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支抗战精神的颂歌
2015-09-20 | 阅:  转:  |  分享 
  
一支抗战精神的颂歌——评影片《百团大战》宁波教育学院文理学院经管专业学生张雪瑞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
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百团大战》这部战争大片。影片《百团大战》真实再现了这段永不磨灭的抗战记忆,弘扬了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可谓
是一支抗战精神的颂歌。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侵华日军主动发
起的一场进攻战役。这场战役规模大,战役发起第三天,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持续时间长,一连打了五个月。最终粉碎了侵华日军的“囚笼”
,打乱了他们的“华北治安肃正计划”,迟滞了日军南下的脚步,展示了八路军的存在与不屈,提振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影片《百团大战》就是
以此抗战历史为背景创作、拍摄的。影片弘扬了爱国精神。影片一开头所呈现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枣宜会战中的溃败。张自忠将军那一句“天津没守住
我走了,北平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走了,今天我不走了”,喊出了军人的骨气和勇气,让人潸然泪下。一次次战败,反映的是国军在正面战
场的节节败退,士气动荡。在国统区,投降论甚嚣其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气焰十分嚣张,对八路军步步紧逼。此
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一场大战的胜利”,八路军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时间节点上。这时,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出场了,他憋不住了,提
出要“多点开花,全面进攻”,把“囚笼”变成了筛子这样才能打破困局。他感觉到了:要使中国不灭,唯有抗战到底!强烈的爱国热情,变成了熊
熊燃烧的怒火,变成了射向日寇的炮火。当深夜战马嘶鸣,一场破袭战开始之时,作为观众,我的心里感到痛快、解恨。我被那位横刀跃马的彭老总
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影片中有许多小人物,如印小天扮演的姚尚武和吴越扮演的梁山,他们身上也同样充满了爱国情怀。姚尚武原是张自忠将
军部下的一名士兵,面对会战失败、面对家园被毁,在失望、绝望之余转投八路军。梁山原是一个普通女性,被卷入抗日的大潮后,成为八路军女政
委,最后壮烈牺牲。这许多人物,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们共同战斗在抗日的战场上。他们心系祖国命运,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冒着敌人的炮火,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影片通过塑造满怀爱国情怀的典型人物,使爱国精神得到弘扬。影片充满了
必胜信念。影片多次呈现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场景。一次是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人师傅在紧张地制造武器,有一个特写镜头展示一个老师傅在琢磨着
修理缴获的日军武器。一次是黄崖洞兵工厂遭到日军轰炸,八路军的家底几乎全部被端掉。影片中的这个情节安排让人思索:七七事变前,我们中国
的国力、军力远逊于日本。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前四年,贫弱的中国单独顶住了近百万机械化装备的日军的野蛮进攻。影片中插入这个兵工厂的镜头,
实际是在向观众交底,我们八路军的家底就是这么薄。同时也告诉观众,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影片借此传达给观众的
,便是八路军战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影片张扬着英雄气概。影片一开头所呈现的是国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场面。在枣宜会战当中
,国军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影片的主体部分则再现了在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在敌强我弱的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果断出手向侵华日军发起进攻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整个战役有近2000次战斗,影片选取了三场硬仗,以一当百、当千
,来浓缩、再现。娘子关火车站那场破袭战也好、西营坞那场攻坚战也好、关家垴那场阵地战也好,都是不好打的。每一场战斗,八路军都付出了巨
大的牺牲。为了一次破袭,扳动一个道杆,有许许多多的八路军士兵倒下了。即便是最后一个成功扳动道杆的战士,也牺牲在道杆架上。为了攻克敌
人的一个碉堡,一批又一批的八路军战士,冲上去,又倒下了,伤亡极其惨重。为了攻下一个山头,关家垴之战的伤亡更加惨重。影片借此一幕幕场
景,一个个镜头语言,表明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中国将继续战斗。简而言之,影片要张扬的就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看了许多关于抗
战题材的雷剧、神剧,再看这部让人荡气回肠的《百团大战》,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想中国不灭,就要抗战到底。”影片中主人公彭德怀的呐喊还在耳旁,那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已经化作一支颂歌,沉入我的内心。
献花(0)
+1
(本文系zjm01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