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夏秫米汤赏析

 寂寞在繁衍 2015-09-20
1. 观书、观物与治病
道法自然,观书、观物与治病,一理相通,并无二致。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本来是“读书”的感悟,竟然也可以引申为治病,治疗失眠的意境。真是天下一贯,理无二致。
“半亩方塘”可理解为“田”,“一”为“心”。“半亩方塘一鉴开”即“思”,人之所以失眠,主要是收不住心,静不下来。“天光云影共徘徊”,则具体描述了失眠者天南海北,云里雾里的无限遐思和脑中乱象。翻来覆去睡不着,难受到极点恨不得以头撞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既是写实,也是写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渠水平静清澈的办法只有一条,源头活水要源源不断地流过来,时时刻刻推陈出新,这是自然现象。道法自然,人也是这样,只有保持一气周流,阴升阳降,心肾交通的状态方可心静如水,安然入睡。“心肾交通”是中医术语,指肾中一阳,起真水上交于心,心中一阴,降心火下交于肾。如此阴平阳秘,精神乃固,躺下就睡,吃啥啥香,身体健康,精神焕发。若肾阴不足,或心火独亢,则心肾水火不相制约,失于和合,称之为心肾不交。症见心悸怔忡,头晕失眠,健忘遗精,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小便短赤,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由此可见,失眠主要是因为“源头活水”不能上交于心,心不能静的缘故。治疗之法,不外乎交通心肾(心属火为阳,肾属水为阴,故又称水火和合,阴阳交通等等),启动“源头活水”上交于心即可。
“源头活水”不能上交于心,至少有以下四种可能,一是源头没水,二是源头没火(动力),三是道路不通(左不升,或右不降,或二者兼有),四是心自身的问题
2、不寐症(失眠):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治法
下面介绍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治法,针对的情况是“道路不通”。不通则通之,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本方使用的方法却有点“神乎其神”。
阳气独行于阳而不得入阴,是《灵枢》关于不寐病机的基本认识。基于此,《灵枢·邪客》提出了不寐的治法,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书中还提及患者服药之后的良好效果——“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并分析说:“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记载了一个半夏汤,又名半夏秫米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失眠而设。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效显著。
此方中,为何非要千里长流之水,又扬之万遍呢?随便找点水行不行呢?为何要用苇草作燃料?
脾胃为中土,阴阳升降之道路也。阳根于阴而主升,脾为阴而气升也,升者,由内而行外;阴根于阳而主降,胃为阳而气降也,降者,由外而内联。卫气不得入于阴,是外气不能行于内者,由胃气不得通降故也。饮以半夏汤,通降胃气,则阴阳交通,其卧立至。取长流水而又扬之万遍,取其清,炊以苇薪猛火者,用其轻扬滑利而流走,以通壅滞也。半夏通胃生津,秫米和脾生液,一举两得,故虽久者,三饮可已也。此交通阴阳之法,而从脾胃主治者,以脾胃统一身之阴阳也。
3、神乎其神与不神而神
在人们的眼里,千里长流之水,又扬之万遍,再炊苇薪,是不是故作玄虚、神乎其神呢?起作用的也许是半夏和秫米这两味药(食)物吧。其实,这绝不是故作玄虚,反而正是古人的高明之处——不神而神。
失眠是因为“阴阳之气不通”。而要使之“通”,那么“千里之外的流水”、“扬之万遍”,又用管状的苇草烧火,秫米与半夏熬出的汤汁,具有“滑”的性质,这一切,无不围绕着“通”,和“流动”而为,所以就具有“纠正阴阳之气不通”的作用。就像疏通被油污堵塞的管道时,总要想法加入一些润滑剂一样。
也有证据证明,“扬之万遍”除了能增加水的“滑”、“通”之性外,还有用人的意念(观念)信息入药的迹象。可以想象,人在聚精会神扬水之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让水花流得更畅快一些的意念,这些意念会自然而然地注入水中,这一切行为都已经让扬过万遍的“水”,不再是原来的“水”,而是承载了“通”的信息的“水”!(可参见:一样的水,不一样的味)
现在,许多人多不注重这些细节,或认为太玄,敬而远之,或认为是迷信,弃之不用,甚至认为是“伪科学”,怒而攻之。现代人多是看重药物,而与之相关联的信息,一概舍弃,因此,服中药有效有不效,原因重多,这些因素若不重要,《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先人们,也不会这样谆谆教导我们了。
4、案例研究
案例1
伍XX,男,51岁,自述起病不寐,逐渐加重,甚至通宵不能瞑目.届时已八月.伴见自汗戢戢,食欲不香,时时涎沫.因不寐既久,精神日益倦怠,耳鸣头晕.脉象沉缓,舌质正常,舌苔卜白.曾先后服用温胆汤,养心汤及桂枝龙牡汤等镇静安神之剂,迄无效验.窃思:头晕不食而吐涎沫,乃痰浊中阻,胃不和降之故;自汗如注,系阴阳不交之象.从其伴随症状分析,不寐之因,端在阴阳失调.治法:宜调和脾胃,交通阴阳.以半夏秫米汤为首选.因疏本方重加百合.
法半夏12克,秫米(高粱)30克,干百合30克.
水煎服.当晚即能安睡.但汗出仍多,原方重加茯苓,其汗亦止.自此食纳有加,精力日益振作而出院.
案例2
上方有百合,或称不得原方,再介绍一则半夏汤原方之案:一领导干部,因工作繁忙,用脑过度,昼夜不寐,一月有余.伴见干呕厌食,体倦脉滑,此乃胃不和有痰饮故也,治以内经半夏汤,一剂而愈.
半夏汤:半夏21克.糯米一把,以长流水,扬万遍,煎半碗服之,复杯则卧,汗出则愈.(王修善)
张锡纯曾曰:内经之方多奇验,半夏秫米汤取半夏能通阴阳,秫米能和脾胃,阴阳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以上案之经验证之,确实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