乡、箬坑乡。县政府驻祁山镇。

【地方特色】祁门县为安徽省林业重点县,是祁门红茶、凫峰绿茶主要产地。皖赣铁路穿越县境东南部,221、231、326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太平军题词、佛溪塔、余庆堂戏台、金粟庵等。地方戏有目莲戏、采茶戏、傩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