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英宗被俘有多冤?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

 苏睿思 2015-09-20

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二月,位于明朝北方的瓦剌部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从中克扣赏赐,还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

明英宗被俘有多冤?为不踩坏太监家田才被俘王振。网络图

瓦剌首领也先不干了,于同年七月,分四路向内陆进军。

实际上,瓦剌只是蒙古的一部。元亡后,一部分蒙古族退回蒙古草原和东北等地。后经朱元璋派兵数次打击,内部瓦解,逐渐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明初,三部都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大明朝贡。

永乐之后,瓦剌部实力逐渐增强,至宣德时,控制了鞑靼,正统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瓦剌统一蒙古三部后,成为大明北边的严重边患。

不过,统一后的瓦剌还不是大明的对手,加上能从明朝获得大量的财富,双方倒也先安无事。

坏就坏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王振。

他是永乐年间进皇宫为宦官的,宣宗时又进入内书堂学习,之后成为太子的师傅。英宗登基后,任司礼监总管。不过,此时的王振还受到太皇太后张氏及内阁三杨制约。等到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或死或休,王振掌握了朝中大权。

王振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

按照规定,瓦剌每年到大明的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瓦剌贪图大明回赐的胃口逐渐增大,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二千余人。

1449年(正统十四年),瓦剌竟派出二千五百多人的贡使团队,之后又虚报为三千人。

这次,王振不知发什么神经,仅付给瓦剌请赐的五分之一。

也先当然不干了,借口出兵。

由于敌军气势正旺,大明西北的将士几次失利后,忙向京师求援。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却鼓励英宗亲征!

英宗平时对王振是十分信任的,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建功立业,所以也认为亲征是个好机会。

不过,此时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明军准备不够,皇帝不宜轻率亲征,可英宗一句也听不进去。

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简单地准备了一些粮草和武器,就急急忙忙出发了,一起出征的还有一百多文武官员。

由于准备匆忙,加上组织失误,大军未到大同,就缺粮了,人员伤亡逐渐增多。一些随驾官员,再次请求英宗回军。王振为了杀一做儆百,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跪在草地上一天。

也先听说英宗亲征,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王振和英宗进入大同,看到瓦剌北撤,以为是英宗亲征的效果,坚持继续北进。邝埜等人深感忧虑,他再次请求回军,并提醒王振不要中埋伏。直到宦官郭敬将前线惨败密告王振,并说前面有埋伏。王振才急忙传令撤军。

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这样就可以经过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显示自己的能耐。走了四十里后,王振突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行进。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来追。

有大臣请求立即紫荆关回京,被王振骂退。

等到明军退到宣府时,瓦剌军已经追到,大明将领力战,可惜的是都战死了。

王振趁机撤退,三天后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离怀来城仅二十里,大臣们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可王振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便传令在土木堡扎营。

次日,瓦刺军队已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旁无泉水,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也被瓦刺军队占领。明军被围两天,没水喝,军心进一步涣散。

也先与明军谈判,假装撤退,有意将南面河水让出,实际上却埋伏好了。王振不加思考,立即移营到泉水边。士兵一哄而散,争相抢水,正中埋伏,明军大败。

此战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立即抡起铁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