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好诗的开头

 虹72 2015-09-20

怎样写好诗的开头

—— 学诗断想


余吴恩

怎样写好诗的开头,其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
  一是开门见山,酣畅自然。这种开头最为常见,也即古人所称的“就题起”、“直起”。首句直接点题,入题快捷,自然流畅,顺题吟咏,不枝不蔓。如王维《终南山》:“大乙近天都,连天到海隅。”大乙即终南山,起句直接应题。王维另一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完全是在破题。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也是起句就直接点题。


  二是见景生情,一泻滔滔。这种开头大多是借景兴怀,是诗人以情志为外物,外景触发心理过程,或睹物思人,或见景起情,融情于景,显得意境阔远。如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眺被人排挤,用大江的日夜东流来比喻自己悲愁之深之广,境界十分壮阔。杜甫《送远》:“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起句发问,既概括了当时战乱年代民间的疾苦,又充满了对被迫远行友人的同情,情、景都十分凄凉。


  三是言明事由,平中出奇。这种开头起句平实,交待事情的缘起,就像拉家常一样,非常平和实在,却为后句出奇制胜、画龙点睛做好了铺垫。其优点是从头道来,不急不躁,在给人平实之感中为后面的突兀奇丽埋下了伏笔,让人在“山重水复”中顿觉“柳暗花明”。如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起句仅交待了出使塞上的目的和已到的地界。“单车”、“属国”四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诗人刻意为之,语句中洋溢着诗人身负皇命,万里使边的自豪。轻车简从,行色匆匆,远塞疆土,已成属国;开元盛世景象,都呈眼前。诗中颔、颈两联,描述塞外风光,一虚一实,虚景以示赴边报国之志,实景以现乐观舒畅之情,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再写诗人到了萧关,收到前方捷报,语透雄豪,喜不自胜。全诗虽起句字平色单,却平中出奇、单中显俊。真乃大家手笔,浑然天成。


  四是以情动人,领起全篇。这种开头的优点是浓郁的情思喷薄而出,先声夺人,为后面承句的情感具体描述做好铺垫,先给人一个惊喜。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起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忽传”二字,入神出化,喜讯天降,人们奔走相告,饱经战乱忧患的诗人与国人一样,喜泪纵横。这一哭,是诗人郁结于胸忧国忧民感情的爆发,一个“满”字,写眼泪之多,也是写激动之甚、触动之深。


  五是起句议论,理趣盎然。诗人早已将诗中的事、理、情、景揉为一体,以议论起句,再以承句中的意象、物象、事象伸足起句的理趣,从而收到纵横捭阖、意境高远之效。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起笔不凡,一反悲秋的诗歌传统,创设了常人没有的新意境,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有了这起句的立意,承句再直接写秋景,赞美秋日便是水到渠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天高云淡、白鹤飞徊的秋景图啊!诗人所见秋景之辽阔,必然又“引”出诗人所想之奇特。他抬头望着排云而上的白鹤,恍惚澎湃的诗情也随之飞上了蓝天。借物寓意,抒发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乐观向上的襟怀。


  诗歌起句的种类当然还可列出许多。诸如以比喻起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以设问起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以对偶起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疑问起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重视起句,是因为诗的起句作用实在不可小看。它有为全诗的情感倾向、风格特征“定调”的作用,还能将下面承句乃至转句的表达形成一定的谋篇布局关系,使全诗的篇章结构、表情意形成变化,让诗的浓淡虚实,隐显起伏,披上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面纱,尽显诗意的瑰丽神奇,诗情的醇厚芬芳。

                                      ( 学诗者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